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幼兒園圖書區有效使用探究
【第一章】保定市某幼兒園圖書區利用問題研究緒論
【2.1 2.2】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對圖書區的利用
【2.3】幼兒圖書區的利用效果
【第三章】幼兒園圖書區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促進幼兒園圖書區有效利用的建議
【參考文獻】幼兒園圖書區開發應用的反思與參考文獻
2.3 圖書區的利用效果
圖書區利用的效果指教師和幼兒是否充分利用圖書區,使得圖書區發揮作用,使得幼兒在其中真正進行閱讀,在其中享受閱讀的快樂,促進班級課程目標的實現.
2.3.1圖書區在班級主題活動中的利用效果
本研究首先從圖書區與班級主題活動的關系入手,通過觀察圖書區是否促進主題活動目標的實現來界定各班圖書區使用的效果.關于“圖書區和班級主題活動的聯系”方面,筆者對三位老師做了訪談:
筆者:圖書區與主題活動有聯系嗎?如何聯系?
小班L老師:圖書區和目標是有聯系的.一部分是通過主題書(的投放),或是(投放)我們自己做的(書),有關主題故事里的人物,讓孩子們來描述之類的。
中班H老師:聯系是有的.幼兒園發的圖書都是一學期,幾乎兩學期不動的.材料就是一個輔助的作用,比如培養讀書的常規,可以通過翻書、看書來培養翻書的習慣.實現活動目標的話,主要是投放教學用書,比如咱們班的拍花蘿呀,課上他們對這個有了了解,進區的時候就會去選擇這本書,可能課上沒有獲得的東西在自己看的過程中就獲取了,或者說已經掌握的內容有一個鞏固吧.
大班W老師:有聯系.主要通過投放與主題相關的圖書來聯系.比如像在班里的主題墻、區域里,投放一些相關圖書.比如咱們班現在“紅紅的新年”主題,我們就會投放些關于年俗啊方面的圖書,讓孩子去了解一下,是集體活動的補充和延伸吧.
由此看出,主題活動目標與圖書區的聯系主要通過投放相關圖書來實現,將圖書區的活動看做是集體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輔助集體教學目標的實現。材料投放進區,使用效果到底如何?于是筆者在各班分別選取一周時間,對幼兒在圖書區是否進行主題相關活動及活動的效果進行觀察。結果如下:
小A班當月主題名稱是“汽車嘀嘀嘀”,L老師為圖書區添了兩本相關圖書,《汽車嘟嘟嘟》和《汽車百科》。筆者認真記錄了兩本書被幼兒選取閱讀的次數,如表2-14:案例1涵涵,女孩,3周,小班.進區后直接坐在椅子上,沒有拿書.身體轉向椅背,眼睛盯著娃娃家,手指在挖鼻子.幾分鐘后,轉過身,雙手趴在桌面上.聽到娃娃家有動靜,立刻轉過身觀看,約3分鐘,又轉回來.右手托腮,眼睛看著其他小朋友.雙手放在桌面上,腦袋放在手上,好像很困的樣子。眼睛看著其他小朋友.其他區域稍有動靜就轉過去觀看。去書架前走了一圈,空手回來,趴在桌面上.收區時間到,拿起桌上一本沒人放的書放到書架上,搬椅子離開。
由上表和案例看出,小班幼兒圖書區的使用效果并不如人意.教師投放進區的主題相關圖書并未引起幼兒的注意,實現其促進完成主題活動目標的意圖。由于是小班第一個學期,很多幼兒還不是很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他們沒有更多的心思去關注圖書區新增的圖書和主題.因此,小班圖書區活動的效果較差.中A班當月的主題是“傘花朵朵開”,教師在圖書區投放4本《傘花朵朵開》幼兒用書,幼兒選擇圖書次數記錄如下表2-15:案例2希希,女孩,四周半,中班.進區后,拿一本書坐下.從后往前一頁一頁認真翻閱,不受對面小朋友玩鬧的影響,每頁做較長時間停留,約持續閱讀3分20秒??赐陼纯葱∨笥?站起來去換書,看到《傘花朵朵開》,興奮的拿過來.依舊從后往前翻閱,一頁一頁,翻到中間時又從前往后翻,每頁做較長時間停留,約6-9秒,持續閱讀4分半??吹脚赃呅」媚锟吹臅?指指人家書上的人物,說“爸爸媽媽”.回頭繼續看自己的書,依舊很認真,有時皺眉頭,翻過的頁又返回去看.偶爾給旁邊小姑娘分享書上的畫面,“你看,是紙做的傘”“我們家就有一把”.筆者過去詢問,“你覺得紙做的傘會漏水嗎?”“侯老師說不漏,這里(指著書)做實驗,好像也是不怕漏.”“你能給我講講實驗是怎么做的嗎?”“恩。就是從傘尖的地方倒水,摸摸傘面下面,要是有水就是漏了,沒有就是不漏.”“你沒看書的時候知道紙傘不會漏水嗎?”害羞的搖搖頭,“不知道”.以上表格和案例顯示,較小班幼兒,中班幼兒可以有意識的去選擇圖書進行閱讀,并能從中獲得問題的答案.
