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越發展 , 會計越重要。根據我國《會計法》的規定 ,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 , 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會計證不但是財會專業學生走向會計工作崗位的上崗證 , 也是體現學生專業能力高低的一個證書?!敦斀浄ㄒ幣c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是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必考科目,并且對學生以后從事會計工作職業素養的培養具有指導作用。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一門涉及財經會計法律和法規的專業課 , 該課程知識點繁多,理論性強,專業術語較多,而且大多是相對枯燥的法律條文,概念難懂 , 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
近年考試題型和題量有所變化,除了傳統的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判斷題,新增加了不定項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很多學生都因為不能很好地適應而未能通過考試 , 導致無法取得會計證。因此,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了一定的抵觸情緒,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通過率較低。針對這種狀況,為了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正確應對考試,順利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 , 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歸納,對課程的教學方法總結了一些看法和體會。
一、讓學生正確認識這門課程 , 明確學習的方向
"好的開始是是成功的一半。"因為一門新課程的學習對學生來講都存在新鮮感 , 學生會比較關注學習內容和用途。所以 , 第一次上課時 , 可以先用幾個實際工作中發生的案例導入授課內容 , 例如:
會計人員做假賬,偽造會計資料,私設小金庫,經辦人員虛開發票等等……這些都違背了職業道德,有些甚至違反了會計法律,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通過這些實際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 , 也要告訴學生就考取會計證 , 不僅是為以后就業打基礎,也是展現自己的能力,體現學習效果的一個途徑。只有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課程的重要性,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才會自覺、主動地投入今后的學習 , 教學才容易開展。
二、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 提高教學效果
《財經法規》課程因為法律條文多,理論性較強,所以顯得枯燥乏味。如果依舊采取"一本教材一支筆",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 時間一長,學生必然失去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因此 , 教師應該根據每堂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 適當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 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藝術性 , 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新鮮多樣的授課方式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 從而才能有好的教學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幾點體會。
1. 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適當調整不同班級的授課進度和內容。提前準備上課需要的案例資料。上課時,可以打破常規,老師先介紹實際案例,和學生一起分析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條文,順勢引出本節課要講授的有關法律條文和理論知識 , 這樣就不會讓學生感到上課的死板和老套。當一節課時間過半學生學習感到疲倦和乏味時,再談論時事熱點 , 順便穿插一些小幽默或小笑話 , 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再繼續講課,這樣 , 學生不會感到授課內容過于枯燥和沉悶 , 教學效果應該比較好。
2.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設備為學生展現了生動的畫面和影像,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可以為我們提供多方面的資料和資源 , 教師可根據每節課的不同內容和實際需要 , 選擇相關的資源并加以利用。例如經濟犯罪案例、新聞報道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給學生 , 讓他們獲取大量的信息和實際工作中的經驗。
3. 根據學生的成績實施有針對性地教學 , 即因材實教。高職院的學生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入校成績差距很大,如果用一個標準來要求他們 , 那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 , 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 , 因材施教 , 盡量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一般來說 , 給成績較好的學生布置一些難度較深的作業 , 學習上主要靠自覺。對成績中等的學生應掌握基本知識點,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 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首先要有耐心和愛心,不放棄 , 其次,教師要經常鼓勵 , 增強他們的信心。對考證的學生 , 可以在課后通過背誦、默寫、提問等多種方式進行檢查。
4. 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打破課堂的沉悶和一成不變,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分組討論法、任務導向法、項目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等。尤其是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式之一 , 又是《財經法規》考試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題型 , 所占分值的比例較大,共 20 分 , 而且選項是不定項。所以案例教學應該是法規課堂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三、師生之間加強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除了教授知識,也應該經常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 , 不要高高在上,只要拉近彼此的距離,學生自然也會喜歡、尊敬教師,就會主動學習。筆者會利用課間和晚自習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和他們談論學習,談論生活,一起聊天,談天說地。學習上采用激勵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 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比如 , 對回答問題較好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并且給平時成績加分。批改作業時 ,寫一些鼓勵性的評語 , 比如"進步了加油!""字跡有些潦草,要注意哦!""非常好,繼續努力 !"等等,這些看似平淡但又鼓勵有針對性的評語拉近了筆者與學生的距離 , 是與他們進行交流的有效方式 , 而學生就感到教師在關注他們,進而會逐漸喜歡課程的學習。
因此 ,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開展教學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
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 ,《財經法規》課的教學效果有了一定地改善 , 該課的通過率也有了一定地提高。當然 , 我們仍然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斷調整教學方法 , 爭取繼續提高會計從業資格證的通過率,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林偉 .《財經法規和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方法探討 [J]. 內江科技 ,2011(2)。
[2] 李麗華 . 案例教學中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 . 福建商業會計 ,?2010(1)。
[3] 賀瑜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 下旬 ),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