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我國農產品交易總額為 4 萬億元,通過傳統市場交易額就達到了 3.2 億元,占比 80%,而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總量占比不足20%。目前,全國流通領域的生鮮農副產品價值總額達 2.45 萬億元,但通過電子商務方式流通的生鮮農副產品僅占 1%左右,這說明我國農副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潛力巨大,還有萬億元級的潛在市場亟待開發。廊坊地處京津兩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廊坊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再加上 2014 年京津冀協同戰略的提出,為廊坊農產品電子商務快速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一、廊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狀
廊坊市位于華北平原東北部,河北省中部,地處京津兩大城市環渤海腹地,交通發達,地理位置和投資環境得天獨厚。廊坊的種植業歷史,物產豐富,五畜興旺,歷來是京津兩大城市重要的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廊坊農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更加明確:對接京津,全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京津提供優質的蔬菜、肉類、禽蛋等農產品。目前,廊坊市瓜菜年商品量的 60%、肉類年產量的 40%以上、禽蛋年產量的 30%以上銷往京津,帶動了廊坊市農業轉型升級。
2014 年 9 月,合作金額 41 億元、合同引資 35 億元的 16 個項目在廊坊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廊坊)農產品交易會上簽約,借助農交會,廊坊市搭建起現代農業項目的承載平臺。在 2011 夏季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上,依托新農村商網信息平臺,采取網上網下相結合的購銷對接方式銷售農產品,廊坊發布購銷信息 155 條,共銷售農產品金額達 1.44 億元,位居河北省首位。然而,廊坊市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沒有提供標準化和量化的農產品,農民整體文化水平比較低,產品供求信息不對稱,銷售渠道不暢通,沒有相應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等。所以,如何使線上線下有效的融合,找出制約廊坊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真正將電子商務和農產品流通融為一體是本文重點研究的內容。
二、廊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優勢
1.廊坊農產品銷售利用電商拓展市場、節省成本。目前,廊坊傳統的農產品銷售一般都是坐等收購,這種方式導致大量生鮮農副產品銷售不出去,銷售價格低,電商銷售則打破了地域界限,使偏遠地區少人問津的農產品借助網絡平臺大大拓展了市場空間。由于整個銷售過程越過了中間商環節,使得農產品店面管理費用、銷售人員費用、實物基礎設備投資費用大大減少。
2.京津冀協同戰略為廊坊發展農產品電商插上翅膀。2014 年 10月 9 日,京津冀共同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合作框架協議在京簽訂,比鄰京津的地理位置成為廊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有利條件。廊坊規范建設了三河優質大豆生產基地、香河無公害蔬菜基地、永清無公害蔬菜基地,三河肉?;?、三河奶?;氐?10 大種植基地和10 大養殖基地。目前,廊坊市已經與北京京客隆、沃爾瑪、天津紅太陽等 18 家大型超市建立長期供應體系。
3.廊坊農產品的品牌效應日益凸顯。近年來,廊坊農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主要有:廊坊市“伊鄉”“、清穆”清真牛羊肉“;匯?!笔秤糜?;無公害蔬菜“綠龍”“、普春”“、惠民”;牛、羊、禽類產品“福成”,“福華”、“躍華”、“鑫誠”;肉雞產品“康達基”和鴨產品“正大”等?!袄确黄放啤遍_始叫響全國。
三、廊坊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制約因素
1.廊坊農產品電商標準化水平比較低。標準化是商品能夠在電商市場上大規模流通的必要前提之一,然而,目前廊坊乃至全國農產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標準化。農產品由于品種多樣,且單一品種由于成長過程中各種因素影響導致個體之間差異大,品質難以控制,很難像其他產品一樣進行標準化的生產與銷售。如面粉、糧食作物、棉花、菜籽等的工業化流通標準體系已經成熟。廊坊生鮮農產品按照品種分類,有蔬菜、水果、禽肉、蛋奶、五谷等;另外還可以按照地域劃分、養殖方式劃分、處理方式劃分等。目前,這些劃分方式仍以非標準化的狀態存在,農產品電商標準化不夠,同樣三斤福華牛肉,到底買到的是牛腿肉,還是其他部位,肥瘦如何去衡量,這些都是電子商務下單時無法控制的。所以就標準化現狀來看,廊坊農產品暫時難以在電商平臺上形成規模流通。
