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幼兒教師來說, 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晨檢、晨練和早餐之間的間隙;早餐之后和集體活動之間的間隙; 集體活動和游戲活動之間的間隙; 午睡前活動間隙和午睡后的活動間隙; 下午家長來園接幼兒時間段等等。
在這些時間段內, 由于教師忙于整理餐具、桌椅、掃地、拖地等班內事務,而這時候的幼兒相對處于教師管理的間隙時段, 如果管理方法跟不上, 管理不到位, 很容易造成混亂,為幼兒安全埋下隱患。
情景一:早餐剛剛吃完,教師一邊忙著擦桌子,一邊掃地,同時還要幫小朋友洗碗、沖碗、消毒,這期間還要照顧小朋友,忽然傳來一陣哭聲……情景二:晚餐結束了。這時候家長來接孩子,同時還有要坐車的孩子,一位教師忙著送孩子去坐車,另一位教師要接待家長,同時還要照顧暫時不坐車和家長暫時還沒有來接的幼兒,教師正在忙著接待家長,有小朋友來告狀:“老師,浩浩打我……”“老師,……”
一、實例分析
縱觀我們的一日活動, 有這樣幾個時間段容易造成活動之間的管理空檔:
1.一日活動主要還是以集體活動為主,在沒有明確任務的間隙活動時, 部分好動的幼兒趁機活動腿腳, 這樣很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
2.幼兒多數時間都是在教師的目光注視下度過的,在間隙活動時,教師往往會做下一個活動的準備工作, 自己緊繃的神經也會稍稍松懈,有些時候、有些幼兒往往會脫離教師的視線。
3.教師對一日活動中的 “間隙活動 ”時間段重視不夠, 認為這些時間段本身就是很自由的。
4.作為幼兒 ,他們大多喜歡這樣的間隙 ,可以自由地和旁邊的小伙伴聊天、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
二、解決方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探索,我發現以下幾招可以使班內幼兒間隙活動有序, 同時減少了安全隱患。
(一)賞識幼兒的點滴進步,培養小助手
在平時班內的日?;顒又?, 合理地滲透賞識教育的因素,采取多元評價的方式,及時捕捉幼兒的閃光點, 正面引導, 發現班內的“孩子王”,請他們來協助老師,做老師的小助手,在活動間隙組織管理幼兒,說不定會有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孩子管理孩子更有效。
(二)減少活動間隙的等待
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如果總讓幼兒多“等一會兒”, 無事可做的幼兒便很快會不能自控, 教師即將要進行的后面的活動也必定會雜亂無章。要想使各環節的過渡自然有序,就要注意盡量減少幼兒不合理的等待。 無論哪個環節,只要幼兒注意力集中起來,就馬上進入下面的活動。
(三)在活動間隙開展系列活動
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不論做怎樣周密的計劃,在實際開展活動的時候,總有一些零散的時間段會讓幼兒游離于教師的視力范圍之外,而這個時候恰恰教師忙于處理班內的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一時無暇顧及,這樣勢必造成教師管理幼兒的空檔, 有一些好動的幼兒,就會乘機做一些不合適的甚至是危險的舉動,從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 由此,我就想:
如果能找到一些合適的方法,讓幼兒們在這個時間段有事可做,安全隱患就可以由此而避免了。 經過認真思考和準備,在我帶班的時間范圍內試著開辟了以下欄目做為過渡:
1.跟我學兒歌
我利用下班以后的閑暇時間, 搜集了一些適合幼兒朗誦的兒歌, 如:《五指歌》《小手拍拍》《大蘋果》等,活動時再配上肢體語言,利用活動之間的間隙教幼兒朗誦。
2.跟我學古詩
教孩子背誦一些簡單的五言或七言古詩,如《江南》《敕勒歌》《春曉》《涼州詞》等,同時輔之以點頭、拍手、跺腳等幼兒感興趣的動作,使活動更富有童趣。
3.幼兒手指游戲
在平時的活動過程中, 教幼兒做一些簡單的手指律動,如:《小手變變變》《黑貓警長》《小猴子跳》《手指謠》《手指上課 》《石頭剪刀布》等,做這些游戲的時候,孩子們一邊玩,一邊開心地笑,既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滲透了小伙伴之間的合作意識。
4.經典誦讀
教幼兒朗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經典片段, 幼兒在朗誦的過程中一會兒搖頭,一會兒晃腦,一會兒又和小伙伴做起了拍手游戲,邊玩邊說,非常開心。
5.小小故事會
孩子是最喜歡聽故事的, 在平時的活動中,利用零散的時間,多給孩子講故事,包括益智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生活小故事,有時候甚至是即興創編的故事, 如:《狐貍和仙鶴》《小豬的向日葵》《小羊和狼》《小紅帽》《小熊洗澡》等 ,目的只在于對幼兒品德或行為方面加以潛移默化地引導。
6.跟我做游戲
適時教給孩子一些玩起來有趣, 活動要求不是很高,活動不受場地限制,隨時都可以玩的小游戲, 如:《手指做飯》《打電腦》《我說你做》《手指眼鏡》《包餃子》等。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 在很多活動間隙中,幼兒都可以自由結伴做游戲。教師可以教給幼兒更多感興趣的游戲, 將這些內容貫穿于幼兒活動的過程之中, 讓幼兒在活動間隙有事可做,既不耽誤正常的活動時間,又將零散的時間利用了起來,幼兒玩得開心,同時在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語言和思維,提高了幼兒的認知水平,還滲透了合作意識,幼兒的各項能力在游戲活動中都得到較好的發展,也有效地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后來, 在管理的間隙或老師正在忙著處理班內事務的時候,我就一邊忙手邊的事情,一邊用聲音引導小朋友進行上述活動, 或者請班上的小助手帶著孩子們一起念兒歌、背誦古詩、講故事、誦經典或者做手指操、做小游戲,經過一段時間以后,班上的孩子逐步適應了這種方式, 在管理的間隙再也看不到以前那種亂哄哄的場面了, 班級生活逐步進入一個常態化的良好循環狀態, 老師也感覺輕松了很多。
總之,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雖然作息時間將每個時間段的活動規定得非常明確,但在我們的實際操作過稱中, 還是存在著許多的活動間隙時間。 在這些相對自由的間隙時間段內, 經常會發生很多預料不到的 “意外”。如果我們能積極的想辦法讓管理間隙可控、有序,就能有效地避免各種意外的發生?,F今的保教工作中, 我們一直提倡 “反思”, 但要真正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在一日活動中的各種狀況, 我們做得還是不夠的, 大家在看到事物現象的同時很少去追究它的本質。在近年來的教研活動中,研討已經成為一種較成功的活動形式為廣大教師所接受。這類常規研討活動的開展,也引領我們更好地去觀察我們的一日活動, 反思各種教育現象?!伴g隙活動”的組織引導,是我們保教工作中存在的一個現實問題, 讓我們用更睿智的目光看待我們的職業, 更盡心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工作, 合理利用活動之間的間隙來更好地完善幼兒保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