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軍院校發展轉型,武警初級指揮院校以大學生(國防生)和各類晉職培訓為主體的任職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條件限制,導致任職教育教學理論認識、教學系統構建、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場地建設以及信息化平臺建設都在較低層次上徘徊,不能適應部隊對人才的需求。因此,為不斷提高培訓質量,必須推動任職教育教學改革。
一、對任職教育教學的現實反思
(一)教育觀念落后
任職教育有鮮明的職業屬性,而教育本身在于培養和造就合乎時代發展趨勢和國家、軍隊發展目標要求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成員。因此,任職教育的培養目的,一是滿足崗位任職需要,二是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其本質屬性是崗位的需求,特征是實踐性與操作性。由于對這一教育行為缺乏更深刻的認識,任職教育實施過程一直處于封閉與僵化的狀態。
(二)缺乏科學準確的目標定位及設計
對初級指揮員勝任第一任職需要的理解較為膚淺,只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任職教育中不能有效融入時代特性、部隊需要等動態性要素;對現代型初級指揮員的素質構成缺乏深入研究,培訓思路不清晰,導致任職教育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缺乏對教學內容的建構
教學內容條塊分割,界限分明,沒有統一的建構,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內容交叉、重復等現象,影響學員學習的效果。
(四)缺乏對教法、訓法的創新
針對教育對象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然而,示范法、討論法、案例法、野外模擬作業等現代教學方法不能有效地運用到教學訓練中,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五)教學資源建設與使用缺乏一體化設計
教學訓練場地分散,使用單一,配套使用功能未充分發揮,基礎訓練、專業訓練、綜合演練缺乏一體化設計,專業模擬仿真等具有現代化信息功能的保障還處于初始化狀態,網絡信息資源匱乏,圖書館功能的挖掘受到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六)缺乏對管理模式的研究
讓學員進入角色,在近似部隊的實際環境中,體驗基層部隊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培養鍛煉學員帶兵管理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同樣是教學訓練的重要內容。對于“怎樣去做”,建構行之有效的機制方面的研究與應用不夠,教學訓練與日常管理相對分離,不能有效融通,導致學員角色得不到轉換,能力提高緩慢。
二、任職教育教學改革思考
(一)轉變教育觀念
一是由“單一型”向“聯合型”轉化,讓學歷教育與任職培訓有機銜接,讓“三尺講臺”與部隊接軌,形成院校部隊一體兼融,共同發展的互動系統。二是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化,不僅要注重教育體系的整體協調,還應注重教育資源的盤活利用,實現突出特色與學習借鑒的有機結合,內涵發展與外延拓展的交互促進。三是由“知識型”向“實踐型”轉化,突出崗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培養,以基地化、模擬化、網絡化指揮訓練為紐帶,以專題式、案例式和演練式教學為途徑,不斷創新實踐性教學環節,把學員任職能力培養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現由知識型向實踐型、應用型轉變。
(二)構建一體化教育訓練系統
首先,打破各自為戰、自成體系的傳統格局,使各種教育資源通過統一的平臺,能夠交叉整合,基礎訓練、專業授課、應用演練形成一體,集團授課與個體學習雙向互動。其次,加速信息化平臺建設,使各類信息資源實現共享,充分發揮院校所具有的信息技術優勢,對現有校園網絡進行優化整合,對基礎網絡設施和終端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拓展其功能,使之既可進行異地一體化聯合教學訓練,又可實現教學網絡化、可視化和遠程化。第三,拓寬部隊資源,及時將部隊的教育訓練新成果、新樣式吸納到學校的教學中來,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益,創造學校教學與部隊實際訓練接軌的條件。
