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關于國有企業績效審計的探討
摘要: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經濟體制中占據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社會總體福利水平的變化,其審計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本文將分析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相應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問題;措施;分析
一、引言
績效審計工作是指國家的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各個部門經濟活動的效益和經營成果進行審計,以便掌握國有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和資源配置情況??冃徲嫻ぷ饕愿鱾€部門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為核心審計內容,它是衡量國家政府審計工作現代化程度的指標之一??冃徲嫻ぷ骺梢粤私饨M織結構中各個環節的運行效率,有利于國有企業對原有臃腫的組織結構進行優化,進而為建立高效的組織機構提供依據;績效審計工作可以對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因為績效審計工作對各個部門的資源使用效率和經營成果進行審計,可以明確資源配置是否合理,可以清楚資源使用效率的高低,進而為各個部門改善資源配置情況奠定基礎。
國有企業的資產和收益都是屬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我國是民主化社會,國有企業管理社會各項資源并使得各項資源獲得增值,有利于社會安定和發展,對國有企業開展績效審計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收益,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國家要重視對國有企業的績效審計工作,要明確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相應的問題來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二、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一)審計觀念落后
企業審計制度的制定和落實不可避免的受到一些傳統審計思想和觀念的影響,認為績效審計工作只是發揮輔助性的作用,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沒有重大影響;部分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更多只是服務于審計單位,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對企業的管理績效進行評價,審計成果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其次,部分國有企業認為審計結果只需要服務于審計單位或者各個部門,沒有向公眾披露審計信息的意識,增加了公眾的不滿情緒。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內部審計和內部運作為主要手段的傳統審計模式將不能滿足社會公眾對國有企業績效信息的需要。
(二)審計手段不科學
績效審計手段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的質量。根據目前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來看,對國有企業績效審計主要是由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實施,國有審計機關只是對少數的國有企業開展績效審計工作,而不是對所有的國有企業開展全面績效審計,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績效審計范圍狹窄,降低了審計工作的效果。其次,績效審計工作的重心往往是財務成果分析工作,沒有對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深入的評價和計量,規范性分析手段應用較差,沒有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全面分析,全面績效審計辦法不合理。再者,部分審計人員受到國有企業體制因素的影響,沒有重視審計結果的應用,工作人員只是對上級負責,而沒有對工作結果負責的責任心,導致審計工作開展缺乏人才。
(三)績效審計評價指標設置不合理
績效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根據國有企業具體的業務性質和經營管理情況來設置績效審計指標,并采用合理的審計辦法來對國有企業開展績效審計工作??冃徲嬛笜藨撘唧w化,以便保證績效考核內容能夠更加具體明了??冃徲嫻ぷ魇蔷哂虚L遠性的,是為了明確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以便預期國有企業未來發展潛力。因此,績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標準和原則就是客觀公允的績效評價體系。但是,就目前較多的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情況來看,績效審計評價標準不合理,審計指標沒有從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指標評價內容設置不完善,很多審計指標沒有考慮訴訟等或有事項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也沒有根據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設置績效審計指標,導致指標構建工作不夠全面,難以真實反映國有企業的實際經營效果。
三、解決國有企業績效審計工作問題的措施
(一)國有企業要不斷調整業務結構
合理的業務布局是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國有企業價值目標的基礎,也是審計機關作出客觀公正評價的保證。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國有企業要想獲得生存和發展,首先就要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要積極響應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的號召,以便緩解國家的經濟發展壓力,為國家解決 TPP 協議簽訂帶來的二次入世難題提供條件。其次,國有企業要承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經濟發展責任,履行經濟管理職能,提高社會福利水平。再者,國有企業應該綜合考慮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要明確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未來趨勢,以便對國有企業自身的業務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和規劃,進而為績效審計工作提供條件,保證績效審計結果的真實性,重視審計結果的應用。
(二)要更新績效審計觀念
績效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首先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來更新績效審計觀念,提高績效審計思想認識。國有企業領導人要支持績效審計工作,重視績效審計理論學習,企業可以定期開展績效審計理論知識學習活動,并要求審計人員將審計方法及時應用于績效審計工作中去,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其次,績效審計工作人員要善于利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積極構建信息管理平臺,要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信息進行動態和靜態記錄監控,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及時性,有效利用信息開展績效審計工作。
(三)要選擇科學合理的績效審計方法
績效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科學合理的績效審計辦法做保障。國有企業要想提高績效審計工作質量,就要根據自身的業務性質來選擇績效審計方法,要重視國有資本預算制度和企業發展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拓展企業審計工作新內涵,增強審計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國有企業要關注社會審計機構相關審計結果,有效利用企業審計人員的審計常規檢查、自查成果,可以大大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解決短時間內僅靠政府審計難以查深查透的問題。
(四)完善績效審計指標
績效審計機關要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不斷完善績效審計指標,以便對國有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經濟效益評價指標的設立可以參考一般企業的經濟效益績效評價指標來設立,社會效益評價指標的設立要充分考慮國有企業所處的行業和其自身的業務性質等內容,在制定評價指標是應該要充分考慮定量與定性分析的結合,提高績效審計工作的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陳宋生,劉淑玲。審計差異化處理的實證分析[C].中國會計學會高等工科院校分會2009年學術會議 (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北京理工大學會計系,2009.
[2]戈鋼?;趦炔繉徲嫷钠髽I績效審計的難點與對策研究。經濟論壇,2012.03總第330期。
[3]劉 家義。 國家審 計與國家治理 . 中國 審 計 ,2011.08.16 期總第4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