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新一輪全軍院校體制編制調整改革,進一步確立了職業技術教育在軍隊院校教育的主體地位和軍事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
要完成新時期的軍事訓練任務,培養出懂技術、善管理、會指揮、能創新的新型軍事人才,能否盡快建立一支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有豐富部隊經驗、了解部隊及學員需求、適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新型教員隊伍,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2 教員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員隊伍培養模式過于籠統,體系不夠合理;二是教員隊伍管理機制不夠健全;三是提升教員水平的方法需要不斷創新;四是教員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不夠合理。
基于上述認識,筆者擬從培養模式、管理模式、培養方式及知能素質等四個方面,對軍校教員隊伍建設問題作進一步探討。
3 加強教員隊伍建設的幾點措施
3.1 培養模式上要分層培養
教員隊伍是由個體組成的,其發展必然呈現出層次性,因此,建設高水平教員隊伍應摒棄無差別培養的傳統做法,代之以分層培養的模式。分層培養是指按三個不同層次建設教員隊伍。
第一層目標是培養專家型教員隊伍。著力培育國內或軍內的名師、名家,即知名的學科專家、教育理論家、教學大師或軍內外科研領軍人物,打造軍校教員隊伍的標桿。第二層目標是培養骨干型教員隊伍。著力培育教學科研的行家里手和學科帶頭人,充實軍校教員隊伍的中堅。第三層目標是培養基準型教員隊伍。著力培育政治思想過硬、教育教學理論扎實、科研能力較強的青年教員,為建設高水平教員隊伍提供成長和預備力量。
實施分層培養應注意以下四點:
一是根據不同層次教員群體制訂科學的評價標準,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各層次教員的業績;二是各層次教員群體不是僵化的,而是開放的、動態的,即第一層的教員有可能降至第二層或第三層,而第三層的教員經過努力也可能躍升到第一層;三是應建立針對不同層次教員群體的獎勵機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激勵教員爭先創優;四是應確定各層次教員群體之間的恰當比例。
筆者認為,教員隊伍群體三個層次的比例,以專家型教員占 15%、骨干型教員占 70%、基準型教員占 15%較為合理。實施分層培養有利于充分調動教員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形成相互競爭與激勵的氛圍,從而推動軍校教員隊伍整體水平不中國軍事教育 2013 年 2 月斷躍升。
3.2 管理模式上要全程淘汰
恩格斯指出:“整個自然界,從最小的東西到最大的東西。
從沙粒到太陽,從原生生物到人,都處于永恒的產生和消滅中,處于不斷的流動中。處于無體止的運動和變化中?!薄娦=虇T隊伍只有不斷吐故納新,才能激發群體的生機與活力。雖然淘汰對于被淘汰者來說是殘酷無情的 . 但卻體現了公平競爭,有利于營造鼓勵教員拼搏進取的工作氛圍。對教員管理實施全程淘汰,不僅要從人口對新教員嚴格把關 .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對教員進行動態評估,根據考核結果調整其所處層次,并對無法達到任教基本條件者進行轉業、退體或解除聘任處理。一方面,要制訂教員全程淘汰標準,包括新教員進入標準和 i 個不同層次教員群體的標準。制訂標準時須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以中央軍委、總部機關的方針政策為統攬。
二是以各院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 .
三是以批判的態度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理念。
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教員考核機制??己藱C制是否科學、健全、公平,直接關系到能否真正把不合格的教員篩選出來 . 據此確定淘汰人選。必須設置正當、必要的程序對考核加以規范和制約,搭建解決問題的制度性架構 . 提高考核結果的公正性和權威性,確保全程淘汰機制順暢運行。
3.3 培養方式上要多管齊下
一是聘用精英。新形勢下,聘用人才的渠道較為暢通,可從地方高校和軍校畢業生中選聘,也可從政府機關和總部機關選聘 . 或從地方和軍隊的科研機構中選聘 . 還可定期、定量地從基層部隊選聘優秀指揮員 . 關鍵是用嚴格的標準聘用人,用優厚的待遇吸引人,用科學的制度用好人。
二是送學培養。世界著名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將在職教員送到國內外著名高校學習、研究、培訓,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已成為各國高校(包括軍隊院校)建設高水平教員隊伍的重要手段之一。我軍院校也應積極拓展送學渠道,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安排一定比例教員到國內外著名高校學習深造,開闊視野。送學時要注意篩選送學對象,以提高針對性;詳察目的高校。以提高有效性;定期匯報學習生活情況,以提高管理性。
三是部隊代職。部隊代職已成為我軍院校教員體驗部隊生活、感知未來戰爭環境、接受正規軍事訓練、了解部隊現實需求的重要手段。目前,教員到部隊代職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管理不嚴、敷衍了事等,應進一步完善教員到部隊代職相關制度與機制,強化代職管理,實施有效考核。
四是實踐鍛煉。實踐出真知。應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員經受實踐鍛煉,如參加教學競賽、科技研發、軍事演練等,以此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提高能力素質。
3.4 知能素質上要專博兼顧
建設高水平教員隊伍,最終須聚焦到教員的知能素質上. 即教員在知識、能力、索質上必須專與博相結合。這是由教員的特殊使命決定的。以臺訓分流院校為例 . 總部規定的培養目標是:使畢業學員具備堅定的獻身國防信念。寬廣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過硬的軍事基礎和軍事專業技能,良好的軍人氣質、身體素質和心理品質,較強的聯合作戰意識、指揮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成為既具有較強發展潛力、叉能勝任第一崗位任職需要的高素質初級指揮軍官。簡言之,合訓分流院校培養的是知識廣博、能力素質過硬的復合型人才。而要把學員培育成復合型人才,教員必須首先是既專叉博的超復合型人才。所謂專是指在某個學科或研究領域學術造詣深,甚至是知名專家;所謂博是指不僅具有寬廣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而且在政治、軍事、教育教學、管理、心理等方面具有過硬的能力和素質。專與博是一種辯證的關系,軍隊院校應將教員的專與博作為高水平教員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多種方式引導教員專博兼顧。
4 結語
總之,由學歷教育轉向職業技術教育是一次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轉變,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為部隊培養更多的適應軍事斗爭需要的人才。因此,作為院校建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員應主動融入職業技術教育改革,轉變知識結構和教學方式,增加軍事知識,了解部隊實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一大批能夠擔負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高素質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