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縱深發展,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都在不斷加速。 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計算機水平已經成為衡量大學生專業素質與能力的突出標志。但高校的計算機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與社會的需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1高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1.1 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很多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已經實現了計算機的普及教育,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偏遠欠發達地區的中小學還未實現計算機的普及教育,直接導致剛入學的大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而很多高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依然采用同一本教程,教學內容比較單一,而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突出每個專業所需的重點[1],造成有基礎的學生失去學習熱情,沒有基礎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
1.2 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落后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相交替的教學方式,其中理論教學與上機實踐各占一半。 這種教學方式看似比較理想,但實際上存在很多弊端。由于課時緊張,教師要邊講解邊演示,學生要一邊記筆記一邊要看投影演示,經常會顧此失彼。一周以后,學生上機時基本已經忘了上一周所學的內容, 雖然老師會重新講解操作步驟和技巧,但面對人數眾多的學生,輔導顯得力不從心。
1.3 考核手段落后,無法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
目前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計算機等級考試和高級辦公自動化考試均采取筆試與上機相結合的方式。計算機基礎注重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非理論水平,因此最科學的考核方式是上機考試,單純的筆試難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2高校計算機教學的改革思路
2.1 重新構建教學內容體系
計算機基礎課程涉及的知識對于每個大學生都非常重要,用人單位非常重視求職者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該課程的首要目標,使學生能熟練掌握辦公自動化軟件。同時,計算機教學應當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不同專業的教學側重點應有所區分。 多開設一些計算機類的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2.2 采用分級教學模式
針對學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可以采用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分級化教學模式[2]. 具體做法是:對入學的新生進行計算機水平摸底考試,根據考試情況劃分出不同的等級,從而制定出不同的教學內容。
2.3 改革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
2.3.1 以機房為授課地點
使用電子教室系統,在機房授課。 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強調實際操作的特點,本人在幾年前就嘗試在機房講課,結果表明,在機房授課的效果明顯好于在教室授課,學生學了就能練,當場學習當場掌握,學生反映良好。
2.3.2 采用自然班教學模式
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通常采用合班的方式,學生人數常在百人以上。 教師在機房的輔導壓力顯而易見。 采用自然班教學可以解決上機輔導難的問題,自然班的人數通常在 50 人以下,教師便于輔導,而且學生相互之間熟悉,便于分組討論和相互輔導2.3.3 制作教學錄像,便于學生自學。
為了解決上機輔導難的問題,本人于 2008 年制作了《多媒體技術處理》課程的教學錄像,將每一個知識點和案例制作成錄像,學生上機的時候可以參照錄像進行實踐操作,教學效果非常理想。事實上,這種類似于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教學模式同樣適合于計算機基礎教學。 通過觀看教學錄像,學生可以脫離教材非常直觀地學習各類軟件的操作。
2.3.4 利用電子教室提高輔導效率
電子教室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利用一套軟件,在現有的電腦網絡設備上,實現教師機對學生機的廣播、監控、屏幕錄制、屏幕回放、語音教學等操作來統一地進行管理與監控,輔助學生完成電腦軟件的學習、使用。 此系統融合了數字化、網絡化的先進思想,突破傳統教室對時空的限制,既實現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又符合電腦教學輕松、互動的自身特點。
2.4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引導著學生平時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目前大多高校仍采用傳統的考試評分制,但這種方式并不適合操作性、實踐性強的計算機基礎課程[3]. 對于操作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的考核應采取機試,以等級考試或高級辦公自動化考試為標準,隨機從題庫中生成考題,縮短校內考試與社會考試的差距。 對于與專業密切相關的課程,例如多媒體處理, 任課教師可以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將設計型的實驗項目布置下去,以任務為驅動,留給學生完成,學生之間互相考評。 作為最后總成績的一部分,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的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因此,考核方式應嘗試從多個方面綜合評估,例如從三方面進行考核,即平常表現、上機考試和綜合設計。 具體的考核指標及各指標在綜合評分中所占比例,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特點予以確定。
3結束語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旨在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一門必修課。本文所提出的增設選修課、分級教學、教學錄像和電子教室等改革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并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鄧秋菊.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探究[J].科教導刊,2015(1)。
[2]曹課興,思廣祿。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分級教學改革模式探析[J].榆林學院學報,2014(3)。
[3]胡嘯.任務驅動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