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是一種藝術的教育,是美的教育。這是一項重要的事業,是一項關乎人格塑造的事業,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少兒音樂教育工作者,更是負有神圣的責任。
一、少兒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完善的人格
音樂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專業音樂家為主,而是培養,塑造完善的人格。人類的歷史經驗表明,無論是哪一種社會,正常人不能沒有音樂,良好的音樂教育必須具備雙重功能 :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解音樂的基礎知識,實現對音樂美的感知,進而產生對于音樂的熱情,而且要使得音樂營養滲透進他們的情感和智力領域,實現身心的健康、全面的發展?;谶@樣一種理念,在進行音樂教育的時候,要以培養“通才”為目的,注重藝術熏陶與提高整體素質的關系,力求使得幼兒初期的音樂啟蒙在其終生教育中發揮長久的效應。這就要求教師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全民族的音樂文化素養、培養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作為教育的首要目的和任務,在教學的時候,要著重把音樂的“美”傳遞給學生,要在教授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兼顧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少兒音樂教育的關鍵是培養興趣
任何教育的關鍵都在于興趣,少兒學習音樂的興趣的培養,需要教師的引導,兒童時期是容易對事物產生興趣的時候,但也容易轉移注意力。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適時地進行興趣的激發和積極情緒的調動,促使每位學生都被深深吸引,促使他們始終處于興趣盎然的探究氛圍中。教師為了開啟少兒學習音樂的興趣的大門,應當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手段,比如啟發、誘導、獎勵、激獎、比賽等方法,加深少兒學習的興趣。針對不同的少兒,應當根據其音樂天賦的差別,因材施教。音樂細胞比較發達的孩子,在入門階段可能會比較順利,這時要給予他們最大的愛護,保持其認真、主動的學習態度及強烈的求知欲。對不太善于自我表現的少兒,應當多多地制造機會,培養其自信心,給予其表現的舞臺,促進并增強其對音樂美的感受及進行音樂表現的欲望。另外,因為少兒年齡小,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往往有家長陪伴,所以家長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資源。教師在每堂課結束的時候,應當把布置的作業詳細向家長解釋,以便進行課后的輔導與監督。應當鼓勵家長在課余時間,有意識地多給孩子播放音樂碟片、看音樂會錄像、收看電視文藝節目、觀看現場演出,對于孩子們的積極表現,要及時進行物質的或精神的鼓勵和表揚。這樣,孩子們會很興奮并感到自豪,會產生更大的學習愿望,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鬃诱f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鄙賰寒a生了學習的興趣,并從這種學習中嘗到了甜頭,便會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把學習視為負擔。
這樣,音樂才會真正地成為學生們精神的家園,使他們樂在其中。
三、少兒音樂教育的成效在于教師的主導作用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務之一。音樂作為創造性極強的藝術,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廣闊的創造空間,因此,少兒音樂教師在培養少兒創新能力方面負有重任。
少兒音樂教師要有意識做“創新型的教師”。所謂創新型的教師就是那些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并將其運用于教學中,并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的教師。創新型教師強烈的創造意識,應建立在熱愛教育事業、立志獻身青少年教育的基礎上,教師對于學生應具有強烈的愛心和責任心,這是完成“創新教學”的根本動力。
一位具有創新性的教師,首先應當了解兒童的心理。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向孩子們講解樂理知識,例如,把五線譜音符說成是小蝌蚪或球拍,把電子琴說成是大玩具,把十指練琴說成是跳舞等。這些真童的語言可以讓孩子在游戲般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訓練和學習。
一位具有創新性的教師,應當是活潑、平易近人的。在上課時,要有聲有色地進行表演式的講解,主動和孩子們一起唱唱跳跳,和孩子們聊天、談心,營造出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讓他們感覺老師既是師長又是朋友。這樣,孩子們才會克服畏懼、厭煩等不良情緒,才能樂于釋放自己,表現自己,有問題的時候能夠大膽提問,有不如意的時候會主動向老師傾訴,學習有進步的時候會樂于同老師分享喜悅。只有建立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性格、智力水平更好地傳授這門學問。
四、少兒音樂教育成功的內因在于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傳統的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是命令與服從的關系,這種關系影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F代社會的音樂教學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已不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保護、激發學生的興趣及創造力的引導者,是學生的朋友,教育的過程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潛能的開發。
教師要給學生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不是一味講解。
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音樂教育要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音樂的內涵,挖掘創造力,培養樂感、節奏感,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力。這樣,通過音樂學習,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協調力得到發展,從而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基礎。少兒期是培養創新能力和個性發展至關重要的時期,音樂教師應當為少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健全的發展,塑造完善的人格。
好的音樂教育不僅能令孩子們學會音樂常識和技能,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熱愛真善美的道德品質,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