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就是講求課堂的實效性, 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向課堂 40 分鐘要質量。 講究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性是師生共同的追求目標。 隨著課改的深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陣地勢必落到課堂上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課堂教學其實是師生、生生多邊互動,共同討論,體驗知識生成技能的過程。 所以,新課改需要注重的是課程的實施環節, 就是如何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進行科學教學的問題。 因此,下面具體談談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一、探尋特色教學方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拘泥前人的理論說教, 要能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整合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找到契合學生認知、 發展的特色教學方式和方法。 如我們學習《五柳先生傳》時,不用死板地根據教參上的教學順序去給大家講解生詞和含義, 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整合教學內容, 先從大家喜聞樂見的角度來體驗文字描繪的情感美、 結構美、 語言美,讓學生感悟美的熏陶,這樣才能充分挖掘文本內容和情感。 再如我們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讓學生體味先生朗讀時的動作、神情、語調;學習《孔乙己》時邊表演邊讓大家感受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和 “摸出四文大錢”等經典動作,這樣活潑、靈動的方式便于加深理解和體會。
此外, 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辯1多角度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此從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設計教學方式, 能有效提升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 積極推動著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能力培養,是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我在語文教學中時常發現一些學生,教師布置什么,他們就做什么,沒有自主去看書學習的習慣,依賴性很強。 一遇到難題,不專心思考,總想問別人。 一個學生不善于獨立處理生題, 就意味著他的大腦就沒有足夠的訓練、 沒有足夠的訓練, 就沒有很好的思維效果,就更談不上課堂的高效性了。 因此,平時要注重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第一,學生在對文本的感悟發現,深化知識的遷移練習,交流討論時的要善于引導提示,要加強知識能力的訓練,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 第二,教師應該設計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針對學習的重點、難點、熱點提問針對不同參差學生的狀況提問, 針對同一問題的不同深度提問。 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 多表揚能自主學習的學生,想辦法讓學生擺脫依賴性。 這個過程雖然花費了一些時間, 但是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 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能力, 會更自信, 從而有勇氣去面對更多的問題。 “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魚。 ”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 高效課堂建設也就有了足夠的活力和動力。
三、多媒體承載,創設情境,使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
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而這時多媒體就發揮了它獨特的魅力,電視、投影、音頻資料廣泛地運用于教學, 它不僅立體地呈現了文字的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地使學生獲得視覺、聽覺的享受,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 如在教學《泰山日出》一文時,當如瑰麗的日出景象呈現在學生面前時, 他們豐富的表情和嘖嘖的贊嘆聲已拉開了他們想象的翅膀, 教學也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當然這時需要我們認真組織和安排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 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激發每位學生獨立思考。 二要組織合作學習,指導不同層次的同學參加合作學習,完善在合作學習中的積極指導和評價, 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三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只有經過交流才能豐富課堂知識,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以防過分依賴多媒體,而忽視了文本本身的現象, 使多媒體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
四、開展“第二課堂”,為高效課堂開辟新陣地
教育是育人的, 課堂上強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學生才能暢所欲言。 新課改要求教師摒棄傳統他的權威地位, 不扮演圣人和神仙,在教學中與學生共享共生,走進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的朋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因此,要重視“第二課堂”對學生的教育。 第一,打開學生的心門。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讓學生的心靈更加貼近教師。 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學生的喜怒哀樂, 采用正確的途徑及時地對學生的心理困惑與矛盾進行疏導,就能減輕學生的精神焦慮,滿足學生的心里需要。 第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 在于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能否創設一種親密和諧的良性互動氛圍, 使學生由緊張到放松,由猜疑到信任,由惴惴不安到無拘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 并逐漸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切感, 從而使教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第三,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能夠將批評的話、贊揚的話、嚴肅的話幽默地說,直白的話婉轉地說,從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這不但能使學生在前進中看到不足,從成績中發現問題,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戰勝自我、完善自我。 也會讓那些失敗過的學生在失敗中看到希望,樹立信心,增強勇氣, 從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也許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理想的教育效果。 總之,通過對自身語文教學的反思, 我清楚地體會到要想達成語文高效課堂, 教師要完善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和啟發作用, 更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只有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充當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設計者。 具體操作中我們不但要明確教學目標,還要詳細把握教學對象這樣才能因材施教,尋找到恰當、靈活的教學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真正打造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邵清 艷。上 好 課 的教學 藝術[M].東 北 師范大學出版社。
[2]李 明 高 . 教 師 最 關 鍵 的 18 項 修 煉 [M].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