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軍院校任職教育改革始于2003年“第15次全軍院校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全面推開軍隊任職教育的改革,軍隊院校教育全面轉型。在這種變革的大背景下,裝備學院(原裝備指揮技術學院)諸多的技術系于2009年開始承擔任職教育的中級培訓任務。由技術系和專業教研室承擔中級培訓任務對教員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尤其是中級任職教育的綜合演練更是從未涉足的領域。
針對5年中10期測控中級班的綜合演練課程設計與實踐,進行了思考與分析。
1測控中級班學員的現狀
5年中,裝備學院組織的10期測控中級班綜合演練,參加學員來自總裝各基地。這些學員最突出的特點:
1)高學歷。和以往中級班學員相比較,近幾年部隊推薦選送的中級班學員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在這些學員中,博士學員所占比例為1.3%;碩士學員所占比例為25.1%;本科學員所占比例為73.6%。
2)高素質。參加測控中級班的絕大多數學員具有較高的政治、軍事素質。他們或是基層的軍政主官或是機關業務處的領導或是技術專家和業務骨干,熟悉部隊,實踐經驗豐富。
3)思想活躍。他們對新生事物敏感,關心國內外的政治、軍事、社會動態,對現實生活中的諸多熱點問題和部隊的軍事、政治、后勤、裝備工作及教育管理等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思考。他們比較善于交流和溝通,在思想境界和文化底蘊方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4)求知欲強。他們大多知曉個人今后的發展定位,因此學習目的明確、求知欲望強烈,學習的期望值較高。希望在校期間能較為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少學員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充分了解測控中級班學員的現狀,將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采取有效地輔助措施,增強專題研究、綜合演練的實際效果。
2測控綜合演練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1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的基本概念
航天測控綜合演練是學院一體化聯合作戰演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院試驗指揮中級班(測控方向)的必修課,是以航天測控(作戰)任務為背景的綜合性教學活動?,F代作戰形式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體化聯合作戰將成為未來作戰的主要作戰形式。而聯合作戰更多的是靠智慧、謀略以及使用靈活多樣的方法[1]。因此,演練的具體內容、實施方法、考評模式與執行作戰(試驗)任務的實際情況可以不相同。演練可以把實際任務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匯集在一起,在相對集中的時間里對學員進行訓練考核,以檢驗學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應急處置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簡單重復任務的程序。
2.2航天測控作戰指揮演練的定義
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是教學活動,是中級任職教育的一種方式。通俗地講,演就是學習中的角色體驗,演繹不同角色,以強化學員對未來任職崗位的感覺和認識;練就是課堂中的仿真實踐,利用教學平臺,運籌決策對抗,以檢驗學員的學習研究成果和綜合能力素質。
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是指中級班學員模擬航天測控部隊基地、站(船)任務指揮所在面對導演部所設定的作戰任務、作戰區域、力量編成和隨機安排的突發情況下,進行運籌、決策、對抗及相關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演練,是以文書、會議、調度指揮程序和指導點評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性教學,而非實兵演練。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是在全軍統一的一體化指揮平臺及測控系統仿真平臺上進行的綜合訓練,是帶有考核與檢驗性質的教學活動。
2.3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的目的
