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家呂叔湘“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的話,常被拿來證明語文教學中導入設計的必要性, 即導入是語文課堂藝術性體現的載體之一。只有重視導入的藝術性,才能很好地體現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 導入設計的作用包括以下三點。
1.集中注意 ,引發興趣 。 來自教育學的研究也認為, 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接受刺激、積極思維的結果。 這就要求教師的導入必須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認知規律,觸發學生的趣味點,以吸引到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感覺并自覺將思維活動轉移到教師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中來。 做到這一點,教師可采取的方法是很多的,如精彩描述、背景介紹、珍聞趣事、猜謎辯論、音樂欣賞、歌曲戲曲、動畫視頻等等。
2.明確目標、引導學習。 大量的學習實踐已經證明, 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啟動、激勵、調控等心理作用,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極為積極的影響。 基于這種認識,很多教師在課堂之初,會結合教學目標, 以導入語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告訴學生本課時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等。 或者直接切入主題,總體概括全文,先給學生一個總體的認識, 以便于學生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主動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
3.連 接知識 、溝通情感 。 學生的語文學習, 首先是語文知識的學習并以這些知識和經驗為后面的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基, 以掌握新知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 進而形成一定的語文素養和語文運用能力。例如,有教師在教學《春》一文前先讓學生回憶曾學過的關于春天的詩句;學習《馬說》一文前先讓學生總結有關“馬”字的成語等,鞏固舊識、感觸新知。
在此過程中, 師生之間也會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升華,尤其是教師導入方式的選擇、語言及肢體語言的展示等, 都會影響著學生的情感以及后面的學習行為。例如,語文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將《春》和《濟南的冬天》兩篇課文一前一后編排,有教師在學習完《春》而展開《濟南的冬天》一文的學習時,以飽含深情的語言說:“春夏秋冬,四時更替。我知道同學們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上一篇課文,我們學習了《春》,領略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美好春景??墒?,春去冬又來,今天,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濟南冬天的美景,好不好?”這樣的語言,既表達了教師自身對兩篇課文的喜歡, 又在以征求意見的口吻體現出對學生學習的尊重的情態下,展開了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期間飽含的師生之間的濃厚情誼又使學生怎么好拒絕教師的提議呢?
顯然,初中語文教學中導入設計的作用并不僅限于此,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角度不同使然。 但正是由于導入設計的這種重要性,所以才引起了廣大語文教師和語文教育研究者的重視, 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探索。 必須指出,導語設計和運用,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做的得體,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則會事與愿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 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誤區和應該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導入設計的針對性
盡管導入的方法有很多, 但并不意味著對某篇文章的學習采取任何一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也不意味著每一篇文章的學習都能夠采取僅有的一種或幾種方法導入。 雖說有時對某篇文章的學習, 貌似幾種導入方法均可以使用,但綜合教材內容、學生接受程度、教師能力把握等多種實際因素,仔細進行研究,總是只有其中的某一種或某幾種方法的結合才最為適宜。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必須因材而異、靈活機動,不刻板、不單一。 反對導入方式僵化死板、固守陳規,避免學生因多次受到同一方式刺激而產生厭煩情緒。
二、要注意導入設計的實效性
導入的基本功能很簡單, 即引導學生思維進入對新課程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求真、求實,不能嘩眾取寵、信口開河,更不能故弄玄虛。過分夸張、渲染、華而不實的導入, 不僅起不到導入應有的積極作用,不能拋磚引玉,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歧途。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階段,為切實保證導入質量,有必要對自己的導入設計效果進行多次推敲、模擬、預演和反思。
三、要注意導入設計的靈活性
語文課堂要想精彩紛呈、生機常在,單靠語文教師是不行的, 我們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知水平, 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因此,在設計導語的時候, 有時候要看自己想依靠個人哪方面的魅力調動感染振奮學生, 有時候必須從自己學生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和認知程度出發,有時候要挖掘文本的靈魂和精髓吸納到自己的語言里,靈活多變又有的放矢。 這樣,導語才能成為導火線、沖擊波、興奮劑,起到實際的效果。
四、要注意導入設計的精短性
導入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初始環節。如果把一節課比作一出大戲, 導入環節雖不可少卻又不可喧賓奪主。換言之,教師要注意恰如其分地把握導入環節與整個課堂教學的關系,切不可因過分注意該“小”環節而影響了后面的“大”教學。因此,導入方式的選擇要注意短小精悍,要以精當的方式、濃縮的語言來表現豐富的內涵。具體時長,以不超過 5 分鐘為適宜。
總之,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導入設計,既是教師情感稟性、學識修養、教學風格和教學機智的生動呈現,又是一個師生互動、啟迪學生思維的過程。 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思維,熏陶學生的情感,開啟學生的智慧。 因而,我們在研究導入設計的作用和有效方式的同時,對導入過程中的一些誤區和應注意問題進行研究,對于提高導入效果和促進學生后面的學習都是極為必要的。
參考文獻:
[1]丁懷智.現代課堂教學藝術[M].三秦出版社,2003(4).
[2]趙芹,李沖.淺談初中語文教學的導入設計[J].素質教育:教師教育,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