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實現可持續土地管理的戰略分析
摘要:可持續土地管理是當前土地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是基于我國當前的土地利用情況,適當的使用經濟或政治的方式進行管理,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循環利用,良性利用。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應用在土地管理中,是當前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的要求,也是環保深入人心的必然行為。本文主要根刁尾我國當前的土地管理情況進行討論,為可持續土地管理的戰略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意見。
關鍵詞:可持續戰略;土地管理;土地資源
雖然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但其中可以使用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土地作為人們生活、生產的基本要素,對維持人們正常的生活有著重要的支持作用??沙掷m土地管理就是立足于該項事實上,為了促進人們更好的生活,為了更好的實現土地的利用和管理,而建立起的戰略方針。
1.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基本要求
馬克思說過:“土地是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1].”從遠古時代,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土地,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土地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中不可動搖的基石。但隨著人們對自然資源的瘋狂掠奪,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其中就包括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土地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一旦破壞就很難再次恢復,再次得到重新利用??沙掷m土地管理其實就是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土地規劃使用,逐步平衡土地面積與人類生活、發展日趨增長。所以可持續土地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在土地管理中始終貫穿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平衡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和諧,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的土地管理體系[2].
2.我國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現狀
總體而言,我國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現狀非常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2.1土地資源相對短缺的情況持續存在[3].從農耕時代到如今的機器時代,土地資源一直處于相對短缺的情況。原因之一,是土地所承載的壓力太大,人們的建筑、種植、工作場所、居住環境都需要依賴土地去完成。我國真正能夠利用的土地資源非常有限,人口基數大,因此人均可以使用的土地資源非常的緊張。2.2土地資源的質量并不理想。由于一直以來缺乏對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和規劃,我國土地出現嚴重退化的情況。退化后的土地是不能夠再被使用,是不能夠滿足人們生活、生產的需求。盡管當局開始植樹治理,但治理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土地退化的速度。2.3土地集約化的水平還非常低,其主要表現為:耕地缺少規模經營,主要以分散的形式存在;綠化種植面積低;農作物的產量低,不具備足夠的經濟效益;園地布局差;草地的合理利用率低。而在城市中,大量的土地資產被閑置,建設用地不斷向外延伸,占地數量大,這些都進一步加劇了我國土地集約化水平低。2.4人口、土地和環境的矛盾日漸激烈。我國人口已經位列世界第一,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正日漸激烈。土地問題也屬于環境問題,當人類生活的環境不斷遭到破壞時,土地資源也必然會受到牽連。因人口增長,大量的土地需要用來居住、生產、種植,而一些地方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這將進一步加劇土地不合理使用的境況。
3.有效促進可持續土地管理的措施
3.1加強對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的能力。土地資源因為是一種基本且重要的資源,因此其管理任務不能簡單的由環保部門進行管理。而應該讓相關部門均參與其中,最大限度的調動經濟、技術、法律、政治和行業管理等多種社會資源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4].目前關于可持續土地管理,我國仍以優化配置現有的土地資源為主,加強對退化及正在退化土地的治理。運用科學的技術、配置方案對土地的優化配置進行預測,并進行動態管理,來監測土地利用的效果。適當的運用土地用途管理和土地市場調節,提升農業用地的節約化,管理規范化,確保土地資源優化配置能夠有效實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2加大可持續土地管理的能力建設??沙掷m土地管理是一個科學管理的過程,需要經過大量的數據收集、監測、統計、分析,做出有效且符合實際需求的管理方案。因此在制定管理方案前,有重視對土地基礎數據的掌握,尤其是土地覆蓋和土地變更的數據收集。有以此為基礎,推動對土地評價工作,讓土地規劃與土地服務很好的結合,為提升土地集約化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土地數據的收集、監測、統計等都可以有信息化技術代為完成。
3.3重視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科技創新。目前我國可持續土地管理仍采用較為傳統的方式,沒有根據采用合適的科學技術進行管理,沒有發揮足夠的創新能力進行管理?,F代的科學技術中,大量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能很好的促進土地資源的管理水平,為土地管理的基礎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繼續解決土地利用、土地覆蓋變化、可持續土地利用指標體系和土地調查評價等問題時,應加大科學技術的投人,充分發揮我國現有的科學技術資源,為可持續土地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科技的投人能有效提升管理人員的創新管理能力。首先,在管理中加大科技的投人,實際上視為可持續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讓管理人員看見了另一種可能?;谶@個邏輯,并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管理人員就能不局限于原有的土地管理方案中,進而發現新觀點,現方法。
結論
我國的土地面積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但同時人口數量為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必然會形成人口與土地資源的矛盾。由于我國土地質量本身并不理想,土地集約化程度低,城市大量土地資源的閑置,都造成了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甚至是破壞。在如此嚴峻的土地管理情況,只有堅持可持續土地管理的道路,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加大對可持續土地管理的能力建設和科技創新,才能不斷的發現新的、有效的提升土地管理的方式,才能為我國做好可持續土地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廣達。關于可持續土地管理戰略問題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08:162.
[2]魏鑫堯。加強可持續土地管理的策略田。統計與管理,2015,09:98-99.
[3]張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標準與評估田。農業工程學報,2012,07:1-7.
[4]嚴金明,劉杰。關于土地利用規劃本質、功能和戰略導向的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1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