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同時還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深刻認識、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高等數學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中各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繼課程的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
一、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結合國家、省面向 21 世紀教改工程的實施,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學生為中心,以啟發式教學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通過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不斷提高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使學生更好地獲取高等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專業服務,為培養具有遠大理想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打好數學基礎。
二、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目的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數學教育是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陣地,數學教學不僅是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應用創新能力,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使數學教學更具有專業“服務性”和人才培養的“職業性”,使學生能夠通過數學思維和方法理性地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真正實現高職數學教育的“以能力為本位,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理念,從而更好地實現數學的工具價值與素質價值的有機結合。
三、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1. 教學內容的改革
以高職教育 “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準繩,切實貫徹“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根據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整合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時數。編選與專業聯系緊密的例題和習題,淡化數學課本身的理論體系,減少不必要的理論推導,加強幾何解釋。降低深度,拓寬廣度,抓住本質,突出應用,配合專業搞好課程開發。及時把學科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引進課堂,將教學內容的基礎與創新,經典與現代恰當處理。理論聯系實際,融知識傳授、素質教育、能力培養于一體,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學方法是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指導思想:一是把教學活動的主體從教師轉移到學生,將教學的重心從“教”轉移到“學”上;二是把教學活動的主線從單一的傳授知識轉移到注重學生思維訓練和思維創新上;三是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和“自由度”,使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策劃人。靈活運用“任務驅動”、 “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取長補短,因材施教。教師要善于引導,因人施導、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思想和方法。進而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想象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
3. 教學手段的改革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教師通過制作電子教案,電子課件、專業案例庫,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料,建設完成了高職高等數學精品課程網站,學生可以登錄網站自主預習和學習與本門課程相關的一些數學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進行演示教學,把比較抽象的概念或理論更加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數學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為了適應高職數學教學以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要求,高職數學課程的考核評價實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也就是采用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考核包括出勤率、課堂提問、課后作業以及平時的小測驗等占總成績的 40%,終結性考核即期末閉卷考試占 60%,期末考題實行考教分離,試題全部從教務系統的試題庫里隨機抽取,主要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計算方法和實際應用能力。實踐證明,這樣的考核評價方式既有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養成,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規范教學過程
進一步修訂和規范教學過程。包括授課進度計劃,課程的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制定、教案書寫,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作業批改,考核考評指標等。把提高群體教學質量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深入挖掘數學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寓德育與教育之中。
高等數學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其涉及到得教育理論和實際問題是方方面面的,本文所研究的內容只是其冰山一角。我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的研究、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期待著高等數學課程改革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