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校大學生網絡電子商務創業問題研究
摘要:在互聯網普遍發展、鼓勵全民創業的大背景下,網絡創業以其區別于傳統創業方式的巨大優勢,正越來越吸引在校大學生加入其中。本文將從在校大學生進行網絡創業的實際出發,通過文獻閱讀、實地調研全面分析在校大學生網絡創業問題。首先,提出了在校大學生進行網絡創業的意義與現狀,并從時間、壓力、專業、要求、成本等方面分析在校大學生這兒特殊群體在網絡創業中的優勢所在。接下來,從主觀、客觀兩個方面分析了在校大學生進行網絡創業的限制因素,以及所遇到的問題,最后從社會、法律、學校、大學生自身提出相應的推動措施,并要求學生全面了解網絡創業的機遇與挑戰,要珍惜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創業機會。增強網絡創業的意識,同時加強與政府、學校、社會等方面的溝通交流,為在校大學生網絡創業爭取一個穩定、適宜的創業環境。
關鍵詞:在校大學生;網絡創業;舉措
網絡創業是指創業者通過互聯網環境,充分整合資源,抓住機遇,不斷創新及創造價值的過程。網絡創業者會真正將網絡創業作為自己的事業一樣重視,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中獲取滿意的報酬,使自己的價值得以實現。網絡創業是社會、時代與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利用其自身優勢迅速加入到網絡創業的大潮中來。在校大學大學生網絡創業雖說優勢頗多,但同時也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威脅與挑戰。網絡商店之間的激烈競爭逐漸成為網絡企業面臨的挑戰之一。由于網上開店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形成供過于求的現象,這一現象要求我們廣大網絡創業者要想求得生存,就必須提供差異化產品、物美價廉的商品,同時又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這對在校大學生網絡創業群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一、在校大學生網絡創業的現狀
1.現狀分析
(1)創業意愿
根據調查,有近六成的被調查大學生有網絡創業的意愿,但僅有6%實施了創業的行動,其中成功實施了網絡創業的少之又少,僅占0.3%左右,在這其中經營的比較好的創業項目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2)學歷、專業與網絡創業之間的關系
在一般情況下,在校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意愿與態度與其就讀的院校、專業具有較大的相關性。就讀于本科的在校生創業意愿低于就讀于一般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通大專、中專院校的學生;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網絡創業率高于文史類、醫學類、藝術類專業學生。
(3)網民規模增加,互聯網普及率提高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在今年1月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國具有6.88億的網民,約占全民人數的一半以上,在6.88億網民人中,手機用戶占據6.2億,占比90.1%,無線網使用率占91.8%.
(4)網購群體龐大、網上交易額激增
通過《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去年12月份,我國6.88億的網民數量中有4.13億的網民進行網購,網購用戶占據了網民總數的62.5%.且去年具有1600.85萬億元的網絡交易額,28.18%的同比增長率。龐大的網絡用戶、越累越多的網購群體,以及令人驚愕的網上交易額使新一代的在校大學生們看到了網絡創業契機。
(5)應屆生就業形勢復雜,就業壓力大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一直表現出穩步增加的趨勢,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今年2月29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今年就業形勢依舊比較嚴峻、復雜。今年的高校畢業生相比去年多了16萬,約765萬人,加上未上大學直接就業的畢業生,青年就業者達1500萬人。
2.大學生自身的優勢
(1)時間優勢
大學生脫離了中學時期緊張的學習氛圍,課程設置較少,沒有來自老師和家長的壓力,空余時間很豐富,可以自由支配很多時間。
(2)創業壓力較小
網絡創業對經營者的時間要求十分方便靈活,沒有來自領導、上司的壓力。網絡創業無需要求全天候、全時間段隨時待命,符合在校大學生的生活規律,選擇網絡創業,學生自己當老板,沒有上班業績的壓力。
(3)專業優勢
目前企業管理、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廣泛進入大學的課堂,都有高校專業教師進行授課,在校大學生通過對這些的學習,可以與自己的網絡創業緊緊結合起來,運用到自己的創業實踐中去。
(4)技術要求低、網絡創業投入少
網絡創業無需創業者繳納稅金、創業成本小、具有更佳的盈利優勢,一個人、一臺電腦加上網絡覆蓋的環境,隨時隨地都可以經營自己的店鋪。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5)在校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
目前在校大學生多以思想解放、生命張揚、個性獨特的一代,這一代普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社會發展具有高度敏感性,樂于研究新事物帶來的生活變化,與互聯網精神十分契合。
