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現行房地產稅收管理困境研究
【緒論】房地產稅收管理制度法優化分析緒論
【第一章】現代公共管理與房地產稅收相關理論概述
【第二章】我國房地產稅收管理現狀分析
【第三章】曲靖市房產稅征收管理現狀
【第四章】曲靖市房地產稅收管理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國內外房地產稅務征收管理經驗借鑒
【第六章】完善現行房地產稅收管理對策及建議
【結論/參考文獻】房地產稅收征管體制改進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相關理論概述
第一節 現代公共管理理論分析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分析
我國的一切改革都要適應我國的基本國情。在公共管理中,以傳統體制為導向的官僚體制已嚴重阻礙了公共管理的向前發展,因此,以新的公共管理理論指導公共管理的實踐,已成為我國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新的公共管理理論是以經濟學理論為基礎,提倡依靠自由化、市場化與競爭機制去變革公共管理的一種新理論。其以"理性經濟人"為理性思維方式,以市場經濟為理念,以效率為引導,以結果為目標,以顧客滿意度為標準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形成新的方法論體系。
傳統規制導向的官僚體制,一貫堅持按部就班做事和命令絕對服從,這不僅僅扼殺了公職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損壞了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造成公職人員循規蹈矩,缺乏創造性,巨大的降低辦事效率和浪費社會資源。新公共管理以"理性經濟人"為假設起點,摒棄了重規制取向的官僚體制,而建立重鼓勵競爭,強調激勵的創新管理模式。再這樣的管理模式推行績效工資制,并通過制定激勵契約等手段來激勵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極大的激發個體潛能,合理地協調了個人利益和組織利益之間的關系。交易成本的觀點認為,公共部門并不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單一主體,其他社會組織也可以成為提供主體,在提供形式上選擇形式多樣,列如外包和出租等形式。上述兩種方法要求在提供公共服務時,公共部門需要通過顧客和其他主體的競爭來提高服務效能。實際上,這兩種服務方式是將市場機制引入公共部門,通過交易成本和激勵機制來提升政府部門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除此之外,新公共管理理論還強調在公共部門內部必須實行執法責任和績效管理考核,以此來激發公職人員的潛能,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最大化。
這種新的理論應該為公共事業機關所用,稅務機關也不例外,政府應該采納納稅人的建議,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稅務機關可以采用新的納稅服務方式服務納稅人,即引進第三方管理的方法,例如可以外包業務、互聯網+等稅收征管方法。
二、公共經濟學理論分析
公共經濟學理論討論的是公共部門所參與的經濟活動,在此過程中形成的理論稱之為公共經濟學理論。公共部門參與的經濟活動非常多,其主要參與的經濟活動有三大類: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公共經濟理論要解決的問題也在不斷增多。未來我國的公共經濟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涉及到以下幾種。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在我國,推行的是公有制為主,其他為輔的基本經濟制度。政府能對市場經濟進行調控,能夠使經濟發展的效率更高。同時政府不能對市場經濟干預太多,這樣會阻礙市場經濟的發展。
公共預算問題:公共部門的預算是根據它的收支來進行。公共預算是公共部門對公有的經費進行的分配和開銷。涉及到的老百姓的"錢".公共預算是關于如何管理和使用所有人的錢的問題,需要合理的制度、監督體系,以做到公共二字。
收入再分配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分配問題在國內日益凸顯出來。
我國主要是改革開放實現了初次分配,這就導致各方面出現的差距比較大,國內的矛盾也日益尖銳,所以需要進行在此收入分配,縮小差距來緩解這一矛盾。
經濟更好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在改革開放這面大旗下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再次,發展帶來的代價卻是十分巨大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過于追求物質而致精神喪失等。只有采用新的良好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才能實現未來經濟更好的發展。
第二節 房地產稅收相關理論
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行業相比,它存在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房地產行業并不是單一的工程,它包含的程序錯綜復雜,從深層次來看,房地產行業并不是單純的搞建筑,而是一項依賴建筑的經濟活動。其次,房地場行業是十分重要的一個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屬于支柱性產業,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的衍生行業從而構成行業群。第三,房地產行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比重,同時對其他國民經濟行業有帶動作用。第四,房地產行業在初期由于開發需要很長時間,需要投入的資金龐大,但是最終的回報是巨大的。第五,房地產行業極不穩定,很容易受到波動,土地、資金和經濟均對房地產行業有影響,而且國家的政策也會對其有很大的影響。第六,房地產由于本身的特性,極具區域性,便于集中。
