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成本記錄了在交易成功之時,為獲取資產和負債所應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歷史成本以交易的原始成本為基礎,記錄了公司的各項交易。所有被記錄的數據都可以追溯到已發生的交易事項,并有原始單據\\(例如:購買發票,銷售發票\\)支持。因此,采用歷史成本記錄的財務信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真實性。然而,既然歷史成本僅僅收集并記錄已發生的數據,它不能提供預測未來公司經濟形勢的相關信息。除此以外,因為歷史成本忽略了通貨膨脹和市場變動等因素,不能準確反映目前公司資產和負債的市場價值。但是對于上市公司的股東而言,他們主要關注的不是財務報表數據是否對過去的市場進行可靠的描述,而是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他們準確評估現在和未來的市場變動。因此,歷史成本不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與歷史成本相比,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中,公允價值被定義為“市場參與者之間在計量日進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收到的價格或轉移一項負債所支付的價格”\\(即,脫手價\\)。公允價值真實地呈現公司在當前市場下資產與負債的價值,它可以反映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這對股東的投資決策很有幫助。另外,與歷史成本相比,公允價值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可以幫助股東及時地發現問題,并提早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然而,公允價值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都是建立在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的基礎上。另外,即使存在完全有效的資本市場,因為有太多的可變因素導致市場的不斷波動,會計人員也很難準確地評估資產在市場中的價值。并且在現實中,沒有絕對有效的資本市場,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完全不存在資本市場。所以無論內部的管理者還是外部的投資者都不可能從市場上獲得全部的信息去準確地計算公允價值,公允價值也就具有較低的可靠性。
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哪一個可以為股東提供相關的可靠的財務信息的爭論從未停止過。人們試圖尋找一種完美的會計方法來編制財務報表。在1993年,美國會計協會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聲明公允價值可以為股東提供更相關的財務信息。同年,證券交易委員會積極提議在會計系統中歷史成本應該被公允價值所取代。然而,隨著越發激烈的企業競爭和自由化的市場環境,破產清算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這種情形下,完全地取代歷史成本是不可行的。在2008年經濟危機以后,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誰造成了這場危機爭論不休。許多學者和委員會都開始質疑公允價值的實用性。斯蒂夫·福布斯,福布斯雜志的主席,認為公允價值應該是造成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但是,許多反對者這認為現在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公允價值是這場危機的主要推動者。他們堅持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都應為此次危機擔負責任。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加速了公允價值計量方法的修改和發展。
在2011年三月份,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發表了第13號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它所描述的公允價值的定義與披露的方法與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的內容相同。公允價值計量的趨同符合經濟的全球化。另外,有關資產、負債披露的提升和三種輸入方案將會幫助上市公司股東使用更相關、更可靠的財務信息。不可否認公允價值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可。
專家們仍舊不斷地尋找克服公允價值缺點\\(例如:主觀性和非有效市場的局限性\\)的解決方案。因此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公允價值將會對股東制定投資決策非常有幫助。
盡管公允價值為股東提供更可靠的財務信息,并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已經被多數國家使用,歷史成本仍然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據一項在歐洲金融市場的調查結果,很少有公司使用公允價值來代替歷史成本去衡量廠房、設備、和無形資產的價值。據此得出公司經理人不認為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公司資產有益于公司發展的結論。在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對比中,只有當計量方法的收益遠遠大于它的成本,才可能被經理人所考慮。因此,當我們考慮相關的可靠的財務信息可能帶給我們收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考慮相應計量方法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的成本。
結論
這篇文章比較了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并且分析了公允價值在2008年危機前后的變化和發展??傮w來看,雖然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爭議依然未被解決,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員支持公允價值計量在當今多變且帶有風險的市場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正在被不斷地改進,來提供更相關且可靠的信息。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歷史成本會計應該被淘汰。歷史成本計量方法的可靠性是不可能被否認的。并且,歷史成本記錄了公司的各項交易,這些記錄會幫助股東分析市場的走勢。另外,成本也是影響選擇計量方法的一個因素。對于上市公司的股東來說,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他們的投資決策尤為重要。所以在計量方法的選擇上,財務經理不應該僅僅考慮公司的自身利益,還應該考慮股東的權益。因為有多重因素影響著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選擇,因此,在權衡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所提供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時,這里沒有永恒的最佳計量方法。會計人員需要基于不同的環境,選擇相對較好的計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