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這一職業的重要性獲得了越來越普遍的認可。 會計工作為企事業單位經營管理層、政府財政、審計、稅務、金融管理等各部門、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及時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滿足各方對會計信息的使用需求,同時擔負著單位內部經濟及會計工作的合法性及合理性的審查監督責任,其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企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影響到國家、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的經濟利益,也影響到市場經濟整體的平穩有序展開。
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一部分會計人員因為利益的驅使及其他一些原因,罔顧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玩忽職守、敷衍塞責乃至做假賬、貪污公款、對外報送虛假財務報告等,造成了單位、社會公眾甚至國家利益的巨大損失,嚴重損害了會計行業的整體形象。 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會計人員整體素質已然是大勢所趨、迫在眉睫。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內容。
所謂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應當遵循的職業準則和行為規范,它囊括了會計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組成部分,屬于自律范圍,強調了對會計人員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尤其是內在意識層面加以規范。 作為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重要補充,會計職業道德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會計職業道德涵蓋的內容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等八個方面,通過八條規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內涵進行了精準地概括和解釋。 所有的會計人員都應以此作為從事會計職業的道德準繩,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做事,建立起誠信、廉潔、公正意識,積極參與到企事業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中,為實現會計人員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之目標而努力。
二、目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失范問題的具體表現。
對照會計職業道德的八條規范,可以將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表現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會 計人員職業認同感不足 ,主人翁意識不強 ,不愿積極磨練提高業務技能,導致工作敷衍、差錯頻出,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桎梏了企業的發展。 部分會計人員認為會計工作只是糊口的飯碗,自己只是接受單位的委托完成會計工作,并沒有將其作為一項終身事業來看待和重視,愛崗敬業、提高技能、參與管理這些職業道德信條僅僅停留在口頭,漠視單位整體會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對于工作中出現的新內容、新問題不愿意鉆研學習,長此以往必將導致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時老化,從而無法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更無法助力企業的經營管理和效益增長。
2.會計人員自律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 ,為一己私利違背誠實守信及廉潔自律原則,造成單位和相關各方經濟利益的重大流失。 某些會計人員長期與金錢打交道,放松了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再加上法律意識淡薄,并且常常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可以逃脫法律制裁,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想方設法鉆空子、做假賬,貪污挪用單位公款、侵吞單位公有財產等,這些行為正應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句古語。 例如近期網絡報道北京某物業管理公司原出納王某為滿足自己購物、旅游的消費需求,從 2005 年起將手伸向公司的錢款,其一人包攬公司會計、出納雙職位,10 年內“平賬”挪用 278 萬。
3.會計人員迫于來自管理層等的外部壓力 ,不能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來處理會計信息,無法守住道德底線,而是遵循單位領導意愿,對會計信息進行所謂的“技術處理”. 部分會計人員習慣按照單位領導的意愿來處理會計信息,在會計原則、會計處理方法、會計科目使用以及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上弄虛作假、掩蓋問題,以此欺騙外部各方會計信息使用者,為單位獲取非法利益或是應付相關部門和審計機構的監督檢查,基本喪失了一個會計人員應有的職業獨立性,唯領導馬首是瞻。 這樣的行為不但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債權人、國家以及社會公眾的利益,一旦問題暴露,必將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同時也將給企業帶來難以消除的負面影響。
三、會計人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會計人員的上述一系列道德失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形象,打擊了社會公眾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信心,損害了單位內外部各方的經濟利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鑒于此,筆者認為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提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防止道德滑坡愈演愈烈之勢已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的一項工作了。
(一)有利于維護單位經濟利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一旦得到提升,直接獲益的無疑是會計人員所在單位。 一方面,會計人員具備了愛崗敬業、提高技能的職業道德觀念,則可以提高單位會計核算各環節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會計人員樹立了誠實守信、廉潔自律的道德觀念,則將有助于減少乃至杜絕職務侵占、貪污挪用等違法犯罪行為給單位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 另一方面,會計工作作為單位的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活動,承擔著參與經營管理的重要輔助職能,懂技術、精技能并且有良好職業操守的會計人員才能為單位管理層提供真實、完整、有用的會計信息,從而為其經營決策提供高效的財務數據支持,進而提高單位的整體經營水平和效益。
(二)有利于實現會計目標、維護各方經濟利益。
