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國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理論研究文獻綜述
摘要:跟蹤審計是建設項目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對跟蹤審計理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已逐漸成為審計部門對大中型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主要審計方式,文章對我國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理論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理論研究
跟蹤審計把建筑工程分為了若干階段,工作人員要做好這些階段的審計工作,根據審計的結果對造價管理工作進行及時的調整,完善與改進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把工程的造價成本控制在預算內,降低建筑工程的投資成本,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建筑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現有問題
1.資源占有率高。與事后審計相比較,跟蹤審計占用的成本與資源明顯偏高,由于造價跟蹤需要大量審計人員,而且審計環境十分復雜,所以導致審計內容與范圍要小于事后審計工作。在造價跟蹤審計時,審計資源的配置量直接關系到審計工作開展效果,必須嚴格檢查審計質量,使工程計量與計價更加準確、真實,從而使審計質量得以提高,發揮出跟蹤審計的全部功能。
2.人員素質問題。跟蹤審計人員必須有較高的造價審計與財務審計水平,造價審計需要掌握工程經濟與工程技術的相關知識,以工程師為主體,通過審計師與造價師進行跟蹤審計,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達到完美配合的效果,確保造價跟蹤審計不會存在技術死角,使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從根本上得到抑制。主管部門應該定期開展思想政治與審計知識的培訓活動,不斷了解新的知識與方法,真正認識到跟蹤審計工作的重要性。
3.風險不確定。工程造價審計存在一些風險問題,其中主要是審計人員并沒有了解到工程造價存在的問題,或者在造價核算時存在錯誤但是沒有及時進行改正的情況。使用不合理的審計方法,會使審計結論出現偏差,從而導致利害關系人發生損失,甚至可能承擔法律責任。進行跟蹤審計與傳統事后審計相比,可以避免建設信息不對稱導致審計結論錯誤的現象,審計人員也可以直接對工程造價發生的問題進行改正。由于工程項目建設風險性較多,其中存在審計人員無需承擔的風險,但是隨著跟蹤審計的開展,往往會被要求參與工程管理工作,直接導致審計風險提升。
二、建設項目不同階段跟蹤審計工作的重點
1.跟蹤審計定位。應當正確處理好與財務、基建管理部門的協調關系,明確職責、權限。同時,還要保持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客觀性以及公正性,有效地避免工程項目跟蹤審計過程中的風險問題。不能將跟蹤審計等同于事后審計,不能動態地監督全壽命過程各階段運作正常與否,也不能為工程項目建設提供有效、合理的審計建議。
2.審計方案切實可行。對于建設項目而言,通常表現出獨特性、多樣性以及復雜性等特點,而且具有一次非重復性。所以,跟蹤審計方案應當立足實際,根據不同工程項目特征、施工方案和具體,有針對性地制定跟蹤審計方案,使審計方案切實可行,真正對審計工作具有指導作用。
3.審計查證關鍵點設置。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的連續兩道工序之間,即某個工序完成后,檢驗、驗收手續履行后的下道工序前設施工停審點,其主要目的在于對管理、監理等建設相關的各方職能發揮、履行進行抽樣審計,解決事后審計過程中的疑點和難點問題。
三、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措施
1.跟蹤審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提高。傳統的審計工作只需要工作人員核對數據與文字資料,審計工作人員不需要進入施工現場,但是這種工作方法會使工作人員只了解字面上的信息,無法掌握最新最真實的信息,可能會使審計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為了提高跟蹤審計工作的效率,就必須提高審計人員對跟蹤審計工作專業知識與專業技巧的掌握程度,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要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促使他們樹立崇高的工作責任感;其次,工作人員要改良方法,創新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同時根據審計工作的具體要求完善審計的制度,制定出工程項目跟蹤審計的實施準則,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是跟蹤審計工作可以順利的實施;最后,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以此來提高跟蹤審計的工作質量。
2.可行性審計方案制定。我國的工程項目具有獨特性、多樣性以及復雜性的特點,而且工程建設是一步到位的工作,所以審計人員在進行跟蹤審計工作時必須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執行方案,然后按照這些方法去完成跟蹤審計工作。而且審計人員也應該時常去施工現場,了解最新的情況,這樣才能及時的發現問題,然后制定出解決方案,確保跟蹤審計工作給造價管理帶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審計人員一定不能敷衍工作,否則不僅不能為造價管理提供版主,還會降低審計的權威。
3.設置審計流程。在運行工程造價跟蹤審計的過程中,必須在了解到項目真實的落實能力后,通過資源的影響對審計內容進行認證,確??刂茖徲嫻ぷ骺梢詽M足階段性進展。在建筑指標滲透階段的活動任務中,需要發揮出多次計價的特征灌輸作用,加強投資階段的審計強度,這種方法可以滿足企劃正常運行與后續工程驗證的工作要求。審計機構必須考慮自身條件與實際開展情況,根據綜合責任權配合全過程配備標準開展疏導工序,在提前工作量的配合下,完成流程滲透監控工作,實現高效的項目資金運轉效率。一旦涉及大規模項目,可以通過駐場審計的方法,補充實際審計數據。如果現有資源無法滿足工作需求,可以使用階段式審計方法或分期審計方法,保證階段內不會出現審計質量下降或工作內容缺失的問題,避免模糊數據在施工活動中丟失,有利于覆蓋與認證跟蹤式造價指標。
4.完善工程量審計流程。在制定清單計價工作時,需要明確工作在灌輸工程中的重要意義。通過階段性審計的實效考量與后期論證,可以確保造價指標更加準確,減少經濟損失發生的概率,這也是設置標準細節目標的具體工具。主要實現方法為:建設管理部門與承包單位互相配合,詳細檢查承包單位提供的竣工結算資料,并且審計其中是否存在核算缺陷,如果存在缺陷,需要缺陷需要安排專業管理人員進行整頓。編制審核使用清單式,可以實現數據的認證累積作用,并且根據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補救,使合同鑒定更加細致,并且提高合同的權威性,可以直接發現合同條款的不足,使審計結算風險降低。通過審計工作,可以避免隱性問題蔓延,并且通過簡單的結構進行精準造價估計,提高工程成本規劃速度。在審計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工作的獨立性,避免大量差異因素堆積,使賬目更加清晰,建立合理的經濟秩序體系。
5.加大審計監理力度?,F場簽證是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遇到緊急問題時由監理人員現場審批的一個過程,在工程項目的監理中比較常見,但是如果管理不到位,也會給工程項目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監理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必須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切實做好工程項目施工時的現場記錄。而且必須經常在施工現場,以便隨時可以做現場簽證,保證工程項目的施工工作可以順利地進行。此外,監理人員要做好記錄工作,以備不時之需。監理人員有獨立簽證的權利,簽證時不需要經過業主的同意。在進行計量支付工程項目的進度款時,監理人員必須嚴格仔細的核對工程的施工進度,要根據實際的施工情況進行付款;如果出現施工質量不過關的問題,監理人員可以減少計量支付。監理人員必須好好行使計量支付權來提高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這樣也可以降低工程的造價成本。
四、結語
建設項目施工周期較長,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存在多種不確定影響因素。為了擴展造價水準的回應潛力,必須嚴格按照階段指標開展審計工作,實現有效成本格局體系目標,增加建設項目的長遠發展素質。
參考文獻:
[1]郭長水。建設項目跟蹤審計幾個實務問題的探討[J].新會計,2010.
[2]張秋明。建設項目跟蹤審計若干問題探討[J].會計之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