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對互聯網依賴度的逐漸提高,網絡空間已成為各國優先爭奪的重要戰略空間。[1](P217)網絡空間作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維空間”,已經成為各國角逐權力的新戰場。世界主要國家為搶占網絡空間制高點,已經開始積極部署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及網戰部隊。2014年,中國政府順勢而為,成立網絡空間安全小組,承辦國際網絡大會,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國際網絡空間安全治理領域的契機與威脅相伴而生,對于正在崛起的中國而言,網絡面臨的安全形勢也更加嚴峻。本文意在通過分析目前中國網絡空間安全所面臨的挑戰及原因,以明確我們在今后網絡空間發展中的對策。
一、中國網絡空間安全面臨的挑戰
中國對網絡的高度依賴,增加了其在抵御網絡安全威脅上的難度。正如習近平同志所強調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不僅突出了網絡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敦促我們認清當前國家網絡安全空間所面臨的威脅。
首先,美國積極謀求網絡霸權,各國網絡空間軍備競賽逐步升級。從克林頓到小布什,再到奧巴馬,美國的網絡空間戰略經歷了從戰略防御到攻防結合再到現在的以攻為主的轉變過程。從三個時期的網絡空間安全相關文件可以看出,美國謀求霸權的戰略已經從傳統的國際關系領域擴展到了網絡空間。通過控制因特網來控制世界已成為美國的主導戰略。
一方面,美國在互聯網技術控制上的絕對優勢,給了美國決定他國網絡命運的權力。用來管理互聯網主目錄的根服務器全世界只有13臺,而美國掌握著其中10臺,其中包括主根服務器。也就是說,美國可以根據自己的國家意志切斷敵國的網絡連接,斷絕其與外部世界的聯系,甚至使其在虛擬空間中蒸發。最鮮明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運用終止伊頂級域名“iq”解析和申請的手段,在網絡空間兵不血刃地消滅了伊拉克。第二個是,2009年微軟公司奉命切斷古巴、朝鮮、伊朗、蘇丹和敘利亞五國的MSN聊天服務事件。另一方面,美國謀求網絡霸權也引發了各國的“網絡軍備競賽”.“網絡戰”的概念是由美國率先提出的,包括網絡盜竊戰、網絡輿論戰和網絡摧毀戰三個方面的內涵,[3]并在科索沃和伊拉克戰爭中得以實踐。其后美國便大張旗鼓地組建其網絡部隊,發展網絡軍事武器。據統計,目前美軍共有3000-5000名信息戰專家,5萬-7萬名士兵涉足網絡戰。如果加上原有的電子戰人員,美軍的網絡戰部隊人數應該在9萬人左右。
美國的網絡軍事化行為引發了俄國、英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大國在網絡領域爭相擴軍備戰。尤其是在網絡空間安全法規仍未落實的狀況下,網絡擴軍備戰給各國的網絡安全、甚至國家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其次,西方國家掌握網絡輿論主導權,美國等國家肆意渲染“中國網絡威脅論”.一方面,西方國家利用網絡輿論的主導權,歪曲中國社會突發事件,放大社會敏感熱點事件,給中國制造輿論危機??梢钥闯?,西方國家的主要意圖是用網絡輿論危機來拉攏敵視政府的本國人員,加深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進而擾亂正常的政治秩序。同時,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傳播覆蓋廣、途徑多等優勢,將虛假信息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達到其在國際上抹黑中國形象,削弱中國國際影響力的目的。另一方面,美國等國家借“互聯網自由”之名,抨擊中國網絡審查制度,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2011年5月白宮公布的《網絡空間國際戰略》明確說明,美國支持網絡自由。
并且暗示,中國的互聯網審查制度是由“國家政治利益驅動”的,是“限制網絡自由”的行為。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網絡空間治理的干預是一種對中國網絡主權的挑釁行為。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事件最能反映美國對中國互聯網審查制度的干涉。2014年9月17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發表所謂的中國網絡入侵報告,大肆渲染中國網絡威脅,將中國視為網絡空間的異己。美國用美式的“自由”價值觀念在網絡空間對中國發難,其根本目的在于遏制中國網絡空間的崛起,并將中國排擠在國際網絡空間發展之外。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美國倡導的國際合作與信息自由流動,實際上是打著“合作”、“安全”、“自由”與“開放”的旗號,利用技術上的優勢,在增強自身網絡安全的同時加強對參與國信息與安全的控制,從而實現其網絡霸權圖謀。
二、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威脅產生的原因
2014年,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已經20年。20年來,中國迅速成長為信息化大國,是目前全球范圍內互聯網用戶最多、普及最迅速的國家。但應該認識到,中國尚未成為信息強國,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上的不斷攀升在促進網絡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網絡安全風險及維護的成本。另外,隨著國際網絡空間權力爭奪的愈演愈烈,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受到的沖擊也越來越大。所以,在國內外網絡空間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只有系統分析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威脅產生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從根本解決中國網絡空間當前所面臨的問題。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面臨的多重威脅是由國內外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首先,網絡核心技術創新及研發能力弱,網絡人才培養及招募重視程度低,這是造成我國政府網站頻繁受到黑客攻擊、外部監控的主要原因。中國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引進國際互聯網的,無論硬件還是軟件都是直接從外國引進,這種“借船出?!钡哪J浇o我國網絡空間安全帶來了巨大隱患。近年來,一些中國本土的網絡安全廠商開始提供免費的殺毒軟件,大范圍地提高了我國網絡安全的防御能力。但是,這種單純的防御技術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網絡技術的研發仍然停留在對美國網絡技術的分析借鑒上,自主研發創新的能力相對較弱。另外,雖然中國信息從業人員多,但人才流失嚴重,對掌握破壞性或者革命性的技術精英的招募也未引起足夠重視。網絡人才的流失及網絡技術的被動造成了網絡空間攻防“前線”的脆弱,難以保障國家安全。其次,網絡空間戰略意識淡薄,一套成熟的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指導性文件仍未出現,這是中國在網絡空間發展道路上步履維艱的根本原因。據統計,截止到2014年,全世界已經有40多個國家出臺了網絡空間安全戰略。
