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我國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開發探析
【第一章】流動人口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探究緒論
【第二章】人口管理系統相關技術和網絡平臺介紹
【第三章】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系統需求分析
【第四章】流動人口管理平臺系統的設計
【第五章】流動人口統計管理系統實現
【第六章】流動人口信息化系統的測試
【結論/參考文獻】流動人口信息管理平臺設計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 7 章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人口資源無論對于哪個國家來說,都屬于一種基礎性的資源,且都屬于可控資源中最為關鍵的寶貴資源。而如果想要提升我國公安部門的軟實力,就要不斷加快實現公安機關人口信息管理,從而有效降低我國犯罪率,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各類公安部門來說,在人口信息管理系統中,人口的基本信息是其中最為基礎以及最為關鍵的一部分數據,并且我國各行各業對于這部分數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需求。我國是一個人口龐大的國家,本研究正是在這樣一種人口社會環境基礎之上,以公安部門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開發。本研究為了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結合了數據庫與軟件開發這兩項技術,并在 B/S 模式環境下,采用三層架構技術,最終實現了公安機構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統。
本研究首先對人口信息管理系統開發所需要的技術以及網絡實現平臺進行了簡單介紹;然后對該系統開發的需求進行了詳細分析,并對系統設計的內容和流程進行了闡述;針對研究目標,采集和分析了人口信息的相關數據,對系統運行性能以及主要應該實現的功能進行了研究;根據系統功能模塊以及數據,設計出了系統用例圖和數據流,最終完成了系統的需求分析;
其次,根據系統結構的設計內容,基于對系統的需求分析,本研究將人口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出來,并構建了 UML 模型,設計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業務功能模塊、狀態圖、網絡拓撲結構、序列圖?;谶@些功能模塊的設計,本研究構建了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 UML 模型,并且在分析了系統需求數據流之后,設計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在這其中,詳細設計了人口數據存儲的過程、表字段信息以及 E‐R圖,另外還對系統中的相關業務流程進行了分析和設計。
最后,對本次設計的系統進行軟硬件平臺的選擇,并設計和實現了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中的管理平臺、人口數據采集模塊、個人辦公平臺、數據管理平臺。其中對于系統的查詢功能、添加功能、刪除以及修改等功能的具體操作進行了重點實現,對于系統所需求的各個功能也進行了實現。為了使得本次設計的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達到一定的安全性,還對系統的安全體系進行了建立和測試,最終維護其數據安全。
另外,為了驗證本次系統設計是否符合現實所需要求,還對對系統的性能和運行進行了數據測試,且測試結果表明,對于公安部門人口信息管理所需來說,本次設計是很成功的。
綜上所述,對于人口信息管理的業務流程,本研究設計的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基本上都進行了實現。本系統的設計為我國公安部門實現現代化人口信息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同時也對我國人口資源進行了進一步的整合,提高了人口管理的水平和質量??偟膩碚f,信息化管理是人口管理不斷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同時也是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本研究所設計和實現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對于我國人口管理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價值。
7.2 展望
從某些方面來說,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從數據采集的方式上來看,對于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來說,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采集人口數據時,操作不便利、不快捷;其次,從系統擴展方面來看,如系統能否在未來實現移動辦公、指紋錄入等功能,本研究并沒有進行完善的考慮。
本研究對于本次設計的系統進行了一下幾點展望,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夠使得研究局限得到解決:
(1)為了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要能夠通過兩種技術實現數據的備份和恢復,即數據安全技術以及系統安全技術,從而對人口數據的定時備份功能進行不斷提升,特別是針對一些比較重要的數據,要能夠實現系統的對此中數據的統一的、格式化的分類管理,并提升系統的安全訪問性能。
(2)一般情況下,在進行采集、處理、統計以及分析系統數據時具有很大難度,這是因為系統數據和性能本身的特點,如龐大、多樣性造成的。因此未來可以將更加成熟的軟件技術,運用到數據采集、統計、分析方面,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
(3)需要對數據庫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設計,使得能夠在未來實現更多部門資源的數據整合,從而服務于更多的組織和單位。
(4)在未來公安部門工作人員外出辦公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因此在設計系統時應該更多的考慮到移動性質的數據錄入、查詢、無線傳輸等功能的實現。
(5)我國居民身份證法已經出現了新的要求,如規定公民應當進行指紋錄入信息,以此信息采集來領取或補領身份證。因此公安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應當實現指紋錄入、指紋數據采集的功能。
總而言之,根據公安部門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需求分析,本研究所設計的系統已經基本實現了其需求,并且基本能夠滿足地區公安部門采集人口數據、管理人口數據以及數據交換的需求。同時,本研究在進行測試系統之時,還及時發現了系統設計中存在的缺點,希望能夠通過以后的學習和研究,使得這些缺點和不足得到改善和彌補,不斷提高系統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董小英,互聯網信息資源的檢索利用與服務[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6-67.
