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會計理論是工業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知識經濟時代,電子商務成為商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與傳統的會計理論在會計核算模式上具有不同之處,要求對傳統的會計理論進行創新,是會計理論與電子商務的金融結算相結合。電子商務是依托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在電子商務發展的背景下,會計信息實現了部門之間的共享,提高了會計核算的透明度和使用效率,降低了會計核算的成本。電子商務會計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工具、軟件系統、先進的計量方式反映電子商務活動的實質,以及有關會計業務的日常處理。電子商務下的會計信息的共享通過E-Mail、FTP等途徑傳遞。通過電子商務的平臺加速了財務業務的處理速度,提高了系統報表的錄入率,便于會計信息的儲存、傳遞和分析。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挑戰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的基本假設沖擊。傳統會計主體是傳統會計核算服務的的組織,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會計主體的界定變得比較模糊、不確定性和隨意性,正確的反映電子商務印發的“虛擬實體”的資產負債及財務狀況,成為電子商務會計理論所研究的問題。電子商務運行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的經營方式,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起了虛擬的網絡營銷模式,企業的連鎖經營、企業的破產清算,企業的聯盟銷售隨著經營的業績隨時優化組合,會計業務隨著企業的消亡而解體,企業的運行將會終止。傳統會計理論研究的是企業實體持續經營的情況下,將企業的經營計劃分為幾個會計核算期間,并編制期間的財務報告,反應經濟的成果。傳統的經營方式能夠體現出經濟的發展與會計核算的差距以及信息的失真。電子商務會計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提供反映企業真實經營的財務報告,保持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和真實性。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職能理論的沖擊。電子商務背景下的會計核算業務由internet等網絡完成,實現了會計工作的自動化,使會計的核算智能轉向為管理、協調、決策等方面。會計管理軟件系統在企業的會計業務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成為企業管理的重心。會計信息可以起到幫助企業監控其近期的經營狀況、銷售狀況、生產狀況,提高企業信息的共享度,能夠對企業所有的信息進行分析,做出企業的財務盈虧報告。
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核算理論產生的影響。傳統會計理論只是反映企業資金的流向和盈虧現狀,對企業的知識產權、人力資源和計量技術等沒有凸顯。在信息時代,知識是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在企業價值占有一定的比例,成為企業的知識資本,而不是列為會計分類中的消耗費用,這就要求會計損益表的內容和結構做出調整。如何使用適當的會計計算方式對虛擬公司的運行收益與成本進行處理、計算出資金的收支和現金的流量,真實的反映公司生產的經營活動,具有一定的難度。傳統會計要素分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兩類。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的信息量過大,流速過快,會計各要素之間聯系更加緊密,對公司的運營情況分析的更加準確。會計電算化替代了手工核算,減少了核算成本和核算時間。能夠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會計信息進行快速的處理和分析。
電子商務對傳統財務報告理論的挑戰。以計算機基礎為會計信息系統,能夠提高財務報告,建立新的財務報告模式。傳統會計報告通過資金的使用與收益反映管理人員經營的好壞,而電子商務環境下更能夠為所有者和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企業信息。傳統會計報告具有時限性,定期匯報財務信息,而電子商務背景下的會計報告能夠隨時反映會計信息,而且會計的信息內容除了傳統的幾大模塊之外,還有人力資源信息、知識信息等,全面的放映了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經營情況。
二、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理論分析
財務報告目標應當側重于及時性與決策有用性。傳統的財務會計目標認為,財務報告應當提供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狀況,更加注重對投資者、債權人、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經濟決策相關信息的有效披露。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只注重財務報告真實性的問題,傳統的財務報告目標仍然是基于會計核算與分析的需要,并不完全基于決策的現實需要。因此,只能披露基礎財務數據而非經濟決策的信息。
電子商務環境下實時通訊從技術上成為可能,為實時提供財務數據提供了高效的數據傳輸平臺。數據傳輸平臺傳輸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財務數據,而是數據處理系統進行數據挖掘,從而形成一系列的可供信息使用者進行科學決策的高質量決策信息流。