大A班當月主題名稱是“人類的朋友”,W老師在圖書區投放2本《動物世界》,1本《神秘大森林》,幼兒選擇圖書進行閱讀的情況如下表2-16:案例3洋洋,男孩,五周半.進區后,沒有來得及放下椅子,徑直去拿《動物世界》,來到桌子旁邊,坐下閱讀。一頁一頁認真翻閱,持續閱讀約2分半。老師召集孩子們看老師,有事情要通知,洋洋注意力轉向老師,聽老師說話,約2分鐘,通知完畢,回過頭繼續看書,手指點讀,“熊貓喜歡吃竹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抬頭詢問錄像老師,約持續10分鐘,看完站起來換書。從前往后一頁一頁翻閱,速度較快,約1分鐘,翻完,站起來換書.坐下閱讀,對面小女孩發起聊天,沒回應,繼續看書,約1分半.對面小女孩主動分享圖書內容,洋洋給予回應,互動約1分鐘.繼續自己看書,持續閱讀約3分鐘.合書,伸懶腰,站起來換書.從前往后一頁一頁認真翻閱,持續閱讀6分鐘.主動向對面小女孩發起聊天,分享書上內容,交流持續30秒左右.繼續看書,持續閱讀約4分鐘,站起來換書。從前往后快速翻閱,很快翻完一遍,又從頭開始翻閱,注意力有些不集中,手里翻書,眼睛偶爾瞟向別處,持續約5分鐘,收區時間到,放書搬椅子離開。筆者跟上洋洋,追問“你喜歡看動物世界的書嗎?”“喜歡呀.”“為什么啊?”“王老師講了好多動物,我坐在后面看不見那么多,書上有我就可以看到了?!?/p>
由上述表格和案例可以看出,大班幼兒能夠根據意識到自己在活動中某方面知識的缺乏,從而進入圖書區給自己“充電”.因此,大班圖書區活動對于主題活動更好地開展、活動目標更好的實現具有更大意義.縱向比較三個年齡班圖書區的使用效果,小班效果較差,大班效果最好,中班處于中間水平.(由于搜集資料是在本學年的第一學期,也就是小班幼兒是在九月份剛入園,他們進入圖書區不知所為與他們先前相關經驗的缺乏也有很大關系,而不僅僅是圖書區功能的缺失.)小班幼兒進入圖書區后,更多時候無所事事,不知所措,或者將圖書假想成玩具,進行假想游戲,似乎從未感覺到圖書區的變化,更不會去關注圖書區對主題的延伸.而中大班的幼兒多數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閱讀活動,并具有初步的發現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主動請教老師.
除了分析活動錄像,筆者還就一些問題對班里的老師做了深入的訪談,在提及“圖書區使用的效果”時,小班老師覺得效果不是很好,中大班老師認為圖書區對于孩子閱讀方面的發展、主題目標的實現有幫助,效果還可以,訪談結果與錄像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小班L老師:效果一般吧.因為他們還小,剛入園,有些孩子在家里沒有接觸過(圖書),或者是很少接觸(圖書),他們進了這里(圖書區)就不知道干什么,這也需要以后慢慢培養。目標還是主要靠課上的活動實現,這個(圖書區)只是個輔助,沒有多少作用。
中班H老師:中班孩子要學習正確翻書呀、手指劃讀呀,要通過一學期的鍛煉.通過在圖書區的閱讀,長期下來有一個提升,但是不會是太顯性.效果還可以.但感覺圖書區材料不夠豐富,孩子們看書的活動多一些,看書講述多些,游戲呀、互動的東西少一些.大班W老師:效果挺好的.孩子們通過翻閱圖書,可以更深刻的學習這個主題。比如課上一些講不到的東西,他們可以通過圖書區的材料了解到更多內容,因為大班的孩子已經開始識字了。由此可見,圖書區的使用效果與幼兒年齡特點有關,幼兒年齡越大,對圖書區使用越充分,效果越好.
