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或稱散手,是一項徒手搏擊格斗的技術,是中國武術運動的對抗性形式,也是武術運動的最高表現形式。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中國武術的內容博大精深,技擊方法豐富多彩,各種流派的功夫數不勝數。散打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是一項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F代散打運動,既強調中國傳統武術的繼承,又吸收了世界各種波及方式的特長,將拳擊運動的拳法、跆拳道運動的腿法和摔跤運動的摔法融為一體,形成了散打運動獨特的技術特色和風貌。散打既是一項激烈的對抗運動,又不同于“生死決斗”式的廝殺,而是一項融競技性、健身性、觀賞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獨特運動項目。散打運動對軍人素質教育所具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提高軍人體能和適應能力;培養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鍛煉他們的格斗技巧,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磨練軍人的心理意志,增強他們的戰術意識,這對于培養軍人戰斗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1 以嚴謹有序的訓練方式鍛造強健的身體素質
軍人戰斗力是指進行戰斗的能力,包括軍人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和武器裝備、物質保障等。身體素質是戰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衡量戰斗力強弱的重要標準。軍人的身體素質是指軍人在戰斗行動中身體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和靈敏機能能力的總稱。其基本能力可表現為肌肉收縮力量的大小、完成動作的快慢、體位移動一定距離的速度、堅持肌肉工作時間的長短、動作靈活協調性等。在戰斗中,身體素質諸因素如能達到最佳狀態,那么軍人在戰場上的行動就能得到最好。體能就是戰斗力。
散打教學是促進學員體能開發、提高身體素質的推動力。合理的散打鍛煉能增強學員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均衡性、靈活性和思維能力,保證學習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學員的體力和智力處于最佳結合而相得益彰與和諧發展。目前軍校中相當一部分學員是從地方直接升入大學的,由于此前的高考的壓力和課程的緊張,大部分學員在此前都缺乏體育鍛煉,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能夠發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在對抗過程中,要求練習者必須正確把握進攻的時機,防守要到位,反擊要及時,從而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從是散打運動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和訓練,堅持進行散打訓練,可磨煉筋骨,打造軍人強健的身體素質。
2 以迅疾激烈的對抗形式錘煉過硬的心理素質
《孫子兵法》說“兵者,詭道也”.戰爭不僅是人力和武器的較量,更是智慧和謀略的較量,軍人心理素質和謀略智慧在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戰斗心理素質,是全面發揮、提高作戰技術戰術的基本前題和主要手段?,F代戰爭的形勢紛繁復雜,軍人將可能在高寒缺氧、酷暑脫水、核、生、化、電、光、磁等武器打擊的惡劣環境中作戰,他們的神經始終處于極度緊張的狀態之中,這些往往會給軍人造成重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面臨強大壓力和重大抉擇時,軍人只有保持冷靜理智的心理、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必勝的信念,才能更好地把握戰爭的不確定性,正確處理作戰信息,進行堅決果斷的戰場決策,最終奪取戰爭的勝利。
散打作為中國武術的重要表現形式,是東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外修技術、身體,而內修精神、性情,培養出常人難以達到的心理素質。散打是一種對抗性運動,要求人們針對不同的對手和雙方臨場的變化,提高應變能力,以及提高擊打和抗擊打的能力,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衛和克敵制勝的技能的作用。直接進行身體對抗的散打是一種很好的戰斗心理訓練,它一方面能有計劃地對技擊對象的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施加影響,使之形成特定需要的心理品質,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為參加實戰作好心理準備。另一方面,它還能控制、改造不利于完成戰斗任務的不良心理因素,培養、鞏固、發展執行戰斗任務所必備的良好心理素質,能增強戰士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毅力,培養適應戰爭所需要的沉著、機智、果斷、堅毅等心理品質。
3 以艱苦無畏的拼搏精神磨礪剛強的意志品質
