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審計中的代理理論分析--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
摘要:委托代理理論已經成為契約理論中發展比較完善的主流理論之一。本文基于此理論,從審計需求、審計關系以及審計獨立性的角度分別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論在此三方面的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審計關系;代理理論;審計獨立性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審計需求分析
代理理論(Agency Theory)最初是由簡森(Jensen)和梅克林(Meckling)于1976年提出的。他們以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為切入點,圍繞委托代理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對企業價值的影響進行討論,認為審計正是一項能夠約束這種機會主義行為從而降低代理成本的制度安排。
在代理人的關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都被假設為理性經濟人,作為理性 經濟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由此會產生利益沖突。為了解決這一沖突,委托人和代理人簽訂契約并希望互相都能遵守約定避免利益沖突的發生。但事實并非如此,代理人在尋求利益最大化的道路中更能少走很多彎路,即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并且代理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一定就是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代理人為了個人私有目的,在個人職位上過度消費,例如為自己修建豪華辦公室、購置高級轎車,去著名旅游區享受與企業經營聯系不大的商務旅行等,這些行為已經損害到了委托人的利益。而且在契約的執行過程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即代理人在委托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努力工作,這種類型的信息不對稱叫做“道德風險”(事后風險),代理人通過縮短自己的工作時間或者編制虛假信息來獲得高額報酬。除了“道德風險”,還有一種信息不對稱叫做“逆向選擇”(事前風險),委托人有可能在缺乏了解代理人真實能力的情況下,雇傭素質低下、能力不足的代理人來管理公司,阻礙公司的發展。
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引發的問題,要么給予代理人激勵以實現激勵相容,要么對代理人進行監督。如果只實施激勵機制,有可能代理人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編制虛假財務信息蒙騙委托人以獲得高額報酬。所以聘請職業注冊會計師對其審計成為較普遍的監督方式。由此可見,審計的出現是以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為前提的,但這一條件只是必要條件。由于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委托人對代理人持有懷疑態度并且委托人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其監督的情況下,審計需求的充分條件得以形成。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審計關系分析
審計關系即委托人(財產所有者或預期使用者)、代理人(財產經營者或責任人)和注冊會計師三者之間的受托責任關系。在此關系中,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第三方加入,使得三方相互牽制、相互制約。審計關系可用下圖表示。
由圖可知,從委托代理理論分析,審計關系可分為三層。第一層代理關系是廣為熟悉的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所有者和管理者間的代理關系。在此關系中,所有者委托管理層經營財產,從而管理層負有受托經濟責任。第二層代理關系,即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所有者聘請注冊會計師對管理層提供的財務信息進行監督檢查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由此可產生注冊會計師與所有者(委托人)之間的代理關系。在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筆者認為一般掌握信息較多的一方為代理人,掌握信息較少的一方為委托人,在第二層代理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所有者缺乏對注冊會計師努力程度的判斷,如何實現所有者聘請注冊會計師的初衷即減少代理成本,避免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呢?這就需要與審計收費聯系起來。理想情況下,應以注冊會計師查出的管理當局機會主義行為導致的委托方潛在剩余損失,或者說是查出的管理當局盈余操縱收益或違規收益或管理者用于個人消費而侵占公司資產(Pradyot,2007)的數量作為審計收費標準。顯然,此種變動收益與注冊會計師努力相關,委托人可將變動性收益以一定的比例與注冊會計師分配,以期通過這種契約安排將注冊會計師努力與注冊會計師和委托人的收益聯系起來?,F實生活中,由于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較為分散,很多中小股民投資股票更多是為了投機,根本不關心公司的治理狀況,或者在衡量是否要參加董事會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一種成本和收益的博弈。因為中小股民分散在全國各地,他們肯定會考慮時間成本以及機會成本。大股東因其精力有限或者知識不足,往往也不會親自管理公司,所以決定會計師事務 所聘 任 及收 費 的 任 務 自然也就落到了管理層身上,所有者處于一種弱勢地位,其權力成了擺設。當注冊會計師 屈 從于 管 理層 的 壓 力(如威脅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不報告錯誤與舞弊而又對自己無損時,所有者卻無從得知,加大了被蒙蔽的風險。在現實生活中,管理層與注冊會計師同樣也可以說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即第三層代理關系。管理層為了向所有者證明自己以最大的忠誠,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最低的資源耗費,最多、快、好、省的結果完成所有者對其的托付,聘請的注冊會計師從這一角度又變成了鑒證人。但由于管理層有可能凌駕于控制之上,編制虛假財務信息,注冊會計師按照正常審計程序有時并不能發現其舞弊,由此管理層處于信息優勢地位,注冊會計師處于劣勢地位。在此代理關系中,更值得關注的是二者有可能為達到共同的目的串通合謀欺詐所有者,特別是在我國,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繁多,業務量少,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有的事務所為了生存,出現惡性競爭,喪失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