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目標與要求,也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至于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去做:
一、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的身教作用不可忽視。筆者身邊就有這樣的真實事例,我的一位高中老師不僅寫有一手好字,而且從不遲到和拖堂,在學校有很好的口碑。同學們因為喜歡他的字而在課下偷偷模仿,因為喜歡他的為人而在平時時時注重自己的言行。時間久了,書寫和品行上自然有了長進。
因此,在實際教學操作中我也如此嘗試,授課時避免“口若懸河”;教育學生時注重拉近彼此的情感和體驗間的距離……這樣一來,贏得了學生的喜愛,也就獲得了他們的信任與理解。
二、轉變學習方式,營造民主氛圍
在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原則,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首先,轉變“教師問學生答”的簡單模式為多種形式地提出并解決問題;其次,轉變教師“獨霸”講臺的傳統模式,讓學生走上講臺做一回“小”老師或者主持人,促進學生語言發展和個性發展;再次,轉變作業的布置與批改權由老師“獨攬”為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認真學習態度;第四、轉變閱讀與寫作脫節的慣常做法為讀寫緊密結合的方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第五、轉變作文評改課“老師唱主角”為師生共同評改作文,充分調動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開展綜合性學習,培養四種能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語文課外活動(綜合性學習)的內容還會不斷地豐富。教師該如何從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們不妨從聽、說、讀、寫上下功夫:聽,就是聽別人講話??砂才艑W生在課外聽一些新聞、故事,記下要點,能夠聽懂而且能夠明確別人說話的中心思想;說,就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心情,語言要簡潔、生動。教師可引導學生先模仿,再實踐,不斷提高說的能力;讀,就是閱讀。教師應特別指導學生掌握讀書看報的方法和習慣,提高閱讀效率,擴大閱讀面;寫,包括寫字和寫作兩個方面。寫字上要培養正確、規范、美觀寫字的習慣,寫作上可以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種作文比賽,使學生加強對各種文體文章的寫作。
四、精心設計作業,真正體現六“性”
該如何精心設計語文課外練習,讓練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呢?筆者認為,關鍵是要真正體現六個“性”。第一,“精”:體現合適性。所謂“合適”,就是指教師要控制好課外練習的數量與難度;第二,“異”:體現層次性。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語文教師在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上要一改以往“一刀切”的做法,從學生實際出發;第三,“新”:體現趣味性。語文教師要善于結合語文教學實際,設計既緊扣教學實際,又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的作業;第四,“拓”:體現探究性。作業設計要注重拓展延伸,旨在把學生的視線從課堂、書本引向社會這一大課堂,從而真正實現“主動、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第五,“用”:體現實踐性。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種感官協同活動,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第六,“情”:體現人文性。好的語文課外作業應該緊扣一個“情”字,延續課文的思想,升華已有的感情。
總之,以上幾點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在全面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其實我們要做的還很多……