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李克強總理對審計監督全覆蓋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劉家義審計長也指出,實現審計工作的目標任務,必須努力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要求不留盲區和死角.這就需要審計報告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問題,不僅要做到審計對象的全覆蓋,更要做好每個審計對象業務量的全覆蓋.面對不斷增長的審計監督需求,審計資源緊張、審計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現,極易形成監督盲區,尤其是在公共資金領域存在一定的審計監督死角.隨著審計監督關注度的提高,如何實現審計監督"點"和"面"的有效結合,既能全面反映問題,又能保證質量,是各級審計機關面臨的首要問題.聯網審計的開展,有效促進了審計范圍從抽查向普查過渡,大大延展了審計覆蓋面,提高了信息的準確性,同時還提高了審計質量、降低了審計風險.因此,不斷提高聯網審計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是努力盤活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掃除審計盲區,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充分發揮"免疫系統"功能作用,有效服務國家治理的現實需要.
一、全覆蓋導向下聯網審計的應用背景
(一)聯網審計的概念
聯網審計與傳統現場審計有著很大區別.開展聯網審計,在有效整合審計資源,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規范審計行為,確保審計質量的基礎上,能夠充分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更好的實現審計覆蓋面的拓展.將實現從單一的事后審計向事后審計與事中審計相結合轉變,從單一靜態審計向動態審計與靜態審計相結合轉變,從單一現場審計向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轉變.最終實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審計.
(二)聯網審計在全覆蓋環境下的發展優勢
開展聯網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隱蔽問題,持續關注資金項目效益,及時準確提供決策信息.1.有利于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客觀要求.審計監督全覆蓋,要做到覆蓋面"廣"、查處問題"深"、反映情況"準"、措施建議"實".聯網審計可以對被審計單位業務進行實時分析、檢查、預警,前移審計關口,提高覆蓋面,實現審計監督隨時跟蹤.2.有利于合理配置審計資源,提高審計效率.目前我國國家審計需要應對188萬個被審計單位,其中95%以上由于經濟活動的規模較小,可以采用"三年一審、一審三年"的審計方式.但是,對占總數不到5%卻運行著重要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的財政、稅務、海關、金融、企業、社保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由于其經濟規模和對國家經濟發展影響較大,僅采用現場審計方式,難以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只有采用"及時采集數據、及時預警分析、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督促整改"的聯網跟蹤審計方式,才能夠更為有效、準確地處理好一般與重點的關系,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審計效率.3.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常規現場審計對被審計單位具體業務的覆蓋面較小,大多采用審計抽樣方法,加大了審計風險.采用聯網審計,能夠實現對全部數據的普查.同時又可以減少與被審計單位過多的接觸,降低人為影響,創造廉潔從審環境.
二、以住房公積金審計為例簡述聯網審計的方法程序
(一)聯網審計技術構建流程
1.公積金聯網審計項目建設具體內容.一是取得公積金歸集、支取、貸款等業務數據;二是對這些電子數據自動清洗轉換形成審計人員所需要的數據表;三是構建審計分析模塊.2.住房公積金聯網審計數據分析平臺基本功能.根據審計分析業務特點和聯網審計業務特點,具備多維分析工具、查詢分析工具、預警管理工具、指標管理工具、專題分析工具等.通過多維模型,掌握被審計單位財務、業務的總體情況,發現、鎖定審計重點.通過查詢模型,定位問題,直接查出審計疑點,供審計人員進行落實調查.通過ASL模型,自動對數據進行過濾篩選,將不符合業務邏輯及非法操作的數據告知審計人員.通過專題模型,以流程的形式將某一業務問題查全查透.
(二)聯網審計組織管理流程
一是集中分析,確定重點.利用系統管理軟件日常預警信息,定期對全市住房公積金數據進行篩查,生成審計疑點.二是分散核實,落實疑點.經審計組長對問題統一匯總,集中分析,縮小核查范圍,要求審計人員對疑點數據現場取證.三是注重創新,方法共享.將上述過程整理完善,生成新的審計方法,納入聯網審計平臺.四是系統審計,提出建議.將公積金信息系統漏洞統一反饋,并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住房公積金業務系統的升級完善.
(三)聯網審計系統應用成效
近年,大連市審計局利用住房公積金聯網審計平臺,實現了海量數據的實時獲取、分析,提高了審計效率;更早地揭示了重大違紀違法問題及其危害,實現了實時監督;對聯網審計中發現的重要問題,及時出示審計預警報告,堵塞了漏洞;聯網審計便于審計機關對審計過程、審計進度控制,及時督促整改,保證了審計質量;核實了公積金繳存人數、繳存比例、繳存金額等業務數據真實性,規避了審計風險.
三、現階段深化聯網審計的對策和建議
(一)完善聯網審計法律環境
聯網審計是審計方式的一種創新,實現與被審單位信息系統聯網,難以用法律手段要求,成為限制聯網審計發展的瓶頸.并且多數被審計單位不希望自己財務狀況時刻處于監督之下,主觀排斥聯網審計的動態核查和實時監督功能,常常會以各種理由拒絕與審計部門聯網,造成了"有網難聯"的窘境.同時,目前對于審計部門,聯網審計的開展也面臨著制度缺失、審計程序和操作規則不清晰等難題.針對上述問題,應盡快從立法層面明確聯網審計的法律依據,使聯網審計有法可依.同時在探索總結聯網審計方法經驗的基礎上,出臺聯網審計操作指南,明確數據存儲方式、崗位職責、審計程序等基本要求,增強聯網審計的可操作性,為其提供制度保障.
(二)提高聯網審計項目推進率
現階段被審計單位信息化發展不平衡,有的單位已經實現業務管理全部網絡化,有的則相對滯后甚至還停留在原始的手工階段,限制了聯網審計的全面推進.針對上述問題,一是加大聯網審計宣傳力度,提高被審計單位認知程度,克服推廣進度限制;二是選擇信息化程度好的部門首先實現聯網,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克服審計項目的限制;三是加大數據分析力度,創新審計方法,根據審計環境變化,不斷更新數據分析模型,克服審計方法的限制.
(三)加強聯網審計風險控制
由于一些審計人員不嚴格遵守保密規定,安裝游戲軟件,擅自更改機器設置,使得操作系統感染病毒,數據資料外泄,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難以保證,審計風險很大.針對上述問題,應做好規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制度管控流程,明確日常預警、權限管理、操作監控等規范;二是落實安全管控流程,加強權限管理,加大安全教育,開展經常性檢查,確保審計數據傳輸和使用安全;三是規范取證流程,降低審計風險.
(四)深化聯網審計人員能力
目前審計機關人員結構和知識層次發展不均衡,很多審計人員,特別是基層審計人員,現場審計經驗豐富,計算機基礎薄弱;年輕的審計人員又存在計算機技術水平較高,但審計經驗不足的問題.由于復合型人才缺乏,極大影響了聯網審計的應用效果.針對上述問題,應不斷加強審計人員能力培訓,工作中注重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鼓勵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兼學別樣",一專多能,不斷提高計算機審計能力和水平;針對引進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側重加強其財務知識和審計能力的培訓,開展審計案例教學,豐富其現場審計經驗,以適應聯網審計長期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石愛中,周德銘,等.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報告[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