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聯訊財務造假案回顧
海聯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其總部位于深圳,成立之初的注冊資金為 150 萬美元,是一家從事電力信息化系統集成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已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銷售以及服務網絡,業務涵蓋軟件、硬件、網絡等服務,憑借其在電力領域的優勢以及在行業中的良好表現,該公司已成為我國電力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2001 年 12 月公司當年業績突破 1 億元人民幣,并成為華北電網絡嚴格認證的服務提供商和金牌集成商。2008年 5 月海聯訊成功改制,從原來的外商獨資改為股份有限公司。2011 年海聯訊在深交所首次發行股票并上市成功,登陸創業版,股票代碼(300277)。此次上市海聯訊共發行了 1 700 萬股普通股,募集到的資金總額達 3.91 億元。
2013 年 3 月 21 日,因涉嫌違反證券法,海聯訊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于此同時,海聯訊因其在應收賬款及營業收入的確認與計量方面存在問題,被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4 月 27 日,海聯訊連續發布 32 份公告,自曝家丑承認造假三年。從 2009 年開始,海聯訊利用從非客戶方轉入大量資金偽造應收賬款的收回,然后又通過其他應付款在下一會計期間轉回。通過這種方式,在 2010 年和 2011 年海聯訊累計虛假沖減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達 2.46 億元。另外,通過多計收入,少計成本和費用等手段,在 2009 年到 2011 年的三年時間內,海聯訊多增加了 4 760.69 萬元的利潤。
二、海聯訊財務造假手段剖析
(一)粉飾招股說明書
海聯訊 2009 年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海聯訊已經掌握了關于建立專業應用系統、企業級一體化信息平臺業務的核心技術。該技術是電力企業發展數字電網及智能電網業務必須掌握的技術,是目前及未來電力企業走向信息化的重點,也是未來市場發展的熱點。對海聯訊來說,這類技術所帶來的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表 1)。
如表 1 所示,從 2006 年到 2009 年海聯訊來源于核心技術的收入在業務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總體呈上升趨勢,并在 2009 年占比達到 53.68%.但當時的審計報告卻認為,海聯訊除了技術咨詢和服務業務沒有包含自有及外購的軟硬件產品外,其他 3 類業務都已經將其包含了,并指出審計報告與招股說明書中對業務的劃分不一致。如果按照審計報告的劃分,海聯訊核心技術所帶來的軟件開發與銷售收入占比不足 10%,這也導致了海聯訊的首次上市申請被否決。
2011 年,一年半前止步創業板的海聯訊再度叩響IPO 大門??赡苁菫榱吮苊庵氐父厕H,在新的招股說明書中,海聯訊除了寫明主營業務以及所對應的核心技術外,其他關于核心技術帶來的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具體比例數據幾乎消失了,只剩下一行簡單的表格 (如表 2 所示),分別統計 2008 年到 2011 年 6 月公司核心技術產生的總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
更為嚴重的是,前后兩份招股說明書中同年份、同類別數據存在明顯差別。通過對比表 1 和表 2,筆者發現2009 年 1-9 月 其 核 心 技 術 占 業 務 收 入 的 比 例 為53.68%,而在表 2 中,2009 年核心技術產生的收入所占比達到 100%,兩者自相矛盾。同樣的道理,在表 1 中,2008 年度核心技術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 50.27%,在表 2 中,這個比例卻達到了 100%.答案顯而易見,為了迎合創業板上市的條件,海聯訊提供了不真實的財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