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教師的認可、賞識和尊重。 讓我們走進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的發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每個學生把作業當作與教師交流的機會。
一、作業評語要飽含真情,尊重學生
高爾基曾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而這愛的核心就是尊重。 面對教師的評語,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自己的態度,他們的情緒隨之起伏波動。 教師的評語要滿含深情,在一字一句中寄予厚望, 在一言一行中傳遞愛心。
譽滿中外的文學家矛盾從小勤奮好學,聰明過人。 上小學時教師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論》寫下:“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 小子可造,使其竭力用功。 勉成大器。 ”“前程遠大未可限量,又一篇佳作問世了! 能做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 ”一腔真情涌現,令人拍案。 作業評語猶如與學生的促膝談心,是特別的關注與愛護,猶如一封短箋,或贊揚,贊揚他們取得的成績;或勸誡,勸誡他們存在的缺點,或指引,指引他們努力的方向,激發他們的斗志,使學生克服對學習的畏懼心理,熱愛學習。
二、作業評語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針對不同學生,教師必須學會因材施教才會對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完善更有裨益。檢查評估作業也要開放、創新。 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互相啟發,互相學習,共同合作,共同提高。 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笑臉”和“哭臉”替代的“√”和“×”. 好的作文或精彩的語句,展示在教室墻面上,學生體會到被尊重、被欣賞,有了自信心。
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 更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通過作業評價去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雖然教師的工作量會增加一些,但能讓學生愛上作業,愛上語文,愛上學習,何樂而不為呢? 由于學生的生活情況不同,造成學生在性格上的差異:有的學生家境不好而羨慕他人, 有的學生個性特強不愿受任何約束……這樣的學生我們應多和其父母多交流,了解其偏執的由來,然后對癥下藥,讓這些學生意識到不管怎樣, 怨恨和逃避不如去面對、去化解。 坦誠溝通的同時,委婉指出學生的偏狹思想。 我們可以布置一些“親情作業”,讓學生和家長一起收集家鄉優秀人物資料;每周寫一段“家長寄語”,使學生感受到家長對他的認可、鼓勵;每次月考以后,讓學生把試卷帶回去讓自己爸爸媽媽評價, 爸爸媽媽都會先肯定孩子的進步, 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丟分原因。 有了家長的作業評價,孩子學習的動力進一步增強。
三、作業評語要鞏固知識,激活創新
作業評語, 不僅要反映學生解題的正誤,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更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適時的精妙之語,給學生以點拔,幫助學生拓寬思路,開發潛能,激活創新意識。 比如,數學“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從多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克服思維定勢, 靈活地解答千變萬化的應用題。利用評語:“獨辟蹊徑! 真好! ”“開動腦筋! 你肯定還會有更好的方法! ”使學生開啟心靈,馳騁想象,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嘗試,創新精神得到了肯定,真正激起創造性學習的正能量。
四、作業評語要積極鼓勵,指引方向
學生將作業交給教師,是想能夠得到教師積極熱情的期望。所以我們的評語盡量挖掘學生的潛能,尋找閃光點。 新課標要求作業批改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和獨特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們在作業批改中要做到鼓勵為主,在知識技能指導的基礎上充分展示學生的內心世界及創作才能。 在寫評語時,應充分挖掘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并給予充分的甚至夸大的肯定與贊賞。 讓學生收獲功的喜悅,增強信心,激發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他的關注與肯定,從而使學生充滿希望,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投入更大的熱情。 達到“樂之者”的教學目的。
五、作業評語要潛詞造句,陶冶情操
面對學生作業,猶如一杯清茶,一盆綠竹,一冊黃卷,娓娓而談,親昵無間。 讓心與心碰撞,化解孤獨惆悵。 精雕細琢的評語也是教師的杰作優美而富有個性,生動形象,富有詩意。字字珠璣、 擲地有聲的評語給學生獨特的美麗,獨特的精神愉悅和審美享受。 讀周國平、余光中、劉庸、林清玄的精美篇章,看他們是如何在自然和生活中探索、品味、感悟人生的,看他們是怎樣用飽蘸感情的筆墨和細膩的筆觸去抒寫對祖國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古典文化的膜拜,在學生心頭激起語言美、情思美、哲理美的漣漪。學生會從教師評語的字里行間中享受到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評語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 “敲門磚”,是學生熱愛學習的“導航員”,是學生心靈浸潤著真愛、理解、支持、鼓勵的“沙漠綠洲”. 我們不僅要“觀其行”,更要“明其心”,有的放矢,科學教育,讓作業評語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像春風化雨,無聲地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讓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一片風和日麗。
參考文獻:
郭初陽.言說抵抗沉默.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