財務報告的內容與格式應當與信息需求相匹配投資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就是要根據財務報告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做出是否應當投資的決策?;谕顿Y者視角的財務報告,應當要求披露盡可能詳細、規范的企業運行軌跡。要達到這樣一個報告要求,其必須滿足一定的前提條件,即報告的內容要詳細、披露格式要盡可能的規范與統一、最好具有可擴展性。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所有的財務報告首要的信息披露要求仍然是要求所披露的內容應當是真實、公允的。
改進以公允價值為核心的資產計價模式。資產作為企業運營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企業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功效。資產價值能否得到公允、可靠地計量,成為會計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的會計理論認為,資產計價模式應當基于歷史成本/名義貨幣,這是資產計價的最原始模式也是常用的計量模式。隨著通貨膨脹的影響,這種方法逐漸被現值/不變購買力貨幣單位、現值/名義貨幣、可變現凈值/名義貨幣等計量模式所代替。上述計量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歷史成本/名義貨幣的缺陷,但是又存在本身無法克服的內在缺陷。公允價值計價模式,能夠反映資產未來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力,能夠真實反映資產內在的獲利和價值增值能力。
三、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理論框架
電子商務會計理論框架指導思想會計理論是從會計實務中提煉出來的經驗總結,是會計實務發展的基礎。創新會計理論體系,應當要首先明確會計理論創新理論框架的指導思想。針對電子商務的特殊商業環境,創新的會計理論框架指導思想應當確定為:堅持和完善決策有用觀的財務報告目標,明確財務概念結構,制定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優化以公允價值為核心的資產計價模式,創新財務報告內容與格式,為信息使用者提供高標準、規范、統一的會計信息,為經濟決策提供科學、有用的決策依據。這就是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理論創新體系的指導思想,作為理論創新框架的一個戰略指導思想,統籌會計理論創新的發展方向。
電子商務會計理論框架核心組成要素。\\(1\\)會計理論學科體系。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學科的體系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信息化的程度會相應地提高,建立了學科的會計體系,形成了相應的邊緣學科,如信息整合財務、信息會計與財務、電子會計與財務控制系統等,豐富了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2\\)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會計理論的研究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會計理論研究的發展與創新,與會計理論的發展同步。觀察會計理論的發展歷程,可以明顯看出各階段會計理論發展主要以研究方法的創新為重要標志。\\(3\\)會計理論研究內容。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管理理念的變革,都會對會計理論的研究內容產生重要影響。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理論體系,既要緊密結合會計理論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又要結合子商務環境這一特殊的市場交易模式。
電子商務環境會計理論框架運行邏輯。傳統的會計理論體系的內在邏輯是將會計理論的概念結構作為一個研究核心和起點,統領會計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由會計理論的概念結構引申出會計研究方法、收益計量理論、契約代理與管理層會計行為等相應的研究內容,各研究內容之間相互聯系形成一個研究框架。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理論研究的外在客觀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相應的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和邏輯主線也相應地需要做出調整。創新的會計理論體系,以財務報告目標的變革為邏輯起點,勾勒出以管理層會計行為約束機制設計的公司治理模式為核心、會計研究方法為支撐、以收益計量理論為發展的綜合研究框架,完善新興資本市場中的會計理論研究,為實務處理提供決策路徑。
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會計理論體系創新,需要從會計理論創新體系的發展指導思想、創新框架、內在邏輯體系、相應的保障支撐體系方面,重點加以拓展,做好相關資源的整合,明確創新會計理論體系的目標,科學設置會計理論發展體系,真正實現創新與務實的有機結合,促進會計理論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漢文,林志毅.對規范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思考[J].財經研究,1997\\(2\\):48-49.
[2] 張月玲 , 楊廣濤 . 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 [ J ] . 商業研究,2005\\(1\\):77-78.
[3] 張麗云 . 淺談會計理論與會計理論研究方法 [ J ] . 審計月刊,2009\\(4\\):34-37.
[4]劉靈芝.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