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課是學校課程設置的一部分,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合理地利用早讀課,將會使學生的誦讀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也會使他們對語文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但是初中語文早讀課的現狀卻不太樂觀,存在著目標不明、形式單一、讓學生自由選擇的內容少等問題。因此,要發揮初中語文早讀課的功能,提高其有效性,我們教師就要不斷探索和實踐,尋求改善初中語文早讀課現狀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早讀課的閱讀目標
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早讀課的效率,語文教師就要重視早讀課,且各年級的教研組要把每學期的早讀課內容納入到學期教學計劃中,并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精心設計每周的早讀課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比如,初一階段的早讀課可以將詩歌朗讀作為主要訓練內容,教師收集一些淺顯易懂、短小精悍的詩歌,早讀課上抽出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詩歌的思想內涵和情感,然后教師稍作講解,剩下的時間就讓學生朗讀、背誦。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會得到明顯提升。
初二年級的早讀課可以文言文為主要朗讀內容。教師要精選一些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文言文,如人物傳記、游記散文等,讓學生在早讀課上抽出十分鐘的時間進行朗讀和背誦,爭取一周學習一篇,這樣做能夠增加學生的文學積累,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初三階段的早讀課,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優秀的散文、議論文等讓學生朗讀。這些美文佳作蘊含著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誦讀這類文章可以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有助于他們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具體到每一節早讀課,各年級的語文教研組要集體備課,提前落實好每一節早讀課的全部任務,并在早讀課專用備課筆記上做好記錄,于早讀課前書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知道早讀課應該讀什么、怎么讀。
二、營造良好的早讀課氛圍
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指教師在組織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所創設的與教學內容相符的環境和氣氛。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認為:“在壓抑的思想環境下、禁錮的課堂氛圍中是不可能產生創造性火花的?!?/p>
因此,在初中語文早讀課中,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朗讀內容和主題設計不同的方案,并營造出相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早讀課上一直保持著積極的狀態,進而領略早讀課的魅力。比如,完成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朗讀訓練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歌曲《但愿人長久》,使他們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經典作品亙古不變的魅力,以及其超塵脫俗、澄澈空靈的優美意境。又如,讀完悲壯、震撼心魂的《斑羚飛渡》一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與生命有關的課外閱讀材料,使他們通過閱讀受到強烈的思想沖擊,并有一些思考和感悟,這樣,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崇高感便會充溢在每個學生心中。
三、增加語文早讀課的形式
一般情況下,早讀課的內容和形式多由學生自由支配,教師只在意早讀課“書聲瑯瑯”的氛圍,至于學生讀什么、讀得效果如何,則很少過問。學生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如果早讀課總是采用單一的形式,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的情緒,從而降低早讀課的效率。
所以,在語文早讀課上,教師要充分發揮不同朗讀形式的作用,追求創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體會其中的情感。
如七年級下冊詩詞單元,《沁園春·雪》中毛澤東的意氣風發、豪情壯志;《破陣子》中辛棄疾的抑郁苦悶、壯志難酬;《再別康橋》中徐志摩的浪漫唯美、多愁善感……這些詩詞有的激情四溢,有的深沉舒緩,有的輕松歡快,有的感傷含蓄,要讓學生迅速準確地把握朗讀方法和感情基調絕非易事。這時,教師可以放錄音,或者請有朗讀特長的學生作朗讀示范。這樣的閱讀指導更直觀,更易于學生掌握,能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把對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與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另外,游戲活動也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早讀課形式。比如,每個學習小組選五名學生,大家像接力賽跑一樣一個接一個地讀,有人讀錯馬上就換下一個人,規定時間內看哪一組的學生讀得又準確、又流利。在這樣的朗讀活動中,參與的學生定會全神貫注,看準字形,讀準字音;不參與的學生一樣專心致志,時刻準備糾錯。一節早讀課下來,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僅提高了誦讀能力,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多樣性的語文早讀形式不僅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師生間的互動,也為學生創造了更為廣闊和自由的學習空間,對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有著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早讀課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陣地,其作用不容忽視。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科學擬定早讀計劃,合理安排早讀內容,充分挖掘早讀課的功能和價值。相信,只要我們能避免早讀課形式的單調無趣,投入真摯自然的情感,早讀課就一定會煥發出無限的生機!
參考文獻:
[1]龍濟勇.早讀:語文教改不該忘記的角落[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6).
[2]徐月珍.論語文早讀的重要性[J].華章,2010(25).
[3]楊燕.中學階段如何發揮語文早讀課之功效[J].文教資料, 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