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
【題目】電商環境下海爾公司審計風險問題探究
【緒論 第一章】電子商務及審計風險概述
【第二章】海爾公司電商模式下審計風險現狀及問題
【第三章】海爾公司審計風險產生及成因
【第四章】海爾公司電子商務審計風險的防范
【結語/參考文獻】如何防范海爾電商審計風險結語與參考文獻
2 海爾公司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風險現狀及問題
2.1 案例背景
2.1.1 案例背景概述
海爾集團 1984 年于青島創立,經過幾十年的打拼現已是全球大型家電的第一品牌。如今,海爾已經在全世界創建二十余個工業園區及研發中心,全球員工總數也超過了七萬人。在商業領域的成功背景下,海爾集團還援建了近二百余所希望小學,時刻不忘自身的社會責任。
2.1.2 海爾公司電子商務發展背景及策略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管張瑞敏先生在 1999 年把當年定位為“海爾國際化年”,以海爾國際化年確定了海爾集團未來發展的新思路,將海爾的未來定義為全球化的國際品牌。為此,海爾決定通過制定新政策來適應即將到來的“新經濟”,開始了自身“三個新方向的轉移”.所謂的三個“新方向”是指 1.建立具有應變能力的管理體制。2.開發出全球化的知名品牌。3.建立網絡銷售戰略,即我們討論的電子商務。
這些新策略的制定都為海爾后來的企業商務電子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業市場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巨大市場,任何企業都不可能脫離其他個體而依靠自身單獨存在。海爾選擇“海爾國際化”不但有自身對未來企業發展和市場前景的考慮,其實還收到了自身上游企業所施加的壓力。在海爾集團的上游供應商中,有許多國際化的大企業,這些國際企業站在市場前沿轉向電子商務化的時候,會向其下游企業施加壓力,迫使下游企業也進入電子化的商務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所謂的電子商務才能夠真正而有效地運轉起來。而同樣的,海爾在實行電子商務后,也會向下游企業施壓,共同運轉新的市場模式。由此可見,海爾集團當年選擇電子商務絕不是草率的決定,而是預先展望到了未來必然的發展形勢而做出的慎重選擇。
集團將 2012 年到 2019 年這八年定位成企業自身用來進入網絡化發展階段的八年。對于自身企業的商務網絡化海爾制定了嚴謹的發展策略,通過建立完善的 B2B平臺和 B2C 平臺來實行企業的網絡化轉型。海爾集團在制定自身策略時必須與企業自身的戰略目標相一致,這樣才能確保自身商務電子化的轉型成功。簡單地說,將海爾集團的企業戰略和電子商務實施策略聯合起來看就是如何能夠讓海爾在新的互聯網時代依然能夠緊隨時代的步伐緊密地與供貨商和銷售商緊密合作并且還能成功地將其自身的價值主張正確而有效地傳達給自身用戶進而成功地獲取更多客戶。
2.1.3 海爾電商內容及現狀
海爾集團現如今主要運用的電商模式有兩種,其中之一是上文所介紹過的 B2C模式。這種模式成功的幫助海爾集團拉近了和自身客戶群體之間的距離,因為能夠比以往更加便捷地直接與消費者接觸并第一時間獲取反饋信息,B2C 模式不僅成功地幫助海爾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價值還能夠將消費者與企業聯系地更加緊密,從而幫助企業自身制定開發出更好的產品與服務。另一個是 B2B 電子商務模式。這種商務模式能夠實現目標企業與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高效合作,同時還能引入新的銷售商可定制服務模式。
說到電子商務的現狀,近幾年雖然海外資本不斷進入,淘寶、eBay 易趣仍然在C2C 市場激烈地競爭。而在這樣的局面下,在 B2C 領域海爾集團利用自身原有的優勢于 2000 年成立海爾集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并于當年開始建立自身 B2C 平臺,又于 2010 年與英國零售巨頭 Argos 聯合打造家居購物一站式平臺日日順樂家,2011年建立自己的網絡直銷商城與戰略投資方組建海爾新電子商務公司并于 2012 年與淘寶天貓網、京東商城、易迅等電商巨頭合作,將銷售渠道多元化。
2.2 環境風險存在的問題
(1)海爾公司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工作環境風險主要是由于外部宏觀環境而引起的,電子商務的成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市場上第三方物流體系的完善程度。雖然海爾公司為了成功地實現電子商務早已自建了獨有的物流體系,但企業自身傳統的物流體系遠遠無法代替第三方物流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發揮的作用。我國市場第三方物流的不完善導致了海爾公司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可能產生審計風險。
