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初中語文 和諧課堂 構建。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標不斷深化和推進,我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逐漸地開始進行改革,但由于長時間地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校的改革工作進展并不順利,當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諧課堂的構建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能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本篇文章就和諧課堂的創造,為教師提供了一些建議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初中語文和諧課堂的優勢。
1. 對于學生思想道德和道德素質的有利影響。
受教育不僅是接受知識的熏陶,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和諧的課堂環境形成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在與周圍關系都和諧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形成更加完整的人格。創建和諧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培養優秀的思想品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對下一代的培養應該高度的重視,只有青少年的道德素養提高了,我國的和諧發展才能繼續。
2. 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發展打基礎。
在語文和諧的課堂教育中,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教育,感染文明風尚,潛移默化地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格,可以促進心智、價值觀、情感態度的形成與完善,和諧課堂形成的氣氛和環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讓學生為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 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生真正配合和積極主動才能夠真正學到知識的學科。語文的字詞的學習滲透在平時的生活之中,語文的提高也需要學生平時的積累,如閱讀課外書,積累語文常識。對于學生,教師對于學生應該發自內心的鼓勵和熱愛,在課堂上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氣氛,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敢于和樂于開口,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4. 形成一種新的課堂模式和氛圍。
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由教師一人講授變為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的作用在于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組織。在營造和諧的教學氣氛時,老師要具有大方、友好、親切的態度,改變以往的教師居高臨下的態度,要真正地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親切,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啟發,讓他們自主地動腦,在獨立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關于如何形成和諧課堂的相關建議。
1.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教師可以首先加強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深入的展開對于具體文本的分析與探究。不少教師都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課堂上經常會成為學生的主導,教學過程也是以教師分析文本為主流,這其實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偏差。真正高質量的課堂上教師的講和學生的學習思考應當融為一體,教師要適當進行文本講解,尤其是要解析那些重難點內容,這才是教學應當關注的知識講授重點。與此同時,應當留出充裕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獨立的思考一些問題,并且在自己的分析與推敲中對于所學文章形成一個基本認知。對于一些有一定難度或者思維量的問題,還可以鼓勵學生間以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交流,這才是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方式,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也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針對性的給學生設計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來展開對于文章的剖析。例如,在學習 《蘇州園林》這一課之前,首先,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諸如 “蘇州園林的建設風格是什么?” “蘇州園林具備哪些獨特的審美特色?”“大家有沒有親眼見過蘇州園林呢?” “南方和北方的園林有什么區別大家知道嘛”等問題,讓學生搜集整理相關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對蘇州園林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師課堂講解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提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可以時刻帶著問題進行語文的學習。這不僅是語文知識的學習,還讓學生學會了一些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及獨立學習的能力,這是推動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在課堂上的主動性,以及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方式,這也是和諧課堂構建的基本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