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發展軍事實力的途徑各不相同,但歸根結底是國家人才實力的比拼與較量,21世紀是知識爆炸時代,沒有足夠的高質量人才儲備就難以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當前軍隊正處于軍事轉型關鍵時期,需要源源不斷地獲取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確保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目前,軍事教育培訓體系正處于逐步完善階段,難以完全滿足需求。依托地方優勢教育資源培養軍隊人才是我們探索軍民融合新思路的迫切選擇和必然趨勢。
一、重要意義和現實可行性
當前軍隊人才培養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核心能力提升的一堵硬墻,只有堅持走軍民融合、寓軍于民的軍隊人才培養新路子,充分發揮地方教育的長處,不斷彌補已有教育系統存在的短板,才能有效解決當前軍隊人才培養所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困難,為軍隊高質量遂行多樣化任務提供堅強支撐。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新軍事革命加速發展,國防經濟與社會經濟、軍用科技與民用科技、軍事工業與民用工業結合面越來越廣、融合度越來越高。同時,由于信息、科技、管理等專業知識的通用性,地方教育機構在相關專業人在的教育培養方面已經顯現出較大優勢,完全可以將地方教育資源的獨有優勢應用到軍事人才培養方面。
二、世界主要國家軍隊的做法
從世界范圍看,把軍隊人才培養體系納入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依托國民教育體系培養軍隊人才,已經成為世界主流強國軍隊人才隊伍建設的一大法寶。發達國家普遍將社會人才資源整合進入軍隊人才后備力量數據庫,將地方高校、科研單位和科技制造企業的人才資源同軍隊需求搭接,并簽訂合作協議,從而形成軍地人才儲備與使用常態機制,平戰結合充分發揮人才資源使用效應,滿足國防事業的需要。
美軍在400余所地方高校成立后背軍官訓練團,注冊在訓學員達11萬人,每年培養1.5萬多名軍官,占生長軍官的45%.此外,美軍還從地方院校法律、醫務、財務、機械師等專業的畢業生中直接招收軍官,每年新任命的初級軍官的70%左右是由國民教育高等學校輸送的。英、法、日、俄等國家的軍隊也積極通過在地方大學設立軍中獎學金和軍官訓練團、直接招募地方大學畢業生和從受過地方高等教育的士兵中提拔軍官等形式大量借助地方教育資源培養軍隊人才。外軍堅持走軍民融合式人才發展之路的做法反映了軍事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三、需要處理好四個關系
我們必須適應新的形勢,積極探索軍民融合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構建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獲取軍隊人才培養的豐富資源和強大支撐。我們只有妥善處理好軍隊和地方院校的各種關系,才能保證人才培養有序、高效、持續地進行下去。
(一)培養目標和任務分工的關系軍隊院校和地方院校在學科專業方面存在重疊與互補,地方院校課程設置系統性更強,教學管理科學性更好,人才培養體制更加完善,師資力量更加雄厚,但是專業差異和服務對象的特殊性使地方人才不能直接完成軍事任務。另一方面,軍隊院校的軍事專業是其獨有的,在專業多樣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培養機制相對不夠完善。在制定軍地人才培養規劃方案時,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盡可能發揮軍地院校的各自優勢,選定最優化的培養模式,確保軍隊人才培養任務圓滿完成。
(二)能力培養和實際需求的關系軍民融合式軍隊人才培養體系的完善健全,要著手解決軍隊建設實際需要的問題,科學構建院校教育與部隊訓練并重的問題、學歷教育與任職教育緊密銜接、層次清晰、分工明確的問題,努力建立一整套專業種類齊全、規模結構合理、素質管理過硬的軍隊人才儲備系統。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在專業素質理論教育、學術研究和科研攻關等方面的優勢,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支持。
(三)基礎培養和繼續深造的關系一方面要依托地方高校培養國防生、士官生,為軍隊后勤、教學、訓練系統培養大量優秀任職干部,把軍地通用性較強的專業人員交給地方高校去培訓,既避免了軍地教育資源重復建設、低效利用的弊端,又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縮短部分基礎領域的軍地差距,夯實軍隊建設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做好軍隊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學歷人才的繼續培養工作,要借助地方高校研究生站、博士生站和科研院所的優質資源,整合地方完善的培養體系,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逐年增加軍隊高學歷人才的輸出數量,為軍隊科研攻關和科技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四)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的關系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加大地方相關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在地方優秀大學生特招、優秀大學生士兵提干方面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大力吸引地方高校、企業工廠、科研院所的骨干人才進入軍隊系統服務,擴大人才聘用的范圍和數量,邀請高層次專家進入軍隊進行幫帶教學,在重點科研領域、核心技術開發、重點創新項目中引進相關領域人才,按照就近、集約、高效的原則,加速軍隊急需的通用型人才引進計劃,拓寬引進社會人才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