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的加劇,高校大學生的日常學習、人際交往、就業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然而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相較于普通院校本科生來說有很多自身獨特的心理特點,盡管很多學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卻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正確認識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改善策略對提高整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心理健康普遍發展.在歐美等國家,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后才產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認為是人們對傳統心理咨詢感到不滿之后,力求改革、提高的產物.西方學者認為心理咨詢只是提高治療,忽視了發展;只為少數產生了問題的學生服務,卻忽視了大多數"正常"的學生.心理咨詢只是被動地等待問題的發生之后去補救,卻不主動地預防問題的發生.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相較于本科院校大學生,高職生要承受更多的學業、自身的成長和感情、就業等方面的壓力,過多的壓力使高職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機率更大.高職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兇殺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高職學生的厭學情緒大、自主學習能力偏低,有些學生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很多學生進職業院校學習并非學生自己意愿.很多高職學生是因為分數線不夠而被迫進入高職院校,經常為沒有升入理想的高等院校而感到十分失落和沮喪,感覺自己比不上本科學生,質疑自己的能力,從而陷入自卑中不能自拔.高職學生中心理承受力比較脆弱,人際交往不協調,同學間相處不和睦,容易產生摩擦和矛盾.另外,在就業競爭中,高職生難以與普通高校學生勢均力敵,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許多高職生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對前途感到迷茫.高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很多高職院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和重視程度不夠.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都有一個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一定都以明顯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多學生心理異常表面看起來卻很正常,所以學校往往忽視了,也就放松了對他們的關心和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的問題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心理的問題越積越多也越來越嚴重.這樣就埋下了一顆"隱形炸彈",一旦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實環節上有諸多問題,成效不明顯.一些高職院校也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引進和培養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但成效并不明顯.很多教師在進行這門課程教育時,只是照讀書本里的內容,使學生感覺非常乏味,甚至會產生抵制情緒,這些都大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一些情況下甚至會起到相反的作用,這些都違背了開設這門課的初衷,學生也不會提高自己處理心理問題的能力.
四、改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1.積極構建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高職院??梢源罅﹂_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讓學生從這些活動中感受人際交往的樂趣,從而解決自身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障礙和問題.創建一個團結和諧、奮發向上、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班集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班級凝聚力.在學校和班級活動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2.調整教學策略,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高職院校要注意根據其學生心理特點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制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計劃,設計合理的課時.在授課過程中引入高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案例進行講解剖析,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心理健康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活動中領悟,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心理健康教育則包括發展性教育和補救性教育.發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進行培養,使學生的心理品質不斷優化.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對心理處于不良狀態或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幫助,使之恢復復正常狀態.這兩種教育也是不同的層次,發展性教育主要面對正常發展的學生,是提高性的;而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面對心理方面出現不同程度問題的學生,是矯正性的.
3.開展全面心理咨詢與輔導,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的專題教育.高職院校要經常開展全面心理咨詢與輔導,可以引導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轉變,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另外,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的專題教育.入學后,學生在每個階段都會發生不同的心理變化,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有所不同.新生面臨的問題更側重于對新環境的不適應.因此新生入學時,學校要開展關于新生入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改變他們對大學教育的認識,增強新生適應和應對新環境的能力;而畢業生最為突出的是學生個人未來發展的問題,擔心社會競爭激烈,找不到滿意的工作,那么對他們,學校要注重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幫助他們做好就業前心理準備,準備樹立健康正確的擇業觀.
4.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教育.學校要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社團組織,發揮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開展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自覺參與意識和自我教育意識,使追求健康心理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
五、結論
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學校一定要給予高度重視.高職院校不僅要教會學生理論知識和生產技能,也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良好的心理素質教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為踏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洪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03\\).
[2]梁悅娟.加強職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J].新課程研究,2014,\\(03\\).
[3]常馨.職校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教育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4,\\(03\\).
[4]鄧輔玉.學校社會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05\\)
[5]姜峰,易鋼,李傳玲.學校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討[J].河南社會科學,2008,\\(04\\)
[6]劉婷婷,崔香芬,劉紅生.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學校社會工作的視角[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