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會計作為一門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本專業培養方案中屬于基礎專業課程,對該課程的掌握關系到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等課程的學習情況,同時該課程也屬于實踐應用性較強的課程,學生掌握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與管理是日后走上成本會計工作崗位的必備技能。然而,實踐證明,成本會計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1 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滯后。
傳統成本會計的教學,無論教學組織是板書還是多媒體,講授的基本都是教材的知識點并加入例題進行練習與鞏固,而且課程內容滯后于企業的具體成本會計工作過程,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脫節,對該領域的前沿問題由于受課時限制只能簡單講授,一些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想學生理解不夠,以致于學生畢業后很難勝任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工作任務。同時,學生缺乏對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方式的認知,對工廠、車間、生產工藝過程及生產組織方式的認識只能通過老師的講授來想象,大腦中形成的抽象概念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想深入學習。
1.2 大量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導致學生機械式學習。
該課程的特點是核算方法較多、計算公式繁多,學生理解不到位往往容易產生混淆。從平時的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對單一章節的掌握并不難,如各項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制造費用的核算、生產損失的核算及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劃分等,但是很難對這些方法系統地認識并理解其核算意義,造成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不熟悉成本核算的流程,不理解哪些是輸入數據、哪些是輸出數據以及各數據之間的勾稽關系[1].究其原因,是對單一知識點的掌握存在照例題套數字的現象,沒有理解公式真正的意義,學習過于機械化,面對一整套成本核算資料時無從下手,困難重重。顯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師對核算方法的機械式講授,沒有進行換位思考,對學生的學習掌握程度重視不夠。
1.3 教學目標不重視實訓環節。
本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取決于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對于普通高等學校而言,以往的教學偏重于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因而課程目標主要為理論知識的掌握。然而實踐應用型教學是現代普通高校改革的重點之一,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多,從這個角度而言,在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時,除了有基本理論知識教學目標,還應有實踐操作技能教學目標。同時,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其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為此,還應確立職業道德目標,在課程設計時,對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教學目標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訓環節保證其實現。
因此,如何使該課程的教法、學法以及做法融為一體,如何讓學生真正學懂成本會計,會做成本核算與管理等是目前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進的首要任務。筆者結合以上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導向教學模式”,在任務驅動下完成項目教學,將理論講授與分項實訓、綜合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 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項目導向”教學法是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基礎的探究式教學方法,由教師確立一個或幾個以實踐工作過程為基礎的項目,并以之為導向,將所要學習的多、散、碎的新知識隱含在這些項目之中,學生通過認真分析、討論工作過程的項目,明確該項目涉及的知識點,然后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通過項目的完成實現對所學知識傳授的一種教學方法[2].
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應用到成本會計教學中,首先要根據企業的具體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設計幾個教學項目進行教學;其次,項目教學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方式,要使得這種探究式的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具體詳細的安排與組織,否則既達不到教學效果,反而使教學過程出現混亂。
2.1 重組教學內容,進行項目設計。
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基本為以下六個部分:成本會計基本理論、產品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生產費用在各對象之間的分配與歸集、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計算的方法及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為了使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按照企業實際的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組織教學,滿足該課程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實現基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和職業道德三個共同的教學目標,在成本會計教學項目的設計上應該注意項目設計的全面性、邏輯性和專業性三個方面,即項目覆蓋全部成本會計崗位工作過程,項目與項目之間遞進連貫且能反映該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此,設計如下教學項目(見圖 1 所示)。
這種教學模式的設計將成本會計課程內容設置為五個教學項目,項目一:成本會計基本理論;項目二: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項目三: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間的分配;項目四:產品成本計算方法;項目五:
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此教學項目的設計完全按照成本會計的工作過程,在任務驅動下完成項目教學,學生明確任務要求以后,分析任務,解決任務,最后對完成情況作出評價總結。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進,由以教師為主體變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變實踐項目為中心,以學習專業知識為目標變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從而使得灌輸式教學變成探究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