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家庭的發展,已經從第一代的具備少量安防功能,發展到第四代的以藍牙等為代表的無線技術和云技術,基本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但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數字家庭的“信息孤島”問題仍然非常突出,處處可見。 以客廳為例,在加法理念的支持下,客廳日漸演變為各種智能設備的倉庫,雖然用戶的個體體驗不斷提升,但作為家庭整體的用戶體驗卻呈現下降趨勢,其原因即在于各種信息之間的不能有效整合與順暢溝通。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和化解這種日益擴大的信息鴻溝并在彼此之間架起有效溝通的橋梁呢?
一、數字家庭“信息孤島”問題的由來
家庭數字化、智能化設備的提供依賴于各與之相關的廠商。 就單個廠商而言,都會從各自的技術與利益角度出發,為用戶提供一個好的全方位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這個一般被廠商自稱之為 Turn-key 方案的全方位解決方案的基本含義,就是設備被用戶買來后可即插即用。 對用戶來說,操作簡單,方便使用;對廠商來說, 不會占用較多的售后技術服務人員,方便銷售;這種貌似雙方均大受其惠的解決方案好像其利多多,但實則不然,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此事亦然。
舉例來說,某醫療器械生產廠商推出一款智能地毯。 這款地毯功能很多,如可以在其上面做康復訓練、打太極、做韻律操、跳廣場舞等,并可做同步影像音頻等記錄提供給特定人士進行參考與指導等;同時又可提供一定的安防功能,如通過對比記錄踩踏該地毯人士的體重、腳步頻率、影像等,來識別是否有陌生人登堂入室。 這里就出現一個問題,如何識別并將不同的信息提供給特定的人員呢?如將康復信息提供給醫生、將健身信息提供給教練、將陌生人信息提供給房間主人等。 又如,為家庭成員健康著想,我們可以針對家庭成員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廠商提供的家用醫療健康檢測設備, 它們均可直接連接到各自的云端系統,通過各自的云計算系統來產生相關健康信息。但是,如果家庭成員數為 N,又各自采用了不同廠商提供的健康檢測設備。 那么,這些不同的設備對家庭某個成員的個人體驗可能是良好的, 但這 N 臺設備之間———如果各有各的數據存儲平臺與解析準則, 對整個家庭而言,則是互不關聯,難以相互分享,因而勢必會造成各自成為信息孤島。 就其家庭用戶整體而言,其使用體驗就很難再說良好了。
二、以軟件平臺的開放搭建多設備共享的空間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雖然不同的數字家庭設備提供廠商都會盡力為用戶提供令用戶個人感覺良好的解決方案, 但是愈是如此,數字家庭中信息共享的鴻溝就會愈大,隸屬各成員間的信息就愈不能實現共享。這猶如五馬分尸,五匹馬(廠商)向各自的方向愈加用力,就會愈加把一個完整的東西(數字化家庭)分割得支離破碎。 也就是說,不同的廠商之間也出現了各自的信息孤島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這就是各廠商之間需要合力而不是分力。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基于數字化家庭建設的現實還是著眼未來,僅僅停留于透過網絡標準和內容標準的制定的做法,都是不夠也無能為力的,其原因在于家庭數字化與智能化的主力來自于軟件平臺的開放與應用軟件的多樣化的力量。 仍以前述智能地毯為例,如果通過 Wi-Fi 或 USB 接口連接上智能電視或云端, 就會很容易地實現不同信息之間的整合、分享與交流,否則這一點是無法實現的。 這一點類似于戰國時期商鞅變法中的統一 “度量衡”及秦始皇嬴政統一全國后實行的“書同文、車同軌”等,有了統一的標準就會有力促進不同地域之間的經濟文化等的交流與發展,進而提升國家實力。事雖有異,道理卻相同。將家庭內各種事涉數字化家庭建設的各種設備進行統一整合是極有必要的。
所以,數字化、智能化家庭的建設與發展應有其頂層設計, 從整體理念和全局視覺出發,對家庭建設的各個層次、要素進行統籌考慮,系統安排。 這就是要以行業軟件框架為平臺,以操作系統(OS)和中間件(Middleware)為支撐, 基于行業的領域知識 (如各類健康、教育、安全、投資等的專業知識)建立一致化的頂層應用框架(App Framework),以開放的形式持續匯集各方專家與廠商共識;進而以共識為基礎制定出行業型軟件接口。這種做法已經有了具體的實踐者。 例如,現在即有某數字家庭產業聯盟正在開發相關的用于股票分析的行業型軟件框架 API, 以為用戶提供通用功能集,服務家庭專業應用。 顯然,這里的行業型框架平臺與中間件是既有聯系又區別的,其聯系在于二者均建立于操作系統之上,其區別則在于,前者主要關注與納入上層領域知識而后者則關注于下層平臺知識,包容其差異性,抽象其共同性。 這就好比一個大的系統(行業)分化出的各個小系統(小的行業區塊),各個小系統在各自的發展路徑中形成了各自的特點(行業型框架平臺),但這些小系統建立的基礎(中間價)是一致的。
當然,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這種頂層設計的標準也是在變化的。有效的應對之道是不斷升級行業軟件框架的層級,開放與更新其設備標準;換言之,以行業軟件框架的開放包容更多標準的設備。 唯有如此,才能打通一個小小的數字家庭及那些設備制造商們各自的信息孤島,最終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如此,亦可作為化解智能城市建設過程中信息孤島問題的鏡鑒。
參考文獻:
劉春江.數字家庭健康體征數據采集和環境感知系統方案[J].廣播與電視藝術,2013(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