(2)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規和審計準則不完善。與此同時,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脫離外部環境而單獨存在。海爾公司也是一樣。由于電子商務在我國起步較晚,導致我國針對企業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是那么完善。這些法律法規上的不足會為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工作造成相應的風險。
(3)電子商務環境是基于互聯網與電子化辦公的基礎上得以實現,而計算機保存與運算信息與以往傳統業務有很打不同,信息的安全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而海爾公司作為電子商務的先行者,由于缺乏經驗并沒有設置專門保護企業信息安全與網絡安全的人員與部門。這也為企業信息安全帶來了隱患,也為審計工作帶來了審計風險。
2.3 對象風險存在的問題
(1)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薄弱。海爾公司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基于互聯網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系統較傳統模式下的內部控制系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電子商務模式下的自動化辦公使企業日常工作變得更為快速便捷,但同時也使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變得更為復雜。與傳統模式下不同的內部控制系統若不被外部審計人員充分了解和掌握,則容易為審計工作帶來審計風險。
(2)企業的電子商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由于我國的電子商務模式較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在對電子商務業務相關的人員培養上力度也明顯薄弱。海爾公司在啟動電子商務之初多半是因為需要緊隨上游企業的腳步而發生改變,在人員配備上并不完善。加上我國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細節也沒有明確的條例規定,無論是自身工作人員還是外部審計人員,從業人員的非高標準職業素質都會為審計工作帶來審計風險。
(3)通過對電子商務的運用使得海爾自身的日常運作變得更為高效簡便,但新的運營模式也為外部審計人員帶來了新的審計內容。這些新的審計內容可能需要新的審計手段和審計程序才能夠進行。很多內容不但要對傳統的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審查,還要對安全性等新的因素進行判定,這些不僅增加了外部審計工作的難度,也為審計工作增加了審計風險。
2.4 人員風險存在的問題
(1)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不夠。電子商務雖然便捷了企業的日常業務,卻也較以往大幅度地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外部審計人員不但要進行傳統模式下的審計工作,還要考慮到被審計單位電商環境下英特網信息安全性;電商模式下的內部控制等環節進行評定和判斷,這些不但需要以往的審計專業知識,還設計到計算機知識和網絡信息化安全等新的領域。如果外部審計人員沒有很強的自身專業能力,則會為審計工作帶來新的風險。
(2)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大規模地使用計算機與互聯網進行信息化辦公。
但是市面上卻缺乏與之相匹配的專業審計軟件,更別說針對被審計單位特有情況而生產的審計軟件。對于海爾公司來講,外部審計人員沒有針對海爾公司的審計軟件而對其電子業務進行審計,就沒辦法保證審計過程與審計手段針對海爾公司能夠真正做到切實有效,這樣便為審計工作增加了新的審計風險。
(3)審計人員壓力和收入低,導致審計人才流失。與其他企業一樣,海爾集團在進行外部審計時,也同樣受到我國審計行業大環境的影響。過高的競爭環境導致外部審計人員的收入與勞動不成正比,從而導致審計人才的不斷流失。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審計工作比以往更為復雜且更具挑戰,而行業人才的流失不但會為會計師事務所增加壓力,還會為審計工作增加新的審計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