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非互動”業務即通過加一定金額的油品,送一定金額的產品。石油銷售企業為了提高銷售業績,“油非互動”業務已經成為一條重要的銷售渠道和方式。在較短的時期內,全部或者部分加油站聯動,能夠產生高額的銷售量。
目前,石油銷售企業的“油非互動”業務已經達到一個相當的規模。2012年某石油銷售企業全年銷售非油品2.1億元,其中通過“油非互動”銷售方式產生的非油品收入2600多萬元,占比已經達到12.4%。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經營者需要考慮的是在“油非互動”業務帶來銷售量增長的同時,企業需要繳納的稅收和承擔的費用隨之增加。此時,企業選擇怎樣的核算模式,就顯得格外重要。在銷售相同的情況下,由于采用核算模式的不同,企業繳納的稅收和承擔的費用也是不同的。
本文從現行的稅法和制度出發,分析“油非互動”業務在不同的核算模式下,石油銷售企業納稅的多寡以及承擔費用的多少,確定“油非互動”業務核算模式的優劣,幫忙石油銷售企業選擇正確的核算模式,提高石油銷售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生存空間,促進石油銷售企業良性發展。
一、作為促銷費用核算模式
在促銷費核算核算模式下,企業經營者認為,在經營過程中,為了提高銷售業績,及時采用一定的營銷手段發生的成本,即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促銷費用。石油銷售企業開展“油非互動”業務,向顧客贈送一定金額的產品,就是為了提高銷售量而采用的一種營銷手段,其發生的成本就應該作為企業的促銷費用核算。
在這種核算模式下,按照現行稅法規定,企業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貨物無償贈送他人行為,視同銷售,需要按照免贈商品的市場銷售價格確認收入,并計算增值稅和所得稅。其會計處理如下:
例如:
某石油銷售公司進行“油非互動”業務,顧客購買油品100元,免費贈送便利店商品10元。其中油品成本96元,便利店商品成本8元(不含稅金額)。
\\(1\\)確認銷售收入: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128.7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其他業務收入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8.70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96.00
其他業務成本8.00
貸:庫存商品104.00
\\(3\\)對于贈品,作為促銷費報銷,會計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促銷費13.40
貸: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11.70
應交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
通過會計處理我們可以發現,在促銷費用核算模式下,企業將“油非互動”業務,簡單的分割為兩個核算環節,一方面將免贈商品作為促銷費用處理,另一方面為了追求銷售業績,將免贈商品按照正常商品銷售列入其他業務收入。從而導致企業虛增銷售收入和費用,重復納稅,增加了企業的納稅支出,同時消耗了企業利潤的增長。
從上例來看,在不考慮其他稅收和費用情況下,企業一共需要繳納增值稅20.4元,企業所得稅1.50元,重復繳納增值稅1.70元,增加納稅支出3.40元,同時增加費用支出9.7元,減少利潤9.7元。
二、作為銷售折扣折讓核算模式
“油非互動”業務即顧客通過加一定金額的油品,獲得一定金額的產品。實質上,“油非互動”業務是一種買贈經濟行為,是一種捆綁銷售,其經濟實質是對銷售的一種折扣折讓行為。在銷售折扣折讓模式下,我們可以將實物折扣轉化為價格折扣進行出售,考慮將贈送的非油品價格體現在商業折扣上,即企業在開具發票時,在一張發票上按照油品和非油品的銷售金額分行開具發票,同時將“油非互動”中贈送商品的銷售金額作為銷售折扣折讓金額用紅字在同一張發票上體現。
按照現行稅法規定,企業可以按照折扣后的金額申報繳納增值稅和所得稅。沿用上例,其會計處理如下:
\\(1\\)確認銷售收入:
借:銀行存款(或應收賬款)11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0
其他業務收入10.00
銷售折扣折讓1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0
\\(2\\)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96.00
其他業務成本8.00
貸:庫存商品104.00
在銷售折扣折讓核算模式下,企業經營者發現了“油非互動”經濟業務的經濟實質,揭示了“油非互動”業務經濟業務的本來面目,將“油非互動”業務真實反映出來。擠壓了企業銷售業績的水分,減少了企業費用的支出,避免了重復納稅,減少了納稅支出,增加了企業利潤。不考慮附加稅的情況下,一共需要繳納增值稅17.00元,企業所得稅0元,節約納稅支出4.90元.沒有費用的處理,增加利潤13.40元。
綜上所需,我們不難看出,石油銷售企業“油非互動”業務,由于采用核算模式不同,企業需要承擔稅收和費用有明顯差異,造成企業利潤天壤之別。在作為銷售折扣折讓核算模式下,石油銷售企業的“油非互動”業務的經濟實質進行了充分的顯示,真實的反映。從而保證了企業在銷售不斷增長情況下,利潤呈正相關態勢,實現企業量效并舉,促進企業健康、高質量發展。處理規范,為鏈接問題做出了指導,因此事業單位要以此作為行動準則,調整科目余額編制科目余額表,確保新會計制度能夠很好的鏈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講述了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的特點與區別,又講述了新舊會計制度鏈接需要注意的地方,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會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財務管理的難度在不斷的增加,會計制度也會被不斷的進行修訂,在連接過程中依舊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仍然需要更多地管理人員去解決。
參考文獻:
[1]吳紅川.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比較探討[N].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4,12\\(6\\):52-53.
[2]葉蘇華.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比較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6\\):28-29.
[3]杜娟.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差異分析及銜接處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4:25.
[4].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J].財會月刊,2013,05:126-128.
[5]吳紅川.事業單位新舊會計制度比較探討[N].成都行政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4,06:52-53.
[6]丘曉文.淺談新舊《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比較[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