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已經得到了普及,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有認識和了解,但是這種了解只是建立在“玩”的基礎上。他們只是懂得如何使用計算機的基本軟件,而計算機應用能力較差,有待提高。在網絡日益發展的今天,計算機教學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及時改革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手段,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計算機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計算機教學應該充分結合生活實際,挖掘生活中的教學材料,引導學生熟練的運用計算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學生應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積極地開展課外活動,在生活中感受計算機,體會計算機的運用。比如教育科學研究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搜集資料,但用傳統的手工方式去搜集翻閱資料,會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收集資料的工作?計算機就是非常有用的一個工具。首先,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存儲資源如光盤等進行查找資料的工作,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還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網絡資源,網絡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資源庫,為廣大教育科學研究者提供了充足的資料。而且網絡搜索簡單易操作,為教育科學研究帶來了很多便捷。例如,在瀏覽器地址欄中只需要輸入所要查詢資料的關鍵詞,就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找到相關的資料。
教師通過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廣泛運用,從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二、側重應用兼顧基礎理論
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開放思維,積極思考,勇敢探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理論教學。教師的教授不應該片面的注重講學過程,還應該重視實踐教學,讓學生能夠親自動手操作,體會實操的全過程,從而掌握實操技能,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
因此,在教學時,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對于計算機基礎理論教學,可以采用“加強、補充、提高”的教學方法,旨在讓學生有個系統和全面的理解。對于實驗課程,應該高度重視,精講操作,學生根據教師的講授,再自己進行練習和操作。此外,教學還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知識庫,使計算機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因材施教
1.不同專業不同對待
不同的專業學生,其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要針對不同的專業,進行不同的教學。如果對所有的專業一視同仁,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須因材施教,這樣才能幫助所有的學生順利的掌握知識,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例如,在教授EXCEL相關課程時,就應該針對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對理工類專業進行教學時,可以采用“EXCEL的理論知識概論”的教學方法,而對文科類專業進行教學時,則采用“直接應用”的教學方法,然后分別使用案例教學法,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基礎水平,選取不同的案例進行教學。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掌握了EXCEL的相關知識,還了解了實際操作的全過程,提高了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2.不同水平不同對待
每位學生的基礎水平和認知能力是不同的,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都做出統一的要求,這樣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在實際教學中,要將學生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分層教學法。
例如,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三個等級,A層為高水平學生,B層為中等水平學生,C層為低水平學生,再根據這三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制訂適合的教學計劃。要盡量避免出現高水平的學生無興趣,中等水平學生沒提高,低水平學生跟不上的情況。
3.創新教學模式
(1)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師應該時刻關注最新的信息,及時地更新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的節奏。教師要適當地拓展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最新發展,及時地更新教學內容。
(2)實行多學科的整合。計算機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與其他學科聯系緊密。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實行多學科的整合。
(3)采用多種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計算機教學的教材中,理論知識豐富,但是理論知識都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學起來會感到很乏味,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