綜合演練教學目的是使學員進一步了解和熟悉任職崗位的職責、工作流程、試驗任務的組織指揮、協同關系、實施方式,總結本職崗位工作經驗,理順不同任職崗位的工作思路,體驗指揮決策的過程和應急情況的處理。強化學員的領導意識和全局觀念,使學員基本掌握未來任職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初步體驗新的領導崗位工作,為盡快適應新的更高層次的崗位需求打下堅實基礎。學員是部隊未來的指揮員。指揮員是勇者的職業,是智者的職業[2]。因此,中級培訓最終要使受訓學員創新思維、更新觀念,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達到指揮決策科學化、工作程序制度化、檢驗標準規范化、領導藝術人性化、部隊全面建設正規化的目的,滿足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
2.4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的主要內容
1)指揮所作戰會議演練。指揮所(基地指揮所和站(船)指揮所)作戰會議是航天測控部隊在執行任務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環節,也是試驗指揮中級班(航天測控方向)綜合演練的重要內容之一。演練的目的是創造條件使學員學習和熟悉作戰會議的內容和組織方式。
作戰會議演練的組織方式:
①根據導演部預先設定的任務背景和要求,將中級班學員按照司、政、后/裝、技等不同任職崗位進行混合編組,組建基地指揮所和站(船)指揮所,開展組織指揮工作并履行相應的領導職責;②各演練單位指揮長根據戰事需要自行組織作戰會議。
2)測控任務程序演練。任務程序演練是試驗指揮中級班(航天測控方向)綜合演練課程的又一項重要內容。演練的目的是使受訓學員進一步熟悉任務程序和流程,驗證在任務前所準備的各種預案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體驗不同指揮崗位上應急情況的處置,提供各單位學員之間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平臺。
基地指揮所任務實施階段演練內容主要為:
①發射測控演練的主要內容是組織全區合練和發射任務程序演練;②常管測控演練的主要內容是組織測控中心、站(船)完成衛星監視、控制等測控工作。演練過程主要包括任務組織、任務協調、任務保障等組織指揮任務。其他演練內容根據演練情況由導演部安排。
3)突發情況處置演練。在綜合演練中設置突發情況,檢驗和考核學員的綜合素質和應變能力。
在演練中設置突發情況是為了更加真實地再現部隊的實際,使演練具有逼真的效果。應付突發事件是部隊的重要職責。突發事件自身有其獨有的內在規律,因此,當突發事件出現時,往往具有事件發生突然,展開組織指揮的時間短暫,情況緊急復雜,實施組織指揮的困難因素大;單位多而雜,對組織協調的周密性提出更高要求;環境異常惡劣,組織各種保障任務十分艱巨等鮮明的特點[3]。突發情況并不是隨意設計,許多內容選自部隊真實的案例。個別單位出現的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單位可以引以為戒。同樣的問題,各單位處理的思路、方法、措施、效果不同,參演的各級領導同樣可以參考借鑒。從某種意義上講,演練就是工作,課堂就是戰場。突發情況的設置越是合理、越是逼真、越是把握時機,就越能增強演練的效果。同樣,由于導演部突發情況的設置,也使得演練的模擬指揮機關和下屬測控站(船)指揮所之間產生了更為積極地配合與響應,從而使演練內容更為豐富、更為生動。
2.5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的方法
測控綜合演練采用2級演練的形式。即:學員承擔基地指揮所和站(船)指揮所不同任職崗位的演練任務。而上級機關(總裝司令部)和各站(船)所屬基層單位的演練工作均由導演部承擔。綜合演練完全按照全軍作戰部隊和指揮院校演練慣用的方式———依靠導調文書,由學員獨立進行。導演部根據《裝備指揮綜合演練企圖立案》和《導調實施計劃》,按照不同演練階段、不同時間節點,下達各類導調文書。導演部模擬軍委聯指和總部機關下發各類《通報》《通知》《指示》《命令》《批復》;模擬各站(船)所屬基層單位上報各類《情況報告》《請示》及突發事件,以此觸發基地指揮所和站(船)指揮所開展各項工作,參演單位必須對接收到的導調文書做出響應。
演練過程中,導演部根據需要臨時設置的突發情況,通過導調評估組以臨時導調文件的形式直接發送到相關演練單位,由演練單位視情研究處置,所形成的文書按正常渠道上傳下達。
測控中級班的綜合演練采用多種方式和手段提高演練的質量和效果。
1)體驗式。體驗式教學是綜合演練的重要方法。中級班學員可以與原任職崗位脫鉤,在演練中擔任全新的角色。進行大背景、大范圍的任職角色互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員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以角色體驗的方式,履行崗位職責,開展工作,以強化學員對未來任職崗位的感覺和認識。
2)研討式。研討是綜合演練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以作戰會議的方式,各部門匯報任務準備情況和各種方案,共同研討相關問題。
3)演練式。演練是綜合演練最基本的形式。以執行任務的方式,在模擬訓練平臺上演練和考核(包括設置故障和突發情況)。
