自古以來,講誠信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在社會財富與日俱增的同時,由誠信缺失引發的經濟犯罪也是屢見不鮮。會計行業作為經濟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襲。會計信息是企業管理者經營管理企業的重要依據,也是投資者投資時重要的參考信息。會計信息真實、可靠是會計信息有用性的基本要求,在會計信息真實準確的條件下,它才能起到客觀公正地反映經濟活動的作用,才能為管理者、決策者提供幫助。所以說,誠信不僅是美德,也是會計行業、會計人員之根基。當今社會物欲橫流,在某些不正當利益的吸引下,一些會計從業者迷失了正確的方向,會計人員在職業道德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闡述了會計誠信現況及其成因,并提出建議。
一、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誠信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也就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它既是會計工作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也是衡量一個會計工作者工作好壞的標準。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需要。會計誠信是指會計行為的誠實守諾,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會計誠信是會計的本質屬性,是企業管理層,會計行為主體在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中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一種承諾和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對會計人員來講,誠信是最起碼的職業操守,是立業之本,是每個會計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
二、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狀
1.追求私利,監守自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欲望的膨脹導致一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極度膨脹。在巨大的經濟誘惑面前,少數素質較低的會計人員故意偽造、編造、隱匿會計資料,虛構主營業務,虛構巨額利潤,欺騙眾多的投資者,致使投資者因相信其提供的失實會計信息而損失慘重。
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常面臨與職業道德相沖突的情況,存在主動作假和被動作假的現象。有些會計人員不遵守職業道德,不堅持原則,參與偽造、編造、隱匿會計資料,關鍵時刻往往容易出現企業負責人要求會計人員按其意愿做賬,在利益誘惑面前,不少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薄弱,為了自己和單位的私利,編造虛假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對外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和經濟指標,嚴重影響了政府決策,擾亂了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
2.態度不端正,不刻苦鉆研專業知識,缺乏敬業精神。我國大多數會計人員知識老化,其專業技能大大落后于會計實踐的發展,也使會計人員無意中加大了會計風險,在工作中態度馬虎,業務素質低下,缺乏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導致會計信息失真,職業道德觀念淡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的薄弱增加了企業的會計風險,會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或職業道德不高、價值觀念發生偏差、主動或被動參與制假,是發生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會計職業道德下滑的成因
1.在現代企業中,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使得企業投資者只能授權經營者來進行管理,其本身只享受公司的經營成果,并不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企業無論是經營管理或是財務上的狀況,均以實際管理者向投資人匯報的方式來進行。經營者為了提高自己的業績,經常會采取財務上的造假行為,從而導致失信。
2.利益驅動,會計人員缺乏自律。當今社會貧富差距較大,許多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因為個人的貪念,禁不住外界的物質誘惑鋌而走險,或是為了物質的利益,或是為了自己的“飯碗”,而進行會計造假。會計人員正確觀念的缺失,法制意識的淡薄,都是促成此局面的原因。
3.對會計誠信缺失打擊力度不夠,失信成本低是導致會計誠信缺失的內在因素。一些會計造假者在被發現造假后,沒有得到相應的處罰,或處罰力度較低,使其在違法過程中沒有過多的顧慮。
4.法律監督機制不完備,會計規范體系不完善。一些企業和個人,面對并不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認為有機可乘,有空可鉆,加大了其違法的可能。目前會計監督、財政監督、審計監督、稅務監督等監督標準又不統一,社會監督體系還未健全,各監督部門還沒有形成高效的監督檢查系統。
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重塑會計誠信
1.財政部門組織和推動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依法行政,是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和實現形式。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會計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管理會計工作的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將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負起組織和推動本地區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責任。
2.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和會計職業道德懲戒制度。會計職業組織起著聯系會員與政府的橋梁作用,應充分發揮協會等會計職業組織的作用,改革和完善會計職業組織自律機制,有效發揮自律機制在會計職業道德建設中的促進作用。我國可以借鑒國外通過會計職業組織實施職業道德約束的做法和經驗,在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總會計師協會等職業組織中設立職業道德委員會,專司職業道德規范的制定、解釋、修訂和實施之職。對涉及會計職業道德的案件由會計職業組織進行處罰。
3.企事業單位任用合格會計人員,開展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形成內部約束機制,防范舞弊和經營風險,支持并督促會計人員遵循會計職業道德,依法開展會計工作。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管理機構在組織報名時,應對參加報名的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進行檢查。對有不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記錄的,應取消其報名資格。
4.社會各界應各盡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既是提高廣大會計人員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又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重視和加強各級組織、廣大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搞好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更好地提高廣大會計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
5.通過社會輿論監督,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良好會計職業道德風尚的樹立,離不開社會輿論的支持和監督?!般y廣夏”等會計造假案被發現,媒體的追蹤報道功不可沒。強化輿論監督,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氛圍。要以新聞媒體為陣地,廣泛開展會計職業道德的宣傳教育,使社會各界了解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促進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深入人心。要在全社會會計人員中倡導誠信為榮、失信為恥的職業道德意識,引導會計人員加強職業修養,弘揚正氣。
參考文獻:
[1] 同宇。會計誠信缺失全面剖析[J].財會研究,2009,(6)。
[2] 鎖杰。以誠信為本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市場周刊,2008,(7)。
[3] 仲錦燁。淺析會計職業道德現狀及主要途徑[J].中國商界,2010,(7)。
[4] 李爽。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成因與對策研究:會計粉飾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