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多媒體技術;高效教學。
1 前言。
多媒體是近些年來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簡單枯燥的教學氛圍,帶給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感受,讓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進行語文學習,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做好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融合,讓多媒體帶給學生更加多樣化的學習路徑,讓多媒體帶給學生與眾不同的學習體驗。
2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伴隨著我國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和近些年深入開展的關于教育的改革,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學課堂的前沿,而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應用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教學創新。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的語文知識轉化成生動的圖文,可以將教師講的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成容易理解的具體的圖片或者是文字呈現給學生,從而幫助其更加清楚明了地認識和理解相關知識。多媒體的應用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語文的學習充滿興趣,學生的語文學習才會更加認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語文的學習不是傳統認為的死記硬背,其需要方法技巧的靈活應用。此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范圍更加寬廣,讓學生的眼界更加寬闊,讓學生步入一個新的高度。
由此可見,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彌足輕重,是其他教學方式所無法替代的。因此,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經勢在必行。
3 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教學手段單一 “課本一本、黑板一塊、教參一本、嘴巴一張、粉筆一支”,這是對傳統教學手段最為形象的描述,充分說明了傳統教學手段的單一。教師把課堂上教學的內容呈現給學生主要靠黑板,在黑板上書寫板書時容易占用較多的課堂時間。此外由于黑板的面積有限,教師在上面書寫的知識也受到限制。教師書寫板書時基本上用的是粉筆,書寫過程中產生的粉末也會對學生和教師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雖然會花費一定的時間來制作一些實物課件來輔助教學,但往往因為做得不夠好、不逼真而不能成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白白浪費時間。
教學內容、形式比較單一 由于安排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趣味性比較強,要求教師通過運用不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從而完成課題教學的任務。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往往把對課文的講解作為教學的重點,這就造成教學內容單一。對于那些學生一讀就懂、完全不用講解的課文,教師還要費時費力對其中的句子和段落進行講解,既耽誤教學時間,也讓學生聽得極其枯燥乏味。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接受的僅僅是來源于課本的知識,許多與文本相關的信息資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現與整合,這樣就使學生對課外知識的學習受到影響,只能吸收很少的一部分,知識面得不到很好的拓寬。
課堂教學沉悶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在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學生的活動比較少,教師也很少創造教學情境,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欲望非常低,大多時候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總體來說,課堂氛圍是比較沉悶的。在如此沉悶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不僅想象力很難開發,思維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由于各種信息的沖擊和感染,小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只靠傳統教學模式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不能滿足需求的,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全盤否定,而是要“揚棄”.
4 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多媒體的應用。
創新應用,興趣激發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年齡一般在 7 ~ 12 歲之間,具有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特點,有的學生則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觸、動、聽等多種感官所接觸到的物品、聲音以及一些比較形象、直觀的圖片對其具有異常的吸引力。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呈現給學生的具有強烈節奏感的旋律和色彩豐富的視頻等資源,在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還大大地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趣。
如在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這篇課文時,如果一上來就講解這篇課文,學生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說,也調動不了情感,難以產生與課文相同的情感感受,無法融入課文背景之中。筆者在進行此課文教學時,首先使用多媒體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歌曲,結合這首歌曲,配上多媒體所展示的視頻內容,一下子讓學生進入戰爭的年代。他們的情緒被歌曲所渲染,其視覺受到視頻內容的沖擊,一下子調動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更好地學習本課文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