4)考核式??己耸菣z驗綜合演練與中級培訓效果的補充手段。以論文(或研究成果)交流和答辯的方式進行。
2.6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的要求
測控綜合演練的總體設計希望突出以下4點:
①體現總裝測控系統航天試驗任務高密度、多型號并行的特點;②體現聯合作戰和相關分系統之間的配合與聯系;③體現作戰特點,增強戰場氣氛;④體現導演部與參演學員之間、基地指揮所與站(船)指揮所之間、領導機關與基層單位之間演練的對抗性,使演練更真實、更貼近實際。
對參演學員的要求:
①強化戰爭意識,思考戰場規律;②熟悉演練崗位和相應職責;③充分準備,積極參與;④具有協作精神和集體觀念。
2.7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的考評標準
測控(作戰)任務指揮所會議、任務程序、突發情況處置的演練效果,受訓學員的訓練表現及文檔資料的成績考評是測控中級班綜合演練考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落實訓練計劃,增強演練效果,考評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文檔資料的準備。在測控(作戰)任務演練中,參演學員要承擔不同的演練角色并進行大量的有關文檔資料準備。例如:情況匯報、有關的任務文件和各種方案、需要協調的問題、任務動員、指示等。這些資料的翔實程度、文字水平、邏輯性、條理性等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參訓學員的訓練態度和業務水平。因此,對文檔資料的檢查是演練考評的必需科目。
2)領導素質的展現。在測控(作戰)任務演練中如何展示領導干部的風采,既是參訓學員應該特別重視的,也是教學組織單位演練設計的要點和考評的重要方面。參訓學員的思維能力、大局觀念、政策水平、語言表達、協調與溝通的技巧、應急處置的魄力和果斷、軍容與禮儀等,都應列入領導干部素質考評的范疇。
3)演練的效果。演練的效果取決于演練內容、組織方式、學員參與的積極性、臨場發揮等諸多因素,而最重要的是參訓學員的重視程度。以實戰的要求進行演練,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按任務標準,緊密結合測控(作戰)部隊的現實問題和工作熱點、難點,不走過場,不弄虛作假,不坐而論道,切實解決問題。真正通過演練達到崗前練兵的目的。教學組織單位將與參訓學員共同點評演練效果,并作為考評的依據。任務實施階段的演練要特別考評受訓學員在突發情況下的大局意識、思維方式及應急處置能力。學員參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作為演練成績考評的依據之一。
3對未來綜合演練的思考與建議
3.1優化課程設計,研討與演練相結合
5年測控綜合演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測控中級班教學的課程設計中,應把研討和演練作為一個整體來設計,使二者更為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更為滿意的效果。研討和演練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要解決實際問題。在總裝測控部隊中,在測控系統中,在測控(作戰)任務和實際工作中,在未來高科技戰爭中我們將面臨什么樣的問題和挑戰?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和措施去應對?未來哪些領域和動向需要我們去關注?
新概念、新技術、新理論、新模式的思考與探索等,都是軍事指揮院校應該超前于部隊所關注的問題。集中高素質的學員來研討,通過演練來檢驗、摸索、驗證,總結進而形成對部隊實際工作有參考價值的成果。演練的內容,就是我們所研討的內容。演練效果的評判,就是對研討成果可行性的評判。
3.2凸顯作戰特點,增加演練的對抗性
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的基本內涵包括教育訓練向實戰化和全要素融合的方向發展。演練就是未來戰爭或作戰任務的預演。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航天測控試驗任務得到迅速發展,任務密度越來越高,型號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
面對實戰化的應用需求,測控綜合演練應遵循“教為戰、學為戰、練為戰”“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的原則,在演練的內容、方式、手段設計、教材和評判標準等方面凸顯作戰特點,凸顯戰爭形態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6]適時增加信息對抗的內容,增加演練的強度和對抗性,增強戰場氛圍,產生“身臨其境”的效果。導演部應改變思路,將原有相對靜止的文書導調模式,改變為文書導調加隨機導調的動態模式。在深入調研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建立演練《戰場突發情況案例庫》。預先為參演學員及所代表的參演單位精心設計和挑選突發情況和問題;同時也做好自身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要求參演的測控基地指揮所和測控站(船)都要有不同于導演部導調的、自主設計的突發情況,以促進學員和單位之間的相互激勵與競爭,達到演練目的。毋庸置疑,作戰特點,增加演練的對抗性將成為未來軍事指揮院校綜合演練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3.3嚴格考評標準,激發參演的積極性