[2]減衛東,軟件工程管理策略[J],交通與計算機,2005, 6(13):15-17.
[3]張改清,從競爭優勢看印度軟件業的快速發展[J],科技導報,2003, 17(12):20-22.
[4] A.Feldmann, A.C.Gilbert and W.Willinger Data networks as cascades[J],Investigatingthem ultifractal nature Of Internet WAN traffic,2008,12(3):234-243.
[5]徐濟仁,軟件工程管理的運作方法[J],工程設計 CAD 與智能建筑,2001, 5(9):16-18.
[6] R.Morris,TCP Behavior with Many Flow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Protocols,2007,15(4):156-162.
[7]趙曉亮,淺議軟件工程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 21(5):30-31.
[8]毛德祥,羅榮閣,基于 ASP.NET 技術的 Web 應用程序三層設計模型[J],微型電腦應用,2002, 18(3):26-28.
[9] Nohra Mateus-Pinilla,Hsin-Yi Weng,Marilyn O. Ruiz,Paul Shelton,Jan Novakofski.Evaluation of a wild white-tailed deer popul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for controllingchronic wasting disease in Illinois, 2003 – 2008[J]. Preventive VeterinaryMedicine,2013,66.
[10] Chris Rygielski,Jyun-Cheng Wang,David C.Yen,Data mining techniques for Customma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J],Technology in Society, 2002,24(4):121-123.
[11] Michal F.S.Chan, Walter W.C.Chung.A framework to develop an enterpriseinformationportal for contract 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economics,2002, 23(7):128-130.
[12]馬士威。 上海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D]. 上海:復旦大學,2009.
[13]李海燕。 我國城市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09.
[14]唐樂。 流動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1.
[15]顧穎。 上海城市流動人口整體性治理策略研究[D]. 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16]郭娜。 基于 B/S 模式的高校人口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2.
[17]金崇劍。 浙江流動人口多頭式管理問題及功能整合研究[D].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2.
[18]張瑩瑩。 社區化管理:中國流動人口管理體制創新研究[D]. 長春:吉林大學,2012.
[19]劉基仙。 深圳市流動人口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20]趙憬。 基于。NET 的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管理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 北京:電子科技大學,2012.
[21]李丹。 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13.
[22]王業平。 長沙市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 湖南:湖南大學,2009.
[23]朱丹。 昆明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問題研究[D]. 云南:云南大學,2013.
[24]胡盈惠。 社會治理視野下的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對策探究[D]. 廣州:廣州大學,2013.
[25]蔡勝輝。 南沙新區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 甘肅:蘭州大學,2013.
[26]高樂。 廣州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27]王靜。 流動人口綜合信息系統的研究與設計[D]. 廈門:廈門大學,2013.
[28]韓琳。 流動人口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 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04.
[29]王義。 流動人口問題及其政府管理新探[D]. 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05.
[30]張強。 論城市流動人口管理模式創新[D]. 河北:河北大學,2008.
[31]蘇娟。 鄭州市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管理研究[D]. 河南:鄭州大學,2010.
[32]張笑梅。 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流動人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11.
[33]楚汪洋。 拉薩市流動人口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34]黃敏。 社區人口普查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北京:電子科技大學,2011.
[35]楊瑞清。 論流動人口管理創新[J]. 江西:江西公安??茖W校學報,2010,05:80-83.
[36]劉宏斌,黃凌娟。 完善流動人口管理制度的幾點思考[J].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121-125.
[37]王浩。 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的制度安排與路徑選擇[D]. 山西:山西大學,2007.
[38]王國強。 流動人口管理中的公安執法研究[D]. 上海:華東政法學院,2007.
[39]嵇永春。 上海外來流動人口管理的分析與對策[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
[40]Richard W. Grant,William T. Lester,James B. Meigs,Henry C. Chueh. New models ofpopulation management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 using informatics tools to supportprimary care[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6,74.
致 謝
完成這篇畢業論文和系統實現花費了將近 2 年的時間,在此期間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困惑,老師和同學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使得本次論文的撰寫才得以比較順利的完成。
其中要特別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徐沛娟老師,正是因為有了徐沛娟老師的耐心指導和幫助,才使我更能迅速學習掌握知識并完成了這個畢業論文設計。
同時我要感謝答辯組老師對我的畢業論文的考核,我衷心希望能各位專家的認可,如果能得到各位專家的認可,那是對我畢業論文的肯定,也是對我的一次重大的鼓勵,我將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再接再厲,努力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