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一切變得皆有可能?;ヂ摼W改變了交易的場所,加速了交易的完成,它甚至可以捕捉到每一件產品、每一位顧客的微小信息,讓企業擁有了利用大數據加速發展的概念。不可否認,互聯網所帶來的思維革命正在不同程度上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在持續不斷的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而當“互聯網 + ”這一熱詞與另一被社會廣泛關注的“企業環境經營”相遇時,也必定會產生不小的火花,摩擦出這朵火花的導火索便會是成本管理會計。
一、環境經營離不開成本管理會計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近年備受霧霾天氣困擾,京津冀部分城市的生活環境,更是被網友戲稱為“十面霾伏”.“治理環境,還公眾一片藍天”成為了公眾最在乎的事情之一。2015 年年初柴靜的一部《穹頂之下》,更是將矛頭再次指向治理環境的突破口,最終還須從經濟活動中尋找。尋求合理方式,逼迫企業在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將環境效益納入其中。
但讓企業管理當局將環境管理納入到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之中,僅僅依靠其內在動力約束是不夠的。畢竟企業要更好的保護環境,就需要進行相應的凈化廢物、利用廢物、減少環境污染等工作內容,伴隨而來的便是費用投入的增加。而誰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環境管理之中,其投入產出比便要高于那些不考慮環境管理的企業,進而影響到企業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因此,在經營成本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企業管理者自然會“理性”拒絕環境經營投入。
現如今,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管理在我國逐步實施,以及環境監管的日益嚴格,使得企業不得不將環境經營納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體系之中,使環境經營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然而環境經營,并非就要一味的“舍得”投入,更需要講求經濟效益性,能夠在未來的產品出售或提供服務時得到價值彌補。因此,企業必然需要尋求成本管理會計的幫助和支持,通過成本管理會計使得企業在環境經營中投資決策效果得到提升。但目前國內企業在環境經營中利用成本管理會計的現狀并不理想。
以往企業在環境經營中所發生的費用投入,以及如今在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試推行地的企業,為碳排放交易所花費的費用,還都多停留于作為期間費用處理,不能夠很好的體現在每種產品的成本之中。這就使得現階段的成本核算內容已經不滿足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需求,不全面的成本信息,也不能夠讓企業管理者更好的重視因環境經營而發生的費用投入效果,進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環境成本,達到降低企業成本的目的。
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我國境內企業還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環境成本管理會計體系,以至于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很難將為環境經營而發生的費用支出分解到各個產品成本中去,日后也很難進行相應的環境成本控制與分析。
本文基于產品成本管理會計基本理論框架,提出環境成本管理會計主要內容。如表 1 所示。
從表 1 中可知,成本管理會計在環境經營中應用的關鍵點在于環境成本核算與環境成本控制。而無論是核算還是成本控制又都離不開會計數據處理,相關數據的有效收集與處理將直接決定環境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此時“互聯網 + ”又為企業的環境成本管理會計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持。
二、“互聯網 +”為成本管理會計提供數據支持
所謂“互聯網 + ”戰略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傳統產業在“互聯網 + ”下不是被顛覆,而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分布式數據庫技術以及系統集成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換代升級。在企業未來各部門之間、同行業乃至跨行業之間及時得到信息共享的同時,環境成本管理會計的業務處理也會在其中得到有益幫助。
成本管理會計中的一個主要思路是對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其應用在環境經營中亦是如此。企業需要根據不同的經濟活動,如測量生產過程是否符合環境標準、履行監督污染職責而增加的直接人工成本、治理有毒廢物等發生的環境費用進行歸納,并在不同的產品對象上采取一定的方式進行分配。在歸集過程中,企業便可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云計算與跟蹤監控系統,對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數據采集、儲存、加工和傳遞,完成相應的數據歸集工作。
一方面,“互聯網 + ”所提供的大數據技術,將為成本管理會計在環境經營中的應用提供信息支持。以資源價值流轉會計思想為基礎,大數據技術可以對產品或流程的設計、開發、生產、銷售、使用、報廢等全過程所發生的環境費用進行記錄和描述。解決資源價值流轉會計思想應用在環境成本管理會計中時,所發生的信息取得難、成本偏高,可靠性又難以保證等問題。
另一方面,環境費用具有多樣性、非市場性等特征,現實中無法將所有環境費用信息統一計量為貨幣信息,再提供給管理層。美國羅納德 W. 希爾頓就將環境成本劃分為顯性環境成本和隱性環境成本。顯性環境成本是指可計量的、可歸因于環境問題的成本。而隱性環境成本則是指那些由環境問題引起,但是會計上不予以確認的成本。按照羅納德W. 希爾頓的這種環境成本劃分方式,就需要采用多種計量屬性的貨幣計量與多種表達形式的非貨幣計量對環境成本管理會計所需要的數據進行記錄、分析和處理。而能夠滿足這一點的只有當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相結合所產生的大數據技術,才可以解決環境成本管理會計上所需要的多元化計量屬性的要求。
就目前國內境內企業環境成本管理會計應用狀況而看,制約環境成本管理會計應用性的關鍵點是,還未形成相應的完備指標算法和因素分析模型。而在企業與互聯網聯姻之后,大數據所提供的將不僅僅是環境投資決策質量分析所需的多元化數據,甚至可以提供出各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幫助理論界完善環境成本管理會計上所需要的相應因素分析模型,進而能夠得出環境成本核算時所需要的定額分配數等環境費用分配指標,使得環境成本管理會計能夠更好的在企業環境經營中發揮技術性應用工具作用。
參考文獻:
[1]孟巖、周航、劉沓: 《大數據時代環境管理會計發展探究》,《財會通訊》2015 年第 7 期 .
[2]鄭玲、肖序: 《環境管理會計的最新進展: 資源價值流轉會計》,《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第 25 屆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12 年 5 月 .
[3]劉建崢: 《環境成本會計核算問題研究》,《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綜合版) 》,2012 年第 12 卷第 4 期 .
[4]鄒皓、寇曉雪: 《環境管理會計若干問題探討》,《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 年第 29 卷第 1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