航天測控指揮綜合演練作為教學活動,考評必不可少。嚴格的考評標準是政策導向的利器。沒有考評,參演學員沒有壓力,缺少動力;沒有考評,演練流于形式,暴露不出問題。戰場上,戰斗力的標準是勝利;課堂上,戰斗力的標準是數據,是比分數更重要的點評和分析。
綜合演練的考評有別于一般課程的考核,分數不是唯一的標準。而實事求是的點評、客觀公正的評判、遠見卓識的見解、一針見血地剖析、富有創造性的建議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因此,綜合演練的考評不僅僅是教員的職責,更是全體參演學員和教員的共同職責。
演練既然是教學活動,那么在演練的特定階段,就可以適時開展講評。講評要有針對性,說服力要強,優點要充分肯定,問題要切中要害[9]。參演學員中不乏專家和相關領域的佼佼者,教學一體,優勢互補,彼此啟發,相互借鑒,激烈碰撞之后產生的思想火花,將成為全體參演人員共享的財富和資源。它的積極作用和長遠影響遠大于一個看起來值得驕傲的滿分。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導調人員精心的安排和設計。
3.4增強演練效果,提前進入演練角色
鑒于中級班學員來自不同工作崗位,任職經歷也不盡相同。為增強演練效果,中級班參演學員應盡早熟悉《企圖立案》和《導調實施計劃》等文書,提前進入演練角色。并結合各自的演練崗位和《企圖立案》,相互協商,搞好自主設計。對于演練中的主要工作,要給予更多的關注。文件如何擬制、指揮所會議如何開、首長講話內容、設置哪些突發情況、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和基本原則、工作流程和規范、領導形象與風范等等,都要預先思考和設計。細節往往決定成敗,因此,只有發揮參演學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演練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演練之前導演部必須安排一定時間的培訓。
學員應主動參與,根據演練崗位的分工和角色需求,根據部隊現實和實際工作情況,對演練局部進程、演練形式等進行設計;應主動收集有關資料,提前籌劃相關作業文書的編寫;應預先為參演學員和所代表的參演單位設計突發情況和問題;同時也做好自身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要求參演的測控基地指揮所和測控站(船)都要有不同于導演部導調的、自主設計的突發情況,以促進學員和單位之間的相互激勵與競爭,達到演練目的。
3.5完善訓練方式,更新訓練設施
大幅度提升軍事訓練水平特別是實戰訓練水平,特別需要完善訓練方式,更新訓練設施。學院軍事航天模擬訓練中心的建設應充分論證,加緊實施,使之能為綜合演練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世界軍事的迅猛變革和發展不斷地證實著一個簡明的道理:武器裝備的技術水平決定了戰爭形態,技術進步必將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指揮觀念和指揮模式[7-9]。同樣,也必將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軍事指揮院校的訓練觀念和模式。借助先進的訓練平臺,綜合演練可以實現有聲有色的測控(作戰)任務仿真和訓練。建議有關方面加大投入,加快進度,爭取盡早形成訓練(作戰)能力[10-11]。
4結 束 語
面對新時代我軍的強軍目標,面對未來戰爭形態和作戰理念的深刻變化和新一輪的軍事變革,軍事指揮院校中級任職教育的綜合演練必將演變成為我軍戰斗力培養和倍增的重要平臺?,F實是未來的基礎,我們有責任去認真思考和探索,力爭使我院任職教育的測控中級班綜合演練更有特色、更有成效,為我國航天測控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王曙光,孫強銀.現代聯合作戰[M].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2009:5-6.
[2]孫儒凌.作戰指揮基礎概論[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1:102.
[3] 王 文 龍.司 令 部 工 作 教 程 [M].北 京:國 防 工 業 出 版 社,2012:122.
[4]徐立生,黃武元.現代軍事航天[M].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20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