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普及和發展,計算機課程已成為中學階段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而且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學生只有學好計算機課程和掌握信息技術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筆者就當前中學階段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就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存在問題
首先,現在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F在大多家庭中都配備了計算機,學生已經接觸到了這一新生事物,對計算機很有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考試中計算機的分值比重較小,這導致很多學校對計算機課程安排進行了壓縮。而且有些計算機教師在講課的時候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來授課,這樣會使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逐漸降低。即使有的教學有多媒體設備,然而教師的不用或者是傳統應用都很難滿足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個性化需求。
所以,傳統教學和當前學生所期待的計算機教學有很大差距,導致了教學效果的不理想。
其次,教師的計算機知識不能及時更新。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能跟得上計算機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另外,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需求也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提高的,小學生已經能夠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也要求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體系,以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能使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此外,學校對計算機教學不重視,很多計算機教師還是身兼數職,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二、解決對策
首先,少講多練,精講多練。初中計算機教學應該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不能一一講完,這樣會使學生沒有頭緒,越來越糊涂,要讓學生進行操作練習,這樣的教學效果比教師單純的講授要好得多。在學生操作練習時教師要注重教學質量,要少講多練,要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操作,讓學生在了解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練習。在一堂課中,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只需要運用十幾分鐘,剩下的時間要讓學生上機操作,使學生能熟練地掌握教學任務,有時候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學內容及時做調整,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親自操作訓練。
其次,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層次因材施教。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生較早就接觸了電腦,甚至從小就進行過專門的計算機培訓,這部分學生一開始就具備了基本的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但有的學生父母限制因孩子玩游戲而使其甚少接觸計算機,這部分學生從小很少接觸電腦或者根本沒有接觸過電腦,對電腦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所以,教師要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分層次因材施教。例如,對于基本的漢字錄入等課程,針對學生水平的不同,教師可根據不同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精心設計,激發學生興趣。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精心設置不同的情景,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新情境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差異,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和興趣愛好,要將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根據不同情況來設計不同的情境。例如,在教學網頁制作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一些平時學生愿意看的、比較適合學生特點的網頁,讓學生了解到網頁制作不僅要有優美的文字,還要有優美的背景音樂和好的圖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對網頁制作有充分的認識,又有了學習制作網頁的興趣。
最后,采用形象的手法來呈現抽象的內容。中學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計算機又是一門新興的課程,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來教授課程,盡量用形象的例子來演示抽象的內容,將那些深奧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象的案例,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計算機課程既是一門基礎的課程,又是一門新興的課程,計算機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為了適應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適應學生的個性培養,信息技術教師更應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思路,轉變教學方法,為培養新時期的優秀人才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張迎珍.中學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04\\(12\\).
[2]貢梅.提高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J].科學之友,2009.09.
[3]單春方.對初中計算機教學的探索[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7(20).
[4]陸慧.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優化策略[J].中田信息技術教育,2009\\(20\\).
[5]李林麗.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J].成才之路,2009\\(29\\).
[6]韓玲玲,李曉東.中小學信息課現存問題與應對策略[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8):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