一、房地產稅收社會學
從社會學需求角度來看,房地產稅收是社會所需的必然存在。從稅收的表象分析,國家征稅是從民眾的住房收益中收取一定的稅額,增加了國家的收入而減少了個人的財產總額,形成了國家和社會的對立并且國家凌駕于社會之上的局面。從稅收的實質分析,稅收的根本內涵是由于社會本身無法滿足自給性,需要國家"有形之手"矯正社會內在固有的缺陷的社會需要。在市民社會中,每個人都以自身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來都是虛無。社會主體本身的私利性,就注定其本身無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和消弧內部的利益沖突,所以如果維護其存在,就必須訴諸一個更高的倫理實現,即國家。即便是在自由放任經濟的全盛時期,國家通過稅收干預社會經濟的職能也并未完全解除。這一點可以在以自由主義經濟著稱的學者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看到,政府對于社會并不是完全的"守夜人",政府仍需承擔保護國家不受外國侵犯、維持公正與秩序、建設并維持一定的公共事業和公共設施三種職能。要完成這三種職能,國家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經濟進行干預,通過稅收來介入市民社會生活(只不過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對于社會經濟的干預程度不同)。這就需要社會成員向國家讓渡自己的一部分財產,從而促使國家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來完成這些職能。
從稅收的功能分析,我國稅收的主要功能是為國聚財和調節收入分配,稅收宏觀作用是國家集中財政收入,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實現收入在各個地區的再平衡和再分配,從而實現維護社會穩定、縮小貧富差異。其微觀作用在于國家通過有針對性的稅收減免和稅收補助,對特定行業和特殊人群進行稅收救援,從而實現稅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正是稅收救援這種獨特的微觀功能使人類在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同時,間接的促進社會歷史不斷往前發展。房地產稅收的功能自然也是其題中之義。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可收入差距卻越來越大。這個差距在住房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征收房產稅是分配社會財富和縮小貧富差距的主要措施之一,房產稅的開征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和降低貧富差距。
對居民個人的超標準住房征收房產稅,首先是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其次是有利于引導居民在滿足基本居住條件下理性消費,合理的選擇和自身條件相符的住房來改善居住環境,從而節約土地資源。作為調節社會財富再分配的利器,房地產稅收不僅具有當下社會利益為本位的的制度功能,而且還具有代際利益的規劃功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系統論社會學流派代表人物、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盧曼(NiklasLuhrnann)的社會"自創生系統理論(Autopoiesis)-自律、自我生產和溝通"理論,通過房地產稅收這一公共制度媒介,使社會因稅收制度分化為多層次納稅群體,并使那些擁有過多財富的社會群體與那些貧困的社會群體進行了"動態性"的溝通,進而實現滿足社會本身存在和運作的基本物質條件,從而實現社會的自我生產和再生產,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化解危機,并實現社會自身的演化和進化。
二、房地產經濟學分析
房地產經濟學屬于產業經濟學的一種,它是房地產經濟在運行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理論。房地產經濟學涉及的是房地產經濟的運行規律,旨在為房地產業,提供更好的實際經濟利用價值。房地產經濟學理論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理論,涉及的面十分的廣,同時還與許多其他經濟產生交叉。其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核心理論、一般理論、外延理論。
核心理論:主要包括土地產權理論、地價理論、區位理論這三大理論。土地產權理論主要闡述的是土地的歸屬問題,即土地的擁有權、使用權到底歸誰所有的理論研究;地價理論研究的主要是土地的價格問題,根據土地的價值給定土地的價格,便于土地進行交易;區位理論主要研究的是房屋位置問題,也就是房屋所處位置的交通、購物、醫療、教育等問題。
一般理論:主要包括房地產的投資開發理論,房地產的交易理論、價格理論。
房地產的產生首先需要的是房地產的投資和開發,這才產生了房地產。房地產的開發理論是指開發商對土地進行利用,建成房地產進行商業活動的過程。房地產開發之后,開發商對所投資建設的房地產進行買賣,就形成房地產交易理論。在交易過程中,需要開發商會對所開的房地產進行價格制定,這就形成了房地產價格理論。當然房地產價格制定設計到成本、稅收以及利潤。
外延理論:這些理論主要是伴隨著房地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些理論,包括房地產泡沫理論、經濟周期理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