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業銀行舞弊審計
舞弊審計是一種發現舞弊的先發制人的方法,即運用會計記錄和其他信息,進行分析性復核,識別出舞弊行為及其隱瞞方法。它不僅包括在舞弊發生之后的審計調查,還包括針對舞弊正在或將要發生的整個防范和監督活動。
1.舞弊審計的目標
舞弊審計作為風險審計的一種,其目標具有局限性。與常規審計不同,舞弊審計目標明確而具體,它負責揭露有意歪曲事實記錄及非法占用資產的行為的存在、范圍及方法。因此舞弊審計是一種發現性的活動,在實施舞弊審計時,審計人員要特別注意尋找與具體的違法行為有關的證據,確定舞弊的具體細節,并確定舞弊行為帶來的損失和影響。
2.舞弊審計的原則
舞弊審計的首要原則是重要性原則,而不是成本效益原則。即舞弊行為本身就是重大風險,只要發現有舞弊的行為就應實施舞弊審計。舞弊審計體現了很強的無計劃性和偶然性,它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時刻以高度的職業謹慎性關注是否有舞弊行為,隨時做好準備實施舞弊審計。
二、商業銀行舞弊審計的難點
1.商業銀行舞弊新趨勢
商業銀行舞弊朝著“高職務、高科技、高案值,發案數量基層多、內外勾結作案多、作案手法多”的“三高三多”趨勢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舞弊行為人高素質化。舞弊行為人的高職位、高智力、高學歷化趨勢明顯。二是舞弊技術高科技化。三是手段更加隱蔽。四是形式更加多樣化。采取高新科技技術,創造和發明了許多新的舞弊手法和舞弊形式。五是領域更加廣泛、復雜化。各類不同性質的法人、自然人相互勾結,針對銀行實施舞弊,而與銀行內部人員合謀舞弊的現象也日漸增多,使得舞弊情況更為復雜化。
2.商業銀行舞弊審計存在的問題
我國商業銀行舞弊審計雖已開展數年,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審計模式,多數是在各項業務的專項審計中對舞弊行為有所揭示,且其效果差,效率低下。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舞弊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防范舞弊的內外部環境亟待優化。二是相應的法律規章尚不健全,在審計章程和審計準則方面對舞弊及舞弊審計進行法規上的界定,未提供詳盡的審計實務、審計方法指導。三是理論研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同行業。四是審計方法較落后,影響審計質量。五是起訴舞弊者的法律程序不夠規范。六是信用檔案尚不完善。
三、商業銀行舞弊審計的對策
1.運用分析性復核。
分析性復核是指分析被審計單位重要的比率或趨勢,包括調查這些比率或趨勢的異常變動及其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在進行分析性復核之后,審計人員的職業懷疑有所增加,舞弊疑點很可能被發現。
2.評價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制度是控制舞弊環境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完善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減少舞弊的發生機會。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需要對銀行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估。審計人員通過評估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有效以及相應的評估經營業務的各個部門可能暴露的問題和存在的風險來識別舞弊。 在對內部控制評估過程中,審計人員必須格外關注控制環境??刂骗h境的主要因素包括經營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風格,組織結構,董事會和管理控制方法等。
3.關注容易引發舞弊的業務環節和因素。
根據銀行業務的特點和以往發生的舞弊案例,可以確定舞弊的高發地帶作為審查的重點。一般應重點關注的業務環節包括:第一,防止外部詐騙,即借款人使用虛假資料,或者內外勾結詐騙銀行資金。第二,防止內部盜用,即內部員工利用銀行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盜用客戶資金,特別要警惕銀行高級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盜用挪用銀行資金的問題。第三,防止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等方面的重大違規經營和不正當競爭。
4.運用審計心理學知識。
審計人員在追蹤舞弊跡象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推測舞弊行為人的心理活動,獲得有價值的審計證據。
5.運用調查詢問技巧。
在調查和揭露舞弊時,往往涉及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審計技術-“詢問”.舞弊易于掩蓋,但并不意味著沒有線索。而通過調查詢問有關可疑人員,很可能發現線索。詢問策略,主要包括創造適宜的詢問氣氛,恰當地提出問題和注意詢問技巧等。詢問時可根據需要采用先發制人、側面暗示、遷回進攻、攻心、巧設問等技巧。
四、小結
商業銀行舞弊案件的頻發、高發,已引起了國務院、銀監會和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加強商業銀行舞弊審計對策的研究,不斷提高商業銀行內審機構預防、識別和查處舞弊案件的能力,是商業銀行迫切解決的問題。在商業銀行審計過程中,明確商業銀行舞弊的特點,將對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曲愛群:試論商業銀行反舞弊與舞弊審計。河北金融,2009(7)
[2]辛煥云:借鑒舞弊三角理論提高我國商業銀行舞弊審計質量。 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7(2)
[3]蘆聯合:商業銀行舞弊審計策略及方法。中國內部審計,2007(2)
[4]吳青川 鄢志娟:商業銀行舞弊特點與審計方法探析。財會通訊,2006(8)
[5]王會金 吳青川:商業銀行舞弊的審計策略。中國金融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