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籌劃不僅是一種資金運籌方式、一種科學的理財行為,更是一種節稅活動。隨著稅收籌劃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識和接受,稅收籌劃不斷被進行形式創新和應用。然而,稅收籌劃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成,則給企業帶來降低稅負成本的收益;敗,則導致企業利益損失的風險。又因稅收籌劃是游走在稅法規定邊緣的操作、堪稱“與法共舞”,又是“未雨綢繆”的前瞻性活動,各種影響因素不斷變動直接導致了多樣的稅收籌劃風險。雖然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企業積極主動的應對、客觀的分析和科學的決策都可以極大的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因此,如何在節稅和避險的天平上尋求平衡,以最小的風險獲取最大的收益,是企業在稅收籌劃中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下面,筆者將從六個方面探析稅收籌劃中企業實現節稅與避險相平衡的途徑。
1 保證信息的完備和通暢
信息是決策的基礎,也是稅收籌劃這道題目的已知條件??焖佾@得盡可能多且真實的已知條件,才能更快更準確地解答題目。稅收籌劃的關鍵是快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稅收政策,而掌握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會直接影響籌劃者對稅收政策的了解和對稅收動向的判斷,獲得信息的時間會直接影響企業稅收籌劃活動的成效。為了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反應、提高企業競爭力,企業須做到以下兩點。
1.1 事前做好充分的信息搜集工作
為了最大程度保證決策者決策依據的來源,工作人員應事前收集好有關籌劃主體、稅收環境、政府涉稅行為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時要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相關性和適度性。保證了信息資源的全面可靠,可以避免因依據不足而造成決策失誤,打下節稅避險的基礎。
1.2 時時關注政策動態及市場信息
中央政府的稅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具體執行細則會根據發展的需要不定期進行更改和調整,而稅收政策是各企業稅收籌劃的指向標,細微的變化都有可能對一些企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因此,時時關注稅收政策的動態,想辦法掌握第一手信息,有助于在競爭對手前面做出反應、搶占先機。另外,稅收籌劃有可能涉及企業生產類型和數量的調整,具體的調整效果最終要依托于市場來實現。及時掌握市場動態,了解各類產品和服務的供求情況以及價格等,能使企業做出最有效的調整,在節稅的同時還可能獲得生產上的額外收益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2 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
稅收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是集法律、稅務、會計、財務、金融等各方面專業知識為一體的組織策劃活動,對籌劃者的專業素質有著極高的要求。在稅收籌劃中,涉及到對稅收政策的選擇、理解以及會計核算、資金融通等各方面的工作,若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能不過關,勢必會導致稅收籌劃中某些分項工作的疏漏和錯誤,而每一環節的工作成果都對稅收籌劃的成敗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企業必須增加對相關人員的培訓,開展培訓課程并及時驗收培訓成果,以保證工作人員有足夠的能力既節稅又避險。
3 依法節稅,不越過法律的界限
稅收籌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合法性這個基礎,同時是否合法也成為了判斷稅收籌劃是否成功的一大標準。在實際操作中,在法律允許的限度內進行籌劃、堅決杜絕偷稅漏稅行為是企業稅收籌劃的底線。這就要求籌劃者不僅要接受系統的法律教育、具備較高的法律意識,還要對我國的稅法有非常全面和精準的了解,能夠準確判斷稅法的邊緣和極限所在,避免發生打算打“擦邊球”卻實則越界的情況。其次,籌劃者要區分合理避稅和偷稅漏稅的區別,堅決抵制利用法律的漏洞來逃稅,不要因僥幸心理和貪圖眼前便宜而丟掉了企業和個人的未來。近年來,很多企業為了追求自身稅后利潤的最大化,一味采取各種措施減少納稅。更有不少企業越過了法律邊緣,走向違法犯罪的路途,最終付出慘痛的代價,得不償失。
4 加強與稅務機關的溝通
中央政府雖有稅收政策,然而因為各個地區稅收征管的具體方式存在差異,所以稅務執法機關其實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不僅如此,由于稅務執法機關并非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及財務、管理狀況了解的明晰度低于企業的決策人員,因此對于企業所采取的稅收籌劃方案(尤其是一些貼近法律邊緣、容易產生誤解的方案)可能會存在疑慮和誤解。為了保證稅收籌劃方案的合法性、獲得稅收籌劃方案的認可度,企業應積極主動地與當地稅務執法機關進行溝通,了解其工作流程和準則,同時主動提供其各種所需信息和協助。在執法機關對企業的籌劃活動存在疑問時,企業應積極且正面地向其解釋,使其全面了解本次籌劃活動的具體目的和執行情況,力求達成共識。不僅如此,與稅務機關保持良好、定期的聯系,可以幫助企業及時掌握其工作的新動向、較早獲取第一手消息,從而可以保證籌劃工作大方向的正確性并贏得更多的反應時間。
5 力度適當,提高風險意識,培養創新意識
在稅收籌劃中,許多企業一味追求金錢利潤而忽視了對風險的規避和處理,以至于風險來臨時缺乏應對措施,或抱有僥幸心理以為可以幸免。其結果是籌劃工作大多失敗,損害了企業利益不說還有可能因違法造成工作人員鋃鐺入獄。而在另一個極端,一些企業則過于保守,戰戰兢兢小心翼翼,采用最保守的稅收籌劃方案。這樣固然安全,但是效率很低且成本并不一定低,稅收籌劃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企業損失了一個增加實際收益、提高競爭力的好機會。因此,無論節稅還是避險,企業都應追求適度原則。節稅時保持較高的風險意識,時刻注意防范現存風險和發現潛在風險。尤其注意要充分利用網絡科技技術,比如建立一整套風險提醒和監控機制,由此來縮短反應時間,爭取在第一時間做出最有效的處理。其次,在避險時也要注意培養籌劃者的創新意識,根據國家政策和企業的實際情況不斷設計出更科學、更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不斷降低稅收籌劃的成本,以求提高籌劃活動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6 注意保持方案的整體性和靈活性
稅收籌劃的根本目的是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從而提高實際收益。由于企業各個稅種比例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稅收成本,因此稅收籌劃常通過轉移稅收項目來實現。然而企業眾多繁雜的稅收項目之間并非是相互獨立而是相互聯系的,其稅基是相互關聯的,一種稅收的減少可能會引起許多稅收的增加,甚至增加的比減少的要多,稅收成本反而變大了。因此,在稅收籌劃中要注意各種稅收項目之間的關聯,充分考慮一種行為的連帶效應,以企業的整體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制定出最優的全局性方案。
此外,由于稅收政策、市場情況以及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情況等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在稅收籌劃的過程中實際存在著各種不確定性,因此籌劃者應注意方案設計的靈活性和可變性,以便變化發生時可以及時調整方案進行應對。
參考文獻:
[1]呂建鎖.稅收籌劃的涉稅風險與規避新探[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
[2]尹芳.稅收籌劃中涉稅風險防范策略探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4.
[3]喬為剛.企業稅收籌劃風險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