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的模式———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對完善我國競技體育體系、培養全面發展的運動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高校通過試辦高水平運動隊,使得高校中的群眾體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的活動開展得到了蓬勃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高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然而,隨著高校競技體育的不斷開展,其自身的弊端也逐漸的暴露出來。
本研究主要立足江西省普通高校競技體育的項目布局現狀,通過系統的調研,分析競技體育項目布局中存在的弊端和態勢,為江西省高校制定競技體育運動的發展策略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以江西省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江西財經大學、贛南師范學院、井岡山大學等8 所高校的在校高水平運動員、教練員,及相關專家為研究對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的需要,檢索《中國期刊網》,整理了大量國內外有關高校競技體育的論文。通過查閱我國及我省頒布的有關高校高水平運動的相關文件,并整理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運動訓練學、體育管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論著,為課題研究奠定理論參考依據。
1. 2. 2 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的設計嚴格依據問卷設計原則,根據研究需要,設計了教練員和運動員兩套問卷。問卷效度的檢驗采用德爾菲法,將初步設計的問卷以函件的方式分別向江西師大、華東交大等高校的專家進行征詢,而專家又以函件的形式提交意見。經過兩次反復征詢和反饋,進行了嚴格的篩選整理,剔除不合理的題項,最后形成正式問卷。
第一輪問卷調查發放教練員問卷 19 份,回收 15 份,率78. 9% ,有效問卷 14 份,有效率 93. 3% ; 發放運動員問卷 83份,回收71 份,率85.5%,有效問卷 65 份,有效率 91. 5%。一個月后進行第二輪問卷調查,采用小范圍重測法,隨機抽取先前發放過問卷的南昌大學和江西師范大學,對同一批調查對象進行問卷的重測,目的是檢驗問卷的信度。兩次調查的結果利用斯皮爾曼相關系數進行信度檢驗,測得運動員、教練員問卷的信度系數分別為 R1 =0. 824; R2 =0. 836。一般測驗的信度系數達到0.80 以上,就可以認為是一個信度較高的測驗,因此,兩種問卷有較好的同置信度。
1. 2. 3 專家訪談法
訪談了江西省體育局、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和贛南師范學院等高校研究競技體育的專家,了解他們對江西省高校競技體育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和見解。
1. 2. 4 數理統計法
對獲取的有效數據進行常規統計學處理,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 1 項目布局基本情況
目前,江西省由國家教育部批準具有試辦高水平運動隊資格的普通高校有8 所\\(見表1\\) ,從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規模上來看尚處于摸索時期,在它的發展過程中,需識別與分析影響它發展的主要因素,這對于解決發展中的核心問題和主要矛盾,以及制定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至關重要。
2. 2 各項目生源分布狀況
近年來,我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視,充分的發揮它在學校競技體育中的龍頭作用。2009- 2012 年,全省每年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約 70 - 120 人,共 526名學生運動員。布局項目增加至10 項,包括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賽艇、跆拳道、武術,各項目人數的具體分布情況見圖1,主要分布在籃球、田徑、健美操和足球等項目。
在發展期間,項目的布局有所調整,部分項目由于生源和師資不足等原因而取消。就招生規模和項目布局來講,江西省高水平運動員特招的規模較小,而且生源有逐年減少的趨勢,2012 年與 2011 年相比,減少幅度高達 56. 7% \\(見圖 2\\) 。
競技運動項目的布局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態勢,項目的布點高校散,10 個項目中有4 個項目的布點高校只有一所,無法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難成“氣候”,不利于競技水平的提高,因此,項目布局的合理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2. 3 運動項目的生源分布發展態勢
目前,江西省高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項目包括田徑、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賽艇、跆拳道和武術等10項。根據2009 -2012 年來錄取的各個項目的高水平運動員人數來看\\(見圖3\\) ,主要集中在籃球、田徑、排球、足球、健美操等5 個項目,但有部分項目的生源稀少,如賽艇項目只有1 人。從10 個項目的人數分布動態來看,相當一部分項目的發展呈現出極不穩定的態勢,如田徑、籃球、排球,其中,田徑表現得尤為突出,2012 年的生源居然為零,但田徑卻是分布點最廣的項目,出現如此嚴重的生源危機,應引起有關部門和人員的高度重視。
3、 結論與建議
3. 1 結論
1.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特招的規模較小,而且有逐年減少的趨勢,減幅較大,田徑項目出現嚴重的生源危機。競技運動項目的布局呈現出不均衡的發展態勢,布點高校散,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項目布局的合理性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2. 運動員從事的運動項目主要集中在籃球、田徑、排球、足球、健美操等5 個項目,部分項目的發展呈現出極不穩定的態勢,如田徑、籃球、排球,其中,田徑表現得尤為突出,2012 年的生源居然為零,但田徑卻是分布點最廣的項目,應引起有關部門和人員的高度重視。
3. 2 建議
1. 合理布局,非均衡協調發展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運動項目布點的非均衡性決定了運動訓練不可能齊頭并進、均衡發展。應采取非均衡協調發展的模式,以各校的優勢為出發的,因校制宜,突出重點項目,發揮優勢,使各高校的高水平運動項目布局與自身的實際相匹配,有層次定位,真正地做到非均衡協調發展。
2.“一條龍”體系領先,多渠道并舉
運動員的來源應在多渠道并舉的基礎上重點抓后備人才隊伍的培養,致力于自我培養人才。目前,江西省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主要生源是普通高中生,培養潛力較大,但是體能、技能基礎不扎實,應建立自己的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形成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的訓練體系。即各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優勢,與就近中、小學或本校的附屬中小學聯合辦業余體?;蛴柧氈行?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協作關系。這種措施既是培養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好辦法,也是學校輸送優秀后備體育人才的基地。
參考文獻:
[1] 馮 瑞. 中國與美國高等學校競技體育管理機制比較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3\\) :100 -103.
[2] 郭曉琴,程其練,等. 中美兩國高?!绑w教結合”的對比研究[J]. 中國學校體育,2007\\(1\\) .
[3] 于東生. 影響我國高校學生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因素及解決對策[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5\\) :86 -88.
[4] 宋 旭. 高校實施“體教結合”的桎梏與實踐反思[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4\\) :4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