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性格最初是在家庭中發展起來的,家庭對幼兒的教育與影響,對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因為幼兒個性的形成,社會行為的獲得, 其最關鍵的幾年都是在家中度過的,在進入幼兒園前,大多數幼兒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家庭生活的中心. 進入幼兒園后,這些幼兒就成了普通集體中的一員,與別的幼兒享受一樣的待遇,接受相同教育. 而這種待遇與教育, 不可避免地會與幼兒在家庭中的狀況存在差異. 當這兩種環境的反差過大,而又得不到改善時,幼兒就難以適應,甚至出現性格表現上的差異, 這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是極不利的. 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在幼兒性格初步奠定的時期, 努力做好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 為此,我們進行了幼兒在家中和園中性格表現不一致問題研究,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幼兒性格表現差異的原因
從整個調查情況看,幼兒家園性格表現存在差異已是個較普遍的問題,尤其在勞動觀念、獨立性、意志品質三方面最為突出,從整個現狀的分析得出,造成幼兒性格表現差異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家庭中教育觀點和教育方式與幼兒園教育的不一致性1.家 長由于教育觀點的不正確性所導致與幼兒園教育相矛盾的情況.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不是每個人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家 長教育子女無固定的模式 . 由于不了解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教育幼兒隨意性較大,使得幼兒在家中接受的教育不能很好地與幼兒園教育接軌.
\\(2\\)家 長對幼兒園教育了解不夠 . 有的家長誤認為孩子進園就如小鳥進入了籠子里,便以家庭的寬容、放縱來補償集體的常規教育.
\\(3\\)家長對幼兒園教育持懷疑態度 ,認為集體教育的導向與現實有強烈的反差;還有的家長抱有一種自私心理,怕教師顧及不到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除了在智力開發上聽教師的,其他方面全按自己的路子行事.
在這些不正常的心態下,雙方要達成教育的一致是很困難的. 幼兒接受不一致的教育,自然也就難以形成一致的表現.
2.家長正確教育觀點不能轉化為持之以恒的行動,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幼兒園的教育是循序漸進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定的教育目標. 然而幼兒還有相當長的時間是生活在家庭中,所以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共同進行教育. 但當幼兒園要求家長配合教育時, 許多家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統計數據顯示,能一直配合幼兒園教育的家長僅占 40%,有時能的占 60%. 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一些行為在家庭中得不到強化.
\\(二\\)幼兒在家與在園地位的差異幼兒在家中大多是生活的核心,眾人照顧的對象, 在家中沒有人會跟他分享玩具,沒有別的幼兒可以與他相比較,它可以獨享大人的關心和愛護. 而一旦跨入幼兒園,他首先要適應的就是周圍幾十個與他一樣大小的幼兒,這些幼兒要與他分享玩具,分享教師的愛,彼此間都是平等的. 幼兒之間還有比較,有模仿,這對于幼兒來說是生活的一大改變. 這種改變對于幼兒的影響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 但當這兩種差異反差過大時,就有可能出現不適應的現象,即性格表現上出現差異.
\\(三\\) 幼兒在園與在家情感表達方面的差異幼兒在園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相對來說比家庭少. 幼兒在與家庭成員長久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情感能得以最為自然的、毫無保留的表露. 在幼兒園就不同,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親密程度不如親子關系,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幼兒情感的表達. 再加上,幼兒園生活緊湊,幼兒能夠自由表達情感的機會較少. 在這種情況下,情感表達的壓抑就可能引起行為的異常,出現性格表現的差異.
\\(四\\)幼兒本身心理特點的影響幼兒作為一個嫩稚的個體,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需要外界對他施加適當的影響. 一旦影響消失,幼兒就有可能產生一些不正確的行為. 因此,當幼兒園中教師提出的要求在家中得不到延續時,幼兒就很難形成習慣.
二、我們應該努力做的工作
這種差異的形成因素有客觀的, 也有主觀的. 我們不能強求幼兒能夠表現得完全一致,這也是不現實的,畢竟幼兒園和家里是兩個有很大差異的環境. 因此,我們要求幼兒的表現和家里能夠大體一致,但從調查結果看,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創設和諧環境
新《綱要》中明確地把健康放在了五大領域的首位,更強調了在注重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注重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的適應能力. 因此,幼兒園更應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要建立好師生關系,教師要對幼兒充滿愛,耐心、民主、公正,使幼兒對教師充滿信任感.
這些情感會激發幼兒積極的情緒和意志活動,調節幼兒的行為,促進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的形成. 注意幼兒園各項活動的安排,要掌握適宜的緊張度,給幼兒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有更多的表達自己情感的機會. 當幼兒不再感到壓力時,他會自然地表現自己的真實的一面. 在這一點,我們每天都有一個小的環節就是教師和幼兒一起談心,如:說一說昨天家中發生的事情、在回家的路上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等, 這樣幼兒會放松心情,喜歡和教師、小朋友談心.
\\(二\\)家園同步教育
家園同步是很重要的,在家中和園中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實施同步教育,具體的方法可以有所不同. 如在幼兒園進行主題活動"分享和合作 ",教育的方法可以通過游戲情境進行,那么,在家也可以進行這一主題的教育,如:可以通過與父母分享食物,與鄰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戲等.
\\(三\\)家 園優勢互補
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面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經常相互溝通,通過面談、電話聯系及每周的家園本反饋幼兒在園中的情況,彼此坦誠地提出自己看法,探討教育幼兒的方法. 只有這樣,在幼兒出現問題時才能及早地發現、及早地教育. 有的家長一味地向教師告狀,或幫助幼兒隱瞞錯誤, 這些都是不利于幼兒成長的.絕大部分家長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能采取切實而有效的措施的還是很少. 如:幼兒園集體教學在分享、合作等品質上的培養,而在情感上稍欠缺. 家庭則正好相反. 這樣家園已達到互補.
綜上所述,培養幼兒良好性格與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是息息相關的. 只有了解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性格表現的差異,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才能對癥下藥, 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 唯有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兒才會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成為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