軍人的意志就是奪取戰爭的勝利。一位軍事家說:“在戰爭中,一個決心堅強的軍人可以抵得上五個烏合之眾?!避婈牭膽鸲妨碜杂谲娙烁甙旱氖繗夂蛨詮姷囊庵?。軍人的意志品質是戰略諸因素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具備不屈不撓的奪取勝利的意志,才能激發高漲的士氣,從而產生強大的戰斗力?,F代高技術戰爭使得對抗強度愈來愈大,各種刺激的頻度強度進一步加大,持續時間空前拉長,意志不堅定的軍人情緒容易產生波動和松懈,致使作戰狀態低迷,直接影響作戰能力。培養軍人頑強的戰斗精神和意志品質,鍛煉和提高軍人的忍耐力,是現代化戰爭的必然要求。
散打運動是磨練軍人意志品質的良好方式。在學習散打的過程中,軍人必須從強化體能開始,充分的體能儲備是進行散打訓練和比賽的前提;在散打訓練過程中,還需要忍受拉韌帶的痛苦;在進行攻防練習和正式比賽的過程中,還要承受擊打和抗擊打的皮肉之苦。在散打練習中,受傷掛彩是非常常見的事情,缺乏堅強意志的人是不可能進行這項體育運動的,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是散打的根本宗旨。學習散打可以培養人頑強、果斷、自信、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這正是軍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4 以靈活多樣的搏殺技法鍛煉高超的格斗技巧
在冷兵器時代,短兵相接和相互搏斗構成了戰爭的主要形式。進入現代戰爭之后,槍械與機械化部隊的應用時的戰爭逐漸走向更高的科技化、智能化,軍人的格斗技巧逐步退居輔助地位。但是軍人格斗術作為輔助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格斗訓練能全面提高官兵的體能素質,也能增強軍人在單獨對敵時與敵搏斗的勇氣。掌握進攻與自衛格斗技術,對于現代戰爭中靈活多樣的戰略戰術也有重要的意義。如夜間巡邏或在必要悄然行動的情況下,它更是一種有效的武器;同時也適用于前線部隊或小分隊的零散進攻,以及后方人員對付敵人可能的滲透、空降和游擊隊等。
散打運動是中國武術的對抗性形式,傳統武術中變化多端、密集如雨的連續性進攻與防守的技法動作特點被現代散打運動充分繼承下來,構成了“遠踢、近打、貼身摔”的散手技術基本特征。散打訓練十分重視注重技巧性和靈活性,要求適時以靜制動,在敵我同在運動時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戰機。在主動攻擊時,可以運動中求存,快速制敵;在被動防守時,可扭轉形勢,從而達到占據優勢,制敵取勝的目的。同時散打還非常重視速度型和準確性。堅持進行散打訓練,可以提高軍人在格斗中的攻防速度,包括靈活的反應、快速的攻防轉換、快速的移動步伐。只有快速的反應、快速的攻擊與快速的防守,敵人才會方寸大亂,我的攻擊在對手防不勝防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形成殺傷力。其次是準確性,散打要求速度快但并不是是快而虛,是穩與實。有在訓練過程中攻擊部位準確,才能保證在實戰過程中的一擊必中,才能準確無誤地攻擊對手的要害。
5 以攻防相長的戰術原則培育深厚的戰術素養
戰爭是一種對抗性行為,它不僅是人力與武器的較量,更是戰略戰術的較量。在戰爭中合理利用戰略戰術對于發揮軍隊的戰斗力,最終取得戰爭的勝利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戰術意識應體現在復雜多變的條件下,積極觀察場上情況,隨機應變,快速準確地決定自己的戰術行動,掌握場上的主動權。散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同樣具有對抗性,對戰術的強調和利用是散打的一大特色。一名優秀的散打運動員能夠利用自己身體機能和技術特長克制對手之短,從而爭取比賽的最終勝利。散打戰術是根據比賽雙方的具體情況,為戰勝對方而采取的計策和方法。散打戰術與技術是相輔相成的,技術是戰術的基礎。戰術意識還反映在行動的預見性、動作的隱蔽性、配合的一致性、戰術的靈活性等幾方面。散打的戰術特點和軍隊作戰的戰術特征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它吸取了古代兵家思想的戰術原則,突出“攻中寓防,防中為攻”的實戰技巧特色,精微巧妙地把握攻防之間的“時差”和隨機應變的技術與戰術的應用。這些戰術特點對于培養軍人的戰略戰術意識也有著重要作用。
6 結語
武術散打是以中國哲學為主導,以兵法、醫理為理論基礎;以鍛煉身心,防御自衛為目的;以多種手段訓練攻防格斗、擒拿跌摔、比技斗智本領的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搏擊體育運動。散打運動形式突出地反映出武術的特殊本質---技擊性,同時又明顯地區別于使人致傷致殘的格斗術,散打運動的對抗是在雙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術,在規則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較技、較勇、較智的體育運動,在現階段的軍校和基層部隊條件下,我們開展這項體育運動既可以起到培育軍人戰斗力的效果又不會造成傷殘現象,這對弘揚中華武術、提高軍人綜合素質、培養軍人戰斗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編寫組。中國武術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
[2] 邱丕相。對武術概念的辨析與再認識[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7(02)。
[3] 曾世華。 論武術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與貫徹途徑[J].湖北體育科技,2003.
[4] 王愛華。關于中國武術與軍事關系的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4(04)。
[5] 邱丕相。中國武術教程(下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