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物本審計與人本審計的評判與融合
摘要:從物本主義向人本主義發展是西方管理思想的演進邏輯,順應此潮流,審計學正從物本審計逐漸走向人本審計。從管理思想出發,審計從物本走向人本體現了審計理論研究的深入和審計思維模式的進步,但客觀來講,物本審計與人本審計各有利弊,二者的有機結合即人-物和諧審計才是審計發展的新趨勢。
關鍵詞:人本審計;物本審計;溯源;融合
從物本主義到人本主義是當代管理思想的主要演進趨勢,審計作為一門社會科學應該順應這種潮流,從物本審計走向人本審計。本文沿著物本審計和人本審計的發展歷程,以西方物本主義和人本主義的管理思維為基礎,分別對物本審計和人本審計的審計理論和審計思維進行評判和分析,并據此指出,物本審計與人本審計的有機融合將迎來審計理論發展的嶄新局面。
一、物本審計溯源及評判
(一)物本審計理論溯源及研究綜述
1.物本審計理論溯源。徐國君(2012)在《審計學革命--從物本審計到人本審計》一文中提出建立在物本主義基礎上的審計為物本審計。物本主義是一種機械性或理性的管理思想,其核心理念與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把組織視為以物為中心的系統,把組織的演化過程視為以物為中心的系統運行過程,重點關注組織中的物對于組織及系統運行效率的價值與意義。②以機械性或理性的思維模式來對組織中的人進行認知,以觀物的觀點來看人,關注人的機械性、物性以及人對于物的附屬性,并制定較為嚴格的組織制度來保證這種人對于物的秩序得到很好的執行,組織效率得以提高,且采取較為嚴格的管理方法來控制、規范以及約束人的行為。物本主義的管理思想主要體現在古典管理理論的三大學派即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職能管理理論以及韋伯的組織理論思想中。
2.物本審計理論研究綜述?;仡櫴澜鐚徲嫲l展史,可以說是物本審計的發展史。從四五千年前的我國夏商周及古埃及時代的審計萌芽到產業革命以前的古代審計、產業革命后到20世紀初期的近代審計以及20世紀初至今的現代審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物本主義思想及思維方式的影響,對審計的研究長期以來也都是重實踐而輕理論。直至20世紀60年代,一直被公認為是世界上首部將審計理論作為一門獨立系統的學科加以論述的重要理論著作--羅伯特·莫茨和侯賽因·夏拉夫的《審計理論結構》(《The Philosophy of Auditing》)問世,審計研究者們才如夢初醒,原來審計的理論研究可以如此豐富。后人在其研究的基礎上,對審計理論和實務進一步深化,發展至今,物本審計已形成其自身較為完善的一套理論體系(如圖1所示)。物本審計理論體系由物本審計基礎理論和物本審計應用理論兩部分構成:基礎理論主要由本質、假設、目標、概念等構成;應用理論由技術、審計主體和規則組成。在此基礎上借助不同的審計模式及相應的審計程序與方法開展的社會審計、國家審計及內部審計屬于物本審計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