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實提高對財政資金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國庫是對財政資金安全負有特殊責任的一個重要部門,工作人員任何主觀上的故意或客觀上的不慎都有可能造成財政資金不可估量的損失,近年來財政工作人員卷款潛逃事件也在各大媒體中披露過。各級財政部門從單位主要領導到國庫具體工作人員都要高度重視財政資金安全工作,把財政資金安全管理作為重中之重,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高度的警惕,同時堅持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夯實財政業務理論基礎,強化其遵紀守法和愛崗敬業意識,適時開展業務技能競賽,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學習氛圍,提高財政國庫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工作過程中力爭做到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問題,還能主動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做到標本兼治。落實“一崗雙責”,從源頭和機制上防范化解財政資金的安全隱患,消除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為財政資金安全運行奠定良好基礎。
二、建立健全各項財政資金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嚴格的授權批準制度,明確各類財政資金支出撥款、收入退庫、資金調度的審批權限和審批方式,嚴禁越權審批和未經審批辦理撥款。二是加大權力運行監控機制建設,對各類財政資金撥付的申請、審批、辦理等流程進行規范公示,做到公開、透明。三是實施國庫資金動態分析,合理搭配收入與支出,提高國庫資金的管理動作水平,一般情況下嚴格按照支出進度進行撥款,嚴禁無故拖延撥款,嚴禁項目資金滯留國庫時間過長,嚴禁擠占、挪用或平調各類專項資金。四是按不相容業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崗位和人員分工,建立嚴格的崗位分工責任制,做到撥款人員、復核人員與記賬人員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加強考核,落實責任追究制。五是嚴格印鑒管理制度,財政撥款專用章應由專人保管、專柜保管,個人印章必須由本人或其授權人員保管,嚴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項所需的全部印章。六是規范票據使用管理,實行支付憑證專人管理,建立支付憑證領用、繳銷登記制,防止空白票據的遺失和被盜用。
三、加快推進國庫賬戶的規范管理
統一管理財政部門在各商業銀行、代理銀行的銀行帳戶,加快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開設各預算單位的零余額帳戶,進行額度管理,并積極向鄉鎮延伸。嚴格審批單位銀行賬戶的開立、變更、撤銷,對銀行賬戶實行年檢制度。除此之外,還要監督各預算單位是否存在私設“小金庫”、國有資產出租出借處置收入是否繳入財政國庫等行為,使國家財政資金都在國庫部門的掌控之中。
擴大非稅收入收繳系統覆蓋面,繼續完善與征收單位對賬制度,避免因財政代收系統未與征收單位聯網導致的非稅收入入庫數與征收單位開出的應繳數有誤差、出現應繳未繳,造成財政資金流失。
按照“規范、統一、高效、精簡”的原則,對全縣的地方財政專戶進行徹底清理、整頓、撤戶和歸并,堅持“?一行一戶”,對財政專戶進行整合,撤銷諸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名目繁多的資金銀行帳戶,最后達到同一個銀行只設一個社?;饘舻哪J?,實現財政專戶資金的科學分類管理,達到布局合理、業務流暢、運轉高效、支付快捷的基本要求,并建立專戶管理的長效機制。
進一步加強對財政資金往來款項的管理,及時清理與國庫存款相關聯的暫存、暫付、上下級財政往來以及待處理款項,對到期款項及時處理,防范財政資金風險,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財政內部相關業務職能機構之間、財政與預算單位、國庫及代理銀行之間的定期對賬制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
四、始終堅持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
在內部監督檢查方面切實做好財政業務稽核工作,配備專職或兼職監督檢查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對財政資金撥付、會計核算及其他國庫日常工作進行檢查,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采取措施及時整改,從制度和機制上消除隱患,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對于因違反制度或工作疏忽造成財政資金安全出現問題的,要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在外部監督方面,每年都要積極配合審計、監察部門,對所有國庫資金預算執行情況、決算情況進行詳細審計,充分利用外部審計監督力量和有效手段,推動財政資金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以保證財政資金安全。
此外,在確保財政資金安全的情況下,努力開辟財源,適當償試閑置國庫財政資金理財運作,對管理的銀行賬戶采取協定存款等方式,通過利息收入形式實現財政收入的增加,從而達到財政資金的保值增值,使有限的財政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