二、在校大學網絡創業的限制因素
1.客觀方面
(1)社會方面
缺乏良好網絡創業社會環境,大學生自主創業動力不足。近年來,在政府和社會力量的關注下,雖然陸續出臺了不少與電子商務發展相關的政策,為創業者提供支持,但沒解決在校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2)領域內法律法規不健全
隨著電子商務領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但是因電子商務引發的法律糾紛屢見不鮮。電子商務安全問題致使大學生進進行網絡創業的意愿大打折扣。
(3)學校方面
就目前來看,高校普遍開設的創業類課類型較為單一、數量較少,并且多以選修課為主,沒有形成獨立的創業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方面,授課老師大多數畢業后一直任教,沒有在企業工作過,更沒有創業相關的經驗,教學效果不明顯。
(4)家庭方面
一心期望孩子在校好好學習,畢業后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是許多家長的期望,一般不支持孩子在校期間浪費精力在未必有收益的創業項目上。
2.主觀方面
(1)創業意識薄弱
應試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仍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大學生在創業上能力缺失、觀念陳舊,不利于培養創業意識。長期受到傳統就業模式和觀念影響,畢業生就業,依舊優先考慮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外資企業。
(2)創業素質、創業能力亟待提升
大部分高校,依然采用“填鴨式”教育模式,老師照本宣科,忽視大學生進行網絡創業的意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創業型人才的培養缺乏關注,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在塑造具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人才方面,高校做的還遠遠不夠。沒有實戰經驗、沒有專業培訓過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往往缺乏理性思考,或者急于求成、好高騖遠,不利于創業事業的長期有效發展,同時缺乏全面分析和做出合理長遠的規劃。
(3)創業模式缺乏創新
目前現行的網絡創業模式大多數是借助淘寶、天貓等第三方平臺進行開展,形式多為自主創辦網店進行銷售?;蚶肣Q空間、微信朋友圈做小型的微信營銷,創業模式會比較單一。
三、推動大學生網絡創業的舉措
1.營造優良的網絡創業氛圍
在校大學生是一個相對實力薄弱的群體,想要在創業中取得成功,就要得到社會、政府、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政府迫切需要加大舉措積極引導大學生,做好網絡創業工作,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給當代創業大學生,將政策、資金向在校大學生群體傾斜,為創業開辟一條綠色便利通道。
2.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
政府要重視和加強電子商務領域內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完善,堅決打擊網絡不法行為和破壞市場秩序的各種狀況,引導各大網絡運營商誠信、合法經營。此外,網絡創業的大環境還存在許多安全問題,網絡創業經營環境尚需被大力改良,廣大網絡創業者應極力維護網絡經營的秩序。
3.高校重視大學生網絡創業教育
學校承擔培養人才的任務,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創業教育不但使大學生學會創業技能,而且要培養大學生的市場運作維護意識及規避風險意識。目前創業課程處于初步發展時期,實戰機會很少。所以,學校首先需重點加強對大學生的意識上培養。其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辦創業指導中心,開設名人、專家、網絡紅人的專題講座。第三,引進創業軟件,舉辦專業競賽與網絡創業活動。第四,應加強社會資源的利用。主動為學生找一些課外培訓拓展的資源,與其合作,共同來促成良好效果達成。
4.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
當前在校大學生的商機意識和創業意識較為淡薄,網絡創業意識更是淡薄,平日里,僅僅只是通過少量選修的創業相關課程以及互聯網消息來了解創業相關知識。由此可見,我國在校生亟待加強就業創業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快速轉變就業觀念,培養創業意識。
參考文獻:
[1]阿里巴巴商學院網絡創業研究中心。大學生網絡創業現狀與趨勢[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2]岳芯竹,唐亞麗,孫新,申希斌。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影響因素[J].經濟研究導報,2014(30)。
[3]鄭金彪,張玫。大學生網絡創業的SWO T分析與對策--以安徽財經大學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4(1)。
[4]王建英。大學生網絡創業的調查與研究[J].經濟論壇,2013(5)。
[5]朱楠。大學生的網絡創業市場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J].市場研究,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