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我們民族的血脈, 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社會更加的穩定、和諧. 但是,文化的傳承不能離開教育.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人文學科, 它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職能.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融匯了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漫長的歷史文化精華,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的最好載體.
1 文化衣缽的傳承,發展了我們的民族文化
語文學科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文化的傳承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十分重要,而且文化需要不斷地更換血液,而不是一成不變地被繼承, 而是需要不斷地結合現實社會進行更新. 這樣, 我們的民族才會立于文化之域不敗之地. 我們民族發展了五千多年,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只要我們采取積極的措施,還是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例如: 在教學初中語文中選自《論語》中課文時,并不是簡單地針對一篇文章而言.
同時,也不能僅僅把孔子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告訴學生就可以的,而是要針對這個主題進行一些擴展, 讓學生對儒家思想有一個簡單最初的認識,我們要介紹孔子為什么堪稱為偉大的教育家,結合當時春秋時期的社會大的背景, 讓同學們知道私學的重要性,以及孔子偉大的教育思想,以及孔子為了宣傳仁的思想所做的努力, 這些可以讓學生知道有些思想早在我們的老祖宗時期就有了. 所以,語文教學應給學生灌輸一些文化思維,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客觀的知識. 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對我們的文化遺存有一個客觀的審視,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與發展我們的民族文化.
2 客觀地認識文化,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社會是一個大的課堂,有很多現象是我們不能解釋清楚的.但是,我們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從客觀地角度去認識它,讓學生形成一個客觀公正的視角, 而不是一味地進行愚昧地教育. 如果一味地進行正面教育,那么我們的學生就會失去思考的能力,他們會形成一種偏激固執的思維模式.一味否定或者一味的肯定,都不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更不利于我們社會的未來發展. 例如:初中語文課本中魯迅的作品很多,傳統的教育總是贊揚魯迅為民族文化發展所做的貢獻,肯定他的愛國之情,一味地贊揚他為新文化運動所做的貢獻, 而忽略了魯迅也是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人, 他也有不為人知的地方. 學生了解魯迅主要還是通過語文的學習,有很多信息他們都無法了解,我們要讓把魯迅具有人性的一面講解給他們. 這樣, 學生就會對于魯迅會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 魯迅最初并不是十分的支持新文化運動的, 那么他怎么會成為新文化運動中的干將的呢? 這是因為許廣平走進了魯迅的生活. 魯迅也是一個封建婚姻的受害者,這一系列的事情都對魯迅的抉擇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3 講述文化物質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有著太多不為我們知道的東西需要我們去挖掘,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課本以外,還要不斷地把一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講給同學們,這些文化遺產除了口頭的,還有一些具體的物質形式. 例如:在教學《社戲》一文時,就可以給學生講解了一些關于"社稷"的這個詞文化知識. 原來社是古代的土地神,而稷是谷神,因為兩者對于我們這個農業社會的國家是起著基本作用的事物, 我們無法離開它們的存在.之所以古人會祭祀這些神,是因為先人有一種敬畏之情,他們對于大自然有著敬畏之情,他們就不會肆意地揮霍自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而我們現代人往往沒有這種敬畏之情. 因此,我們現實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講解這些文化現象的時候,對學生不僅是一種教育,更是一種引導,引導他們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他們會思考現實社會對自然的攫取,他們會更加關注生活,而生活是學習的重要源泉,我們的教育環境往往過分單調,只有讓學生把視野擴展的更遠,才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有了很強的探究意識,他們自然會對我們語文中的一些文化現象產生思考.
4 審視文化對人的影響,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
文化不僅對人的思維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還能讓人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等. 我們可以給學生適當的講一些課外的文化哲學,把它成為我們的教學內容. 例如:我們在課外拓展閱讀《雷雨》時,劇中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更多地從封建社會的禮教出發,學生不能真正理解,而形成一個思維套路,他們把一切都歸咎于封建社會, 而他們卻沒有幾個人對封建社會有真正的認識, 他們無法理解封建社會中的人物就要像周樸園那樣嗎,就要像繁漪那樣嗎. 其實我們可以從人的本真出發,就是從人性的角度去出發,人性才是這個故事的本質.一個人在社會的生存中有時是無法自我抉擇自己的生活的, 但是可以選擇適當的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 而這些人物都是在社會環境中不斷地適應著,如周樸園保留了魯侍萍年輕時的臥室的布局,以及生孩子關窗子的習慣,但是一旦魯侍萍出現在周樸園身邊的時候,情形就發生了改變, 這是因為現實生活與自己真實處境發生了沖突,人的那種社會屬性就開始上揚了,他的原始本性則隱藏了起來.
總之,只要我們能夠抓住文化這個核心,特別是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對他們形成獨立人格方面有幫助的, 結合語文教育環境就一定會取得實效. 如果我們能夠堅持文化熏陶的教學理念,那么學生就會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更好的傳承祖國的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王天平.論全納教育視野下的 課 程 實 施[J].天 津 市 教科 院 學報 ,2011\\(2\\).
[2]杜亞麗 .關于生態與生態課堂的解讀 [J]. 現代教育科學 ,2012\\(1\\).
[3]羅定志.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 語文教學[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