會計工作受托責任觀認為,會計的目標就是以恰當的方式有效地協調委托和受托的關系,真實、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反映受托方的經營狀況,從而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 這一會計目標說明會計職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責任,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備與之相匹配的良好職業道德,嚴格履行職業操守和行為規范,才能確保為政府部門、債權人、投資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及時而可靠的會計信息,也才能切實維護上述各方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
(三)有利于凈化會計行業環境,重塑行業形象。
會計人員必須講究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從而保證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為各方信息使用者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 然而當前假憑證、假賬、假報表等會計行業造假行為雖未發展到泛濫的地步,但也已經嚴重損害了會計行業的整體形象,造成社會公眾對于行業較為普遍的不信任態度, 會計這一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
提升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正是從根本上扭轉這股行業不正之風的關鍵所在。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提高了,行業的整體環境才能得以凈化,行業原本的真實誠信、值得信賴的良好形象才能得以重塑。
(四)有利于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維護國家利益。
當前的會計造假之風,影響到政府各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管理層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嚴重干擾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比如某些企業編制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或是為了掩蓋自身問題千方百計制造假賬瞞騙政府部門、逃脫監督審計,凡此種種,都極大擾亂了整體市場秩序,對于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極為不利,也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提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讓其在面對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沖突時,能自覺站在維護國家利益的高度去抵制造假行為,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提升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服務意識、磨練專業技能。
為社會各方提供真實有用的會計信息,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服務于所在單位,為單位的經營管理決策提供財務數據支持,是每一位會計人員的職責所在。 要履行好上述重大職責,良好的服務意識和精進的專業技能是兩把必不可少的利劍。 一方面,雖然服務意識無法用精準的尺度來衡量,然而勤懇端正的工作態度、迎難而上的工作干勁、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等都可以作為一個會計人員愛崗敬業、擁有良好服務意識的佐證。 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會計工作當然也并非一成不變,網絡化和信息化已然成為會計的發展方向,作為會計人員,一定要順應潮流發展,而不是墨守成規不知變通,要不斷通過學習更新和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職責。
(二)深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職業道德素質。
會計職業道德屬于道德范疇,和會計法律法規的強制約束力不一樣,職業道德更強調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自我調節和自我評價,需要會計人員確立更崇高的精神追求,對自身在精神層面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會計職業的特性又決定會計人員要面對比一般行業更多更直接的利益誘惑,而單靠會計法律法規的強制力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利益誘惑導致的會計造假等問題。 因此,要剎住當前這股會計造假之風,先要制止住會計人員道德滑坡的趨勢。
深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首先要提高會計從業人員進入會計行業的道德門檻,在其進入行業之前就做好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讓其具備應有的職業良心,具體包括責任意識、真善意識、誠信意識、公正意識、廉潔意識、自律意識等的培養。
其次,在會計人員的從業過程中,會計職業道德繼續教育也不容忽視, 通過組織進行強制性的職業道德規范繼續學習,配以更直觀有效的案例警示教育,并大力提倡對會計先進人員先進事跡的學習領悟等手段,切實讓正確主流的價值觀植根于會計人員的內心,如此,才能真正促使其時刻以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為準繩來自我審視、自我評價和自我約束。
(三)強化監督管理,重視會計人員工作獎懲制度建設。
當前我國的會計法律制度體系雖已基本建立,但是對于會計違法行為處罰這一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夠具體完善,導致對于一些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不夠,即執法不嚴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會計行業不正之風的發展。 另一方面, 雖然目前已經建立了相關的會計人員表彰獎勵制度,但是對于龐大的會計隊伍來說,這樣的評選起到的激勵作用仍然比較有限。 因此,必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監督管理,建立起一套更完備的獎懲制度和評價體系。 只有更完備的制度作為保障,才能更好地促使會計人員明辨工作中的善惡是非,并且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不做違法乃至犯罪的行為,也能夠更好地激勵那些一直恪守職業道德、為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默默奉獻的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
[1]韓傳模,郝景昭。會計職業道德的失范與重塑[J].會計研究,2002(5)
[2]葉少霞。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必要性[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5)
[3]朱銀鈴。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4(12)
[4]高王樂,盛利,孫瓊。會計職業道德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初探[J].經濟師,2011(1)
[5]李振林,李福玲,駱寅生。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體系芻探[J].財會月刊,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