2.3.2圖書區利用效果與教師的指導
教師對圖書區活動是否進行指導、指導策略的使用等直接影響圖書區的使用效果.因此本研究將進行教師對圖書區活動指導的認識和實踐方面的論述.區域活動是幼兒的自主活動,但并不代表教師的作用可以被忽視。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通常要扮演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讓幼兒的活動更加順利有效的進行.對于圖書區活動教師的指導問題,筆者對教師作了深入訪談:筆者:您一般在什么情況下介入圖書區活動進行指導?什么情況選擇不對其進行指導?
小班L老師:比如說有新的故事人物的頭飾或新的材料投放了,告訴孩子你扮演什么角色,或者我帶著孩子把故事完整的串一遍,然后讓他們自己去創新。
就是進區了,我看看孩子們都比較安靜,沒有什么大問題,就可以忽略.也不是完全忽略,就是不用刻意去指導了.追問:您說的大問題是指什么?L老師:就是比如撕書、聲音特別吵、或者有人打別人了。
中班H老師:比如說今天圖書區比較冷清,沒有孩子來看書,或者大家發生了爭吵,有什么要討論的問題,比如說還有圖書區出現的一些問題如區域材料比較亂呀,孩子有撕書的、大聲說話的常規的問題.還有就是比如說想在這個區給孩子們滲透一點課上的知識,可以在這兒給孩子們說說,讓他們說一說,或者有一本新的圖畫書給他們來分享.主要是這些,不固定的。主要是幫孩子們解決一些問題.比如孩子們看書非常好,也很安靜的時候,這個時候老師就沒有必要指導,隨機觀察一下就可以.大班W老師:常規不好的時候肯定會介入。有的孩子,他今天看書,看到的這個東西,明天看,還是看的這個東西,就是他每天從書上獲取的是同樣的東西。我們沒有條件月月給孩子更換圖書,可能孩子們從不更新的書里就不會挖掘新的內容。這時我們就要指導,讓孩子從書上發現新的東西.還有就是,圖書區不只是閱讀能力,還有語音表達能力的培養.你看完之后要講述出來。一個就是圖書區孩子秩序相對比較好,比如說取放圖書很有序.也分孩子,比如今天進區的孩子能力較強,不需要教師指導也可以很好地進行,如果是不太愛進圖書區的孩子,今天進了圖書區,我們就會指導他們怎么喜歡圖書區、怎么去看書,來獲取一些知識.
綜合以上訪談結果,三位老師在以下情況發生時介入圖書區進行指導:①常規不好;②介紹新材料;③引導幼兒從舊材料發現新知識.不采取指導的情況只有一個,即常規很好,無需指導.研究搜集的84次圖書區活動中,教師介入圖書區的活動進行指導情況如下:由表2-17可以看出,教師進入圖書區進行指導的次數極少,且指導內容集中在常規方面,很少就圖書材料、幼兒閱讀等內容進行指導.觀察發現,區域活動時間,教師或置身于建構區、角色區,或忙于自己的事情,如準備下一環節的活動、整理活動室擺設,甚至聊天?!皥D書區相比其他區域,是一個安全系數比較高的區,也不是說沒有安全隱患,相對要少一些,所以沒有特殊事情發生的情況,一般簡單觀察觀察就可以.”由此看來教師并不把圖書區“放在眼里”.由于研究者自身能力缺乏,就訪談結果與觀察結果的極度不一致的問題無法深入解釋.
由以上現狀調查可以看出,幼兒園圖書區還沒有真正做到有效利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圖書區使用的頻次單一、時間偏少,不能滿足部分幼兒的閱讀愿望;二是幼兒對圖書區的使用不當,表現出較多無效行為,如無所事事、聊天、游戲等,未做到認真閱讀圖書、充分使用圖書區材料;三是圖書區使用效果總體較差,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圖書區與主題活動僅停留在有聯系的層面上,如投放材料,未真正采取行動增強二者的相互促進功能,如對于有意注意發展較差的小班幼兒沒有進行有目的的提示和引導;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圖書區多常規指導,沒有采取實質性指導,如進入圖書區,幫助閱讀遇到困難的幼兒;恰當引導幼兒在圖書區的不適宜行為等。具體現狀分析將在第三章詳細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