(三)構建適用、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對課程設置、學時安排進行優化組合,精選必修課,拓展選修課,開設講座課。突出組織、指揮、應用環節的教學時間比重,減少理論課,增加操作課、綜合課和實踐課。有步驟地實施專題模塊化教學,實現綜合知識的深入淺出式傳授,加強特色課程與學科的建設,特別是著眼于武警部隊地域寬廣、差異較大的特點,建立帶有地域特色、特點鮮明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校本課程,為部隊執行多樣化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合理劃分教學訓練各個環節及各階段的教學內容,使教學訓練內容層層遞進,相互滲透,形成有機整體。
(四)建設專業化教學團隊
一是要有合理的配備結構,要從任職經歷、年齡構成、實踐能力、指揮組織素質、軍人內涵氣質等多方面進行衡量配備。二是做好人才引進工作,要以“用得上”為標準,既要看學歷,又要看經歷。注意橫向引進,將兄弟院校、科研院所、部隊一線的優秀人才及時吸引進來,使教員隊伍充滿生機活力。三是要建立對教學有足夠支撐力的專業團隊,組建集約化的科研中心,及時研究任職教育教學中的各種難題和超前性課題。
(五)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首先,要建立“院校教導隊”,與部隊聯合培養的組教模式。院校作為任職培訓基地,重在對學員進行任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使其了解崗位工作基本情況和主要流程。通過聯合培養,進一步順暢人才培養渠道,實現人才培養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建立“課堂教學、實踐訓練、模擬演練”一體的訓練模式。利用多媒體演示教學、網絡教學、案例教學、課堂實踐等多種教學方式,在教學中融入訓練因素,達成訓練效果。拓展實踐訓練方式,強化基本技能、專業技能、軍人素養的整體鍛造。加強模擬演練環節,將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環節,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第三,建立以“課題式、研究式、自主式”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采用安排課題、設置專題的形式,使學員盡快進入“角色”,加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提供課題研究平臺和環境,啟發調動學員研究的積極性。開展自主式學習,增強學員發展后勁,真正實現由“學會”向“會學”轉變。第四,建立“知識、能力、素質”多方位考核模式,采用“請進來考”、“走出去考”、“模擬應用考”等方法,采用多種手段評價學員的知識結構,多層次評價學員的能力結構,多渠道評價學員素質結構。
(六)加強教學訓練場所的建設
加強教學訓練場地建設,按照基礎、專業、應用的整體思路,建設一體化、綜合化、多功能的訓練場地,實現“情況顯示模擬化,信息傳輸網絡實時化,導調指揮自動時空化,訓練保障信息化”。加強專業教室、虛擬實驗室和數字化圖書館建設,運用各種新技術,創造性地打造有實戰背景的虛擬化作戰訓練環境,能夠隨時生成各種作戰條件,滿足單兵技能訓練、敵我對抗訓練、集群演練等各種要求。加強野外場地建沒,使野戰化訓練達到基地化、標準化。
三、推進任職教育教學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認識要深
要清醒地認識到任職教育在教學內容把握、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改善。當前,武警部隊建設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加強部隊建設,人才是關鍵。面對這樣的形勢,不斷地培養高質量人才,擔負任職教育的院校必須從推進任職教育教學改革入手,在人才培養創新上做文章。
(二)標準要高
推進任職教育教學改革,要站在新的起點上,按照科學思維,統籌謀劃,加大投入的原則,設計起點高、資源配置優、設施設備新、科技含量高、綜合功能強,充分體出時代感的教學訓練基地。要防止盲目攀比,要和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形成特色。
(三)效益要好
一是要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管理氛圍和優良的育人環境,充分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做好工作的上進心和責任感。
二是要不斷提高人的創造性和素質能力,通過不間斷地組織各種培訓,最大限度地挖掘內部潛力,搭建在崗建業、爭做名師的平臺。三是做好人力資源和技術應用的結合。向技術裝備的深度應用上努力,不斷創新使用技術裝備的新手段和方法,要使一線教員和管理干部都能成為使用技術裝備的能手,認真學習,熟練應用。
參考文獻:
[1]南海.論現代職業教育的目地[J].職教論壇,2005\\(34\\):4-7.
[2]王保存.世界新軍事變革新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