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是建立在三大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基礎之上的一門設計技能,它要求對作品中各種構成要素進行深入了解,明確各個元素之間的關聯性,根據各個元素的不同特點找到設計靈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作品的出彩。下面是對平面設計各個元素的詳細解析:
1.視覺元素:所謂視覺元素包括文字和圖形的大小、形狀和色彩等,是可以看得見的實際存在的視覺形象,如紅色的旗幟和排列有序的文字信息;
2.概念元素:所謂概念元素是不可見的,不實際存在的弦外之音,但人的意識又能感知到的東西。如我們看到尖的圖形,會感到上面有個點;如物體的輪廓上有邊緣線等等。一般,設計中的概念元素包括點、線和面。點線面通常又是通過視覺元素來體現的。
3.實用元素:指設計作品所傳達的設計含義、設計內容、設計的目的及功能,主要指的是具有說明性的文字信息。
4.關系元素:視覺元素在設計畫面中如何組織如何排列是靠由關系元素來決定的,關系元素包括空間、位置、方向、重心等。
在所有的這些平面設計的元素里,視覺元素是最基礎的,其他元素都是在它的基礎上設計的。完成一個完整的平面設計,需要文字圖紙的完美組合,要讓人從時間和空間上都能感受到這個作品的設計理念。簡單地理解圖文設計就是指設計師根據自己的經驗理念再結合著自身對于作品的準確把握和理解完成對作品的最完美的詮釋。因此有人說,一個好的平面設計就是一張會說話的紙,一眼望去就能看都該,就像它自己在為自己講解一樣。而圖形文字作為平面設計中的基礎部分,往往在詮釋平面設計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正確理解圖形文字在設計作品中的視覺作用是尤其重要的,因為對于設計作品而言,圖形和文字都是缺一不可的。文字從它創立以來就使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了更明顯的區分,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能夠有效的幫助人類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而設計師準確把握設計的核心理念的過程也無非只是一個了解作品核心思想的過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又不是這樣簡單,設計師要綜合文字和圖片的所有有效信息抓住核心點,運用自己的經驗分析總結該設計的靈魂點睛之處,從而在圖形文字編排處理上才能推行出核心點,還要準確把握邏輯結構,以嚴謹的邏輯結構的組成去提升設計的信服度。
將文字融入到圖片之中,一向是設計師慣用的創作方法之一。從上古時期的甲骨文就開始了以圖造字,中國歷來講究書畫同源,漢字本身就具有圖形之美,其藝術效果值得追崇。至今漢文字的筆畫結構依然符合圖形審美的構成原則。以藝術的視角來看文字,它本身就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的縮寫,更是一個心理揣測和分析的過程,是將人的性格把握和情感把握的重要組合。這是針對文字的組合方式,除此之外,其他元素的組成模式也要得到藝術處理。比如在色彩搭配上要配合文字的整體架構,決定是色彩鮮明的還是色彩灰暗的,要有錯落有致的效果。要根據文字在整篇圖文中起到的作用來決定文字的造型,例如核心的思想需要用醒目的字體顏色標識上要加粗加大,換成紅色等與其他文字明顯不同的顏色。在圖文設計中,要注意對文字不同體現和與背景及圖片的處理是需要注意方法的,尤其是排版設計的基礎方法??梢赃@樣說,字體風格選擇的過程就是一個美學判斷的過程。
最后,具體到在作品的設計上,要準確把握文字字體的搭配形式,不能過于多,過于多的字體容易造成混亂的感覺,也無法突出文字中的核心要素,還要避免文字字體的單一性出現,這樣容易讓人有枯燥乏味的感覺產生,與此同時注重對文字字體的選用,在這上面的把握上就需要設計師能夠充分的調查市場,了解讀者的需求,更需要自己首先能夠了解該圖文,從而根據圖文設計的整體情感表達方式來確定顏色和其他設計方式。這就需要設計者具備優秀的設計眼光。例如:細體字細致高雅,具備女性特點,適合化妝品、服裝等行業的內容;粗體字有力強壯,具備男性特點,更適合建筑業、機械等內容。
因此,有效運用圖形和文字的設計語言,能在版面設計中能很好的增強視覺傳達力和審美趣味性,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表達,使作品具備更高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圖文編排在設計中的作用,還要在其他細節上做好處理,例如文字的間距等,結合圖片的風格、大小等組合好間距問題,并結合平面設計的四大元素,處理好主次關系,以提升作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劉丹。字體與編排[M].上海:上海出版社,1999.
[2]李幼燕著理論符號學導論[M].上海:社會科學文膚出版社,1999.
[3]顧音海。甲骨文發現與研究[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