2.廊坊農產品電商物流配送成瓶頸。農產品電商交易,一方是生產,另一方是銷售,需要強大的物流配送做支撐。廊坊市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主要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廊坊冷鏈物流建設較落后,生鮮農產品流通有著很強的時效性,所配送的農產品質量難以保證。二是廊坊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配送成本較高,農產品的配送成本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 25%到 40%,相比服裝配送成本的 5%,高出很多,已經成為制約農產品網上交易的瓶頸。廊坊的代表性農產品主要有蔬果、肉類、蛋奶、五谷,這些生鮮農產品仍處于常溫流通狀態,相比歐美發達國家 100%的肉禽冷鏈流通率、95%以上的蔬菜、水果的冷鏈流通率,廊坊乃至我國還有很大的差距。
3.廊坊農產品電商人才嚴重缺乏。目前,廊坊農產品大多依靠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出售,比如淘寶網、天貓網、京東商城等,部分農產品供求信息發布在比較權威的新農村商網,進行農產品經營的網商大多是以家庭或個人為主,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學習條件嚴重缺乏。很多農民、專業合作社只會簡單的上網操作,對電子商務技術操作很難掌握,這方面學習和培訓的途徑非常缺乏,導致他們只能“望網興嘆”!
四、促進廊坊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第一,由廊坊市政府牽頭,聯合當地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社以及農業組織制訂廊坊市農業產業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建設專業性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為廊坊市涉農企業、農村合作社、農業生產基地及個體農戶提供網店建設、供求信息發布、產品展示宣傳等服務功能。著力打造適合廊坊農產品銷售的“網上農博會”,市民只要在現場通過網絡平臺下單,農產品就會直接快遞到家門口。通過微博、微信二維碼等進行農產品促銷,引導市民了解農產品電商,開啟農產品電商企業銷售新思路。
第二, 建議廊坊市政府出臺一系列農產品標準化的法律法規,加緊制定廊坊生鮮農副產品的標準,有效推進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的規格化。廊坊農產品生產企業應創建和宣傳農產品品牌,采取各種手段,比如打造首屆網絡農產品文化節,在地標位置進行農產品宣傳,農產品免費品嘗、宣講特色農產品文化等。通過標準化的產品質量和高知名度的品牌來增強消費者對電子商務模式下農產品品質的信任,打造廊坊特色農產品品牌,讓更多的人感受廊坊農產品的魅力。
第三,建議全面優化農產品物流網絡,繼續探索適合廊坊的創新農產品電商物流新模式。針對廊坊物流網絡進行系統的規劃,對運輸路線、工具以及時間的選擇上進行優化處理,對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加工、包裝、庫存、配送等環節統一制定實施符合現代物流技術的標準,有效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農產品電商的物流成本。鼓勵涉農企業對農產品電商開展積極的探索,比如面對生鮮產品倉儲和配送的難題,可以通過預售和定制等創新方式,減少流通過程的倉儲時間和成本;把“最后一公里”交給專業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來解決,可以與順豐優選等好的冷鏈配送合作,降低冷鏈配送過程中的損耗。
第四,建議政府強化廊坊市各級農業信息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培訓,鼓勵和支持廊坊市大專院校及社會培訓機構與廊坊農業企業聯合建立人才實訓基地,培養農產品電子商務所需專業人才。結合農產品網絡營銷特點,定期組織企業人員、農業園區建設業主、返鄉創業青年、網商等進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教育培訓。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科技宣傳和培訓,傳播電子商務的應用方法和經營經驗。比如,2014 年 10 月,廊坊市商務局組織舉辦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培訓會,邀請了電子商務領域的知名專家授課,對廊坊市 40多家農貿、農批市場及電子商務企業負責人解讀電子商務最新政策,并就“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思考”、“電子商務理論與實戰經驗”等主題進行了宣講和培訓。
參考文獻:
[1]蔣益.宜興農產品電商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4,32
[2]李夢蝶.生鮮農產品移動電商發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3
[3]陳德寶.農產品流通電商化新模式構建[J].商業時代,2013,32
[4]葉桄希.四川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與研究[J].四川農業與農機,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