但是,中國卻始終沒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符合國情的網絡安全戰略?,F已頒布的一系列戰略性文件和法規遠遠不能起到規劃全局、指導行動的作用。缺少統籌網絡空間安全“指揮棒”的中國,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上很難協調行動,找準方向,對抗威脅及自我防衛。第三,傳統地理空間的國際政治觀念在網絡空間的滲透,是各國爭相加入網絡軍備競賽甚至相互攻擊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各國所處的網絡空間是一種“無政府狀態”,各國網絡行為缺乏法規或條約的約束。一個國家為保障本國網絡安全而進行的網絡部隊建設,使其他國家感到潛在的威脅,這種網絡“安全困境”使各國加緊網絡空間軍備競賽,甚至不惜監聽他國網絡動向、竊取網絡情報及相互網絡攻擊。中國作為正在崛起的網絡大國深受其害。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基于傳統國際政治領域“遏制中國”戰略,在網絡空間排擠中國。中國“網絡威脅論”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在網絡空間中的形象進行打擊的例證。
三、中國網絡空間安全的發展對策
中國政府面對當前網絡空間安全的威脅及自身存在的不足,開始積極籌劃和部署。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這是國家最高層網絡安全領導機構,由習近平同志擔任組長。該小組的成立以規格高、力度大、立意遠來統籌指導中國邁向網絡強國的發展戰略,在中央層面設立一個更強有力、更有權威性的機構。
2014年11月19日,世界首次互聯網大會在中國烏鎮舉行。這次主題為“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的大會是第一次以中國為主場圍繞網絡空間治理為中心的全球性大會。這有利于擴大我國在國際網絡空間的影響力,為實現“網絡強國”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國雖然在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上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卻不能忽略我國仍處于國際網絡空間安全發展中相對弱勢地位的事實。中國需要從本國的根本利益和特殊國情出發,對網絡空間安全發展進行總體規劃、運籌和指導。
首先,中國急需制定一套完整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保障國內網絡空間安全,提升國際網絡空間地位。國內方面,《2013年中國互聯網網絡安全報告》指出,我國政府網站頻繁遭受境外黑客組織的攻擊,其中國家級有組織網絡攻擊行為顯著增多。
隨后,斯諾登曝光了美國家安全局網絡監控項目“棱鏡計劃”,我國屬于其重點監聽和攻擊目標,我國的國家安全和網絡用戶隱私安全面臨著嚴重威脅。國際方面,到2014年,已有40多個國家頒布了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僅美國就頒布了40多份與網絡安全有關的文件,世界主要國家進入網絡空間戰略集中部署期。這些事件給我國網絡空間治理敲響了警鐘,中國應充分重視網絡空間的戰略地位,制定一套完整的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才能在愈演愈烈的網絡空間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其次,中國應該加大力度促進網絡人才培養及網絡技術研發。網絡人才是研發新技術的中堅力量,是網絡空間攻防的實際操作者。因而,要實現網絡強國的重要戰略,關鍵在于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網絡隊伍。同時,網絡空間的戰略地位首先源于信息技術創新的強力驅動,[9]因而,要制定全面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研究發展戰略,提高中國網絡的預警能力、防御能力、反制能力及對抗能力。
第三,中國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網絡空間規則的制定,爭奪網絡空間話語權。國際網絡話語權長期掌握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手中,他們對中國突發事件、社會敏感事件的歪曲和虛假報道削弱了中國的“軟實力”,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中國不能坐以待斃,應該利用國際規則制定的契機重建中國網絡空間話語權的地位,提高在網絡空間的國際影響力。在網絡空間的建制問題上,美國反對俄羅斯提出的“限制進攻”的規則,企圖利用它掌握的先進技術獨步網絡空間,用“網絡自由”的幌子干涉他國網絡內政。面對嚴峻的網絡空間形勢,中國應該加強與俄羅斯在網絡空間安全上的合作,努力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國際網絡空間新秩序。
第四,中國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到網絡空間安全的治理中,用中國特色的網絡文化化解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隨著中國的網絡崛起,類似于“中國網絡威脅論”等論調甚囂塵上。而文化的差異恰恰是形成外界對中國這種誤解的重要原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黨大力弘揚中國夢契機下最直接的精神動力,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集中體現。中國將這種價值觀運用到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中,勢必能讓國際社會感受到中國在網絡空間發展上的誠意,建立“網絡空間負責任的大國”形象。這是改善中國和平發展國際網絡環境的重要保證。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加速發展,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國家安全的邊界超越地緣限制,拓展到網絡空間,網絡空間安全成為事關國家安全的重要問題。2014年是中國網絡空間安全深入改革的開局之年,大刀闊斧的改革給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但是,中國所面臨的國際形勢十分嚴峻,中國網絡空間安全治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制定網絡空間安全戰略不是他國戰略的簡單模仿,需要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和實際任務。中國應該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致力于與世界其他國家一道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網絡空間新秩序;中國不謀求國際網絡空間的霸權,也必然不會成為網絡空間的威脅。
參考文獻:
[1]蔡翠紅。美國國家信息安全戰略[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2]ChenBaoguo.U.S.Strategy:ControlTheWorldByControllingTheInternet[EB/OL].GlobalResearch.August24,2010.
[3]辛華。網絡戰漸露崢嶸[N].北京日報,200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