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和深入,國有企業的改革和證券市場的蓬勃發展,對注冊會計師審計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注冊會計師審計也已成為整個社會經濟監督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因為發展還不成熟,先后出現了紅光實業、銀廣夏、科龍電器、綠大地、紫鑫藥業、萬福生科等重大審計失敗的案例,給我國資本市場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此,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以及注冊會計師審計職業界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怎樣使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得到全面提高以及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良性發展得到有效地推動。
一、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現狀
1.財政檢查報告的數據分析
201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第 27 號在揭示出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嚴重性的同時,還揭示了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執業過程中存在的嚴重審計質量問題。部分中小事務所內部管理較為薄弱,質量控制存在缺陷,執行審計準則不到位,執業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主要表現為:部分事務所內部管理薄弱,在質量控制、內部治理、檔案管理等方面沒有完善和有效執行相關制度,存在會計核算不規范、未按規定提取職業風險基金等問題;部分事務所風險導向審計流于形式,未履行必要的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不充分,披露審計報告不全面,甚至個別事務所出具虛假審計驗資報告;少數事務所存在未按規定進行業務報備、惡性競爭、審計收費問題。[1]2012 年各地財政部門共檢查會計師事務所 1618戶,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各地財政部門依法作出了處理處罰,共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經營業務、撤銷等行政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有 122 家,其中給予撤銷處罰的會計師事務所有陜西格林、山西方華、江蘇昆山保信、吉林松原鵬程。同時,予以行政處罰的注冊會計師有 214名,其中予以警告的有 131 名、予以暫停執業的有 80 名、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的有 3 名。
2.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檢查報告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章程》2011 年各地方注協認真落實新修訂的《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制度》的各項要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通告(第五號)調查結果顯示如下:按照“嚴格檢查,嚴格懲戒”的原則,2011 年,各地方注協(除深圳市注協尚未完成處理工作外)對由于存在嚴重問題而進行行業懲戒的事務所有 87 家,注冊會計師 235 名。[2]其中,給予公開譴責的事務所有 15 家,注冊會計師 18 名;給予通報批評的事務所有 47 家,注冊會計師 58名;給予訓誡的事務所有 25 家,注冊會計師有 159 名。
3.眾多案例暴漏出的問題
近幾年來,會計和審計丑聞在全球范圍內頻繁發生,我國證券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的關于上市公司財務信息造假的惡性案例,相關會計師事務所遭受了制造財務欺詐案的被審計單位的投資者的起訴并面臨著監管機構的調查與處罰。從深圳原野公司侵吞股東權益案、北京沈太福長城非法集資案、海南中水集團巨額金融詐騙案,到東方鍋爐、紅光實業、瓊民源這三起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再到銀廣夏審計失敗案和鄭百文財務欺詐案等事件中,可以發現,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的各個層面上都存在著消極因素,而身為“經濟警察”的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由于種種原因未能發現或者發現了卻未能報告某些上市公司存在的財務欺詐行為,甚至可能與上市公司管理人員串通合謀出具虛假或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共同欺騙被審計單位投資者及廣大社會公眾。這些嚴重的會計造假及審計失敗案例無不暴露出我國審計質量低下的嚴重程度,不難看出,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總體水平較低,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隱患重重。
二、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會計師事務所組織管理模式不科學
公司制的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我國審計市場的主流,因其負有的“有限”責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注冊會計師的風險壓力,弱化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意識,這對審計質量也是很大的威脅。另外,事務所自身內部的質量控制還有待提高。[3]首先,我國事務所在人事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由于事務所業績考評制度不健全、薪酬獎勵制度不合理導致的員工流動性高和職業培訓落后的問題。其次,處于獨立監督地位的事務所普遍上缺乏戰略構架,無論是事務所個體還是整個會計師職業界都缺乏一種長遠的戰略標準和核心價值觀。大多數事務所的管理模式有待優化。
(二)被審計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
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僅能夠適當地束縛管理層,使他們的行為符合股東的利益,而且在公司經營狀況不好時可以將不稱職的經理更換掉。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健全,董事會形同虛設,而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由內部人掌握,由高層管理者任命監督者然后讓監督者監督高層管理者,從而導致公司監督無效。獨立董事也沒有積極參與公司治理,從而導致無法對管理者進行有效地監督。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管理層可以很容易地越過內部控制進行舞弊,介入造假。再加上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監事會它們之間的權責利也不清晰,很容易互相推脫責任,不能有效地監督內部控制,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低下。
(三)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專業能力有限
總體來說,注冊會計師要在審計業務,保持獨立性,就不能受到任何利益或沖突的干擾。但是,在我國實際的審計業務執行過程中,注冊會計師或會計師事務所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著各種特殊的利益關系,還有其他個人和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獨立性受到威脅,從而影響到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也不是很強,主要表現在其專業知識的不足。[4]當經濟業務越來越復雜多變,會計舞弊行為也越來越隱蔽時,審計業務的技術難度在逐漸加大,但我國現行的審計方法還停留在一些最基本最常規的技術上,遠遠跟不上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極易引發審計風險甚至審計失敗,嚴重導致了審計質量的低下。
(四)監管體系存在缺陷
我國政府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是集審計署、財政部、證監會等機 構多方位監管,由于各機構之間職能重疊交錯,協調起來非常困難,最后致使監管無效。從我國現有的法律推斷,對審計市場的監管負有總責任的是財政部門,但是目前財政部門的監管工作還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機制。沒有設置專門機構,配置專門人員,缺少專門的監管標準,監管方式沒有做到透明化、規范化,監管體制存在缺陷對法律法規的執行造成一定的阻礙,也對提高審計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我國低風險的法律制度環境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低質量。
三、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對策探